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糖尿病病患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术中给予全身麻醉;另选取3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中、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更短,醉效果更优,除T0时段外,T1、T2、T3、T4时段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可使血糖水平更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作为首选麻醉方案在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新世界》2019,(24)
目的观察糖尿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例数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监测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段血糖指标变化情况,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不同麻醉方式下,两组患者术中血糖指标也有所不同,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段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6.67%、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糖指标稳定,安全性高,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统计并发症情况(如胆漏、出血、高碳血症),记录住院时间,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关于并发症,研究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经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9,P0.01)。同时,比较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 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PR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3 ng/ml;I组持续吸入浓度1%~2%异氟醚.观察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和血糖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麻醉结束后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随访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I组比较,PR组在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P<0.05);术后检测的各个时间点PR组的血糖水平都较I组低(P<0.05);PR组的恶心呕吐率(18.2%)明显低于I组(48.5%)(P<0.01);PR组在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上比I组短(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较异氟醚麻醉在老年患者LC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4.2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新世界》2018,(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与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术中血糖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在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中30 min(T2)、术毕(T_3)以及术毕30 min(T_4)的血糖水平并未出现显著变化,稳定的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而在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与T_0、T_1阶段相比,患者在T_2、T_3以及T_4阶段的血糖水平出现显著的上升,显著高于同阶段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苏醒时间与之相仿(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在麻醉阶段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预防应激性高血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9.
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相关的气腹及麻醉方面的术后并发症,常不太引起重视,现就常见的咽喉气管损伤、恶心呕吐、静脉炎、肩周痛的观察及防治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 LC患者 245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 100例,对照组 145例,年龄、体重分别为( 45.02± 13.03)岁、( 62.45± 9.13) kg及( 48.4± 11.43)岁、( 64.64± 9.43) kg,均无差异。用东莨菪碱 0.5 mg、芬太尼 0.2~ 0.3 mg、 2.5%硫贲妥钠 5 mg· kg-1、琥珀胆碱 2 mg· kg-1诱导。麻醉维持用 1%的普鲁卡因, 0.08%琥珀胆碱复合液。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深度以及应激反应中的影响.方法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8例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异氟烷维持,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维持,观察三组术中基本情况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对比中,B组患者T2、T3、T4时间段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要显著低于A、C组(P<0.05).三组患者围麻醉期皮质醇(Cor)、血糖(Glu)、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比中,B组患者T2、T3、T4时间段中Cor、Glu、IL-6及CRP要显著低于A、C组(P<0.05).结论 三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达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但是全凭静脉靶向输注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给较好地控制手术以及气腹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 ,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93例 ,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93例中男 4 3例 ,女 50例 ;年龄 2 5~ 6 7岁。术前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或胆囊息肉。伴高血压者 5例 ,EKG示 ST段改变者 7例。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鲁米那钠 0 .1g、阿托品0 .5mg;硫贲妥钠、安定、芬太尼、琥珀胆硷静注诱导后快速气管内插管。采用 1%普鲁卡因、0 .1%琥珀胆硷、0 .0 2 %度冷丁混合液静滴麻醉 ,间断吸入氨氟醚维持 ;机控呼吸 ,纯氧吸入 ,控制潮气量为 10~ 12 ml/ kg,呼吸频率 12~ 14次 / min,吸呼比 1∶ 1.5。术中连续监测 Bp、HR、Sp… 相似文献
13.
罗晓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3):120-122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插管麻醉处理,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麻醉前后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选取患者实施麻醉后,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恶性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在诱导前及拔管前后发现患者MAP、HR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插管后上述指标迅速回升,回到正常水平或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LC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积极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手术耐受能力,对预防麻醉过程中循环出现剧烈波动,保证心肌供氧平衡,降低LC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6)
抽取我院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78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试验组在麻醉诱导之前的15分钟予以右旋美托咪定的持续泵注。对比组间患者手术之后的复苏、血糖指数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比较组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糖指数,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组间患者手术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复苏所需时间进行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的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右旋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患者应激性血糖的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对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有利,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延续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随机将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情况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稳定血糖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200025)帅建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刘筱衡,段体德,郑南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我们前瞻性设计、观测了60例分别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后患者的恢复过程。现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情况。方法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糖尿病患进行分组,各36例,A组予以喉罩全麻,B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结果 A组术前插气管或喉罩1 min后、术后30 min、拔除气管或喉罩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趋于稳定,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恢复情况(恢复自主呼吸、呼之睁眼、苏醒拔管时间缩短)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2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喉罩全麻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新世界》2017,(2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行不同麻醉方式对血糖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产科行剖腹产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胎儿娩出后2 h、胎儿娩出后6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前、胎儿出生后即刻、胎盘娩出后5 min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行硬膜外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新生儿质量更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P)中由于CO2气腹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在麻醉管理中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老年人LCP 126例术中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41例.年龄60~89岁,体重42~90 kg,ASAⅡ~Ⅲ级.术前高血压病史86例,冠心病史47例,心电图ST-T改变96例.1,2方法应用史塞克气腹机,压力(10±2) mmHg.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3 mg,苯巴比妥0.1g肌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了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C),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开展了这一新技术,此类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特点,但必须向腹腔充气使腹腔膨隆,以便于观察和操作,由于气腹而造成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扰是很大的。现将我们近4年来完成的100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