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胎儿期大脑额叶VZ和SVZ的形态变化及神经干细胞分布的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引产胎儿按胎龄分为4
组:9~11周,14~16周,22~24周和32~36周。切取额叶内含脑室区(VZ)和脑室下区(SVZ)的脑组织固定后切片,HE、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后观察脑室区和脑室下区细胞构筑及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其增殖状况。结果在人胎9~36周期间,VZ的厚度在
32周时才明显变薄(P<0.05);SVZ的厚度在9~24周期间快速增厚(P<0.05),32周时未见明显变薄(P>0.05);9~11周期间,VZ厚
度明显大于SVZ厚度,而后其厚度却显著小于SVZ的厚度(P<0.05)。从组织结构来看,VZ内的细胞密度大于SVZ内的细胞密
度,两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VZ和SVZ内含有大量nestin阳性细胞,阳性物质主要沉积于细胞突起内,少量分布于胞浆,
在SVZ内可见有1~3个突起的nestin阳性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nestin免疫反应程度逐步减弱。Ki67和nestin双标阳性细胞
主要位于VZ的最内层和整个SVZ内,也可见部分Ki67阴性的nestin阳性细胞。结论人胎脑发育过程中,SVZ充分扩大,VZ/
SVZ内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形态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探讨人类胚胎期大脑额叶、脑室区(VZ)和脑室下区(SVZ)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规律及细胞分布。方法将收集的引产胎儿按胎龄分为4组:9~11周,14~16周,22~24周和32~36周。切取额叶及含VZ、SVZ的脑组织固定后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额叶、VZ和SVZ内 mGuR5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 9~36周的胚胎额叶及VZ、SVZ都有mGluR5表达,边缘带和皮质板内的免疫反应程度强于VZ和SVZ,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膜。表达mGluR5的细胞主要为VZ和SVZ内的神经干/祖细胞、边缘带和VZ内的成熟前神经元及皮质板内的大量成熟神经元。结论人类胚胎额叶、VZ和SVZ内均有mGluR5表达,提示mGluR5可能参与了人类大脑皮质发生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3.
Xie W  Yang P  Zhang J  Xiao X  Jin H  Shi Q  Xu X  Liu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443-448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期大脑额叶、脑室区(VZ)和脑室下区(SVZ)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规律及细胞分布。方法将收集的引产胎儿按胎龄分为4组:9~11周,14~16周,22~24周和32~36周。切取额叶及含VZ、SVZ的脑组织固定后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额叶、VZ和SVZ内mGuR5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 9~36周的胚胎额叶及VZ、SVZ都有mGluR5表达,边缘带和皮质板内的免疫反应程度强于VZ和SVZ,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膜。表达mGluR5的细胞主要为VZ和SVZ内的神经干/祖细胞、边缘带和VZ内的成熟前神经元及皮质板内的大量成熟神经元。结论人类胚胎额叶、VZ和SVZ内均有mGluR5表达,提示mGluR5可能参与了人类大脑皮质发生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Musashi1(Msi1)在大鼠生后不同发育时间侧脑室脑室下区(SVZ)内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7天、2周、3周、1月、2月、成年(6月龄)和老年(18月龄)7组,每组5只,共35只,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光镜观察摄像,细胞计数。结果各年龄组大鼠侧脑室周围的SVZ内可见Msi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小圆形,无突起或1-2个短突起,分布疏密不均匀;随年龄增长,SVZ内Msi1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老年组大鼠仍然有一定数量的Msi1阳性细胞。结论大鼠侧脑室SVZ内存在有Msi1阳性细胞,并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减少,这些细胞可能是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
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d),分别于
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
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
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 和21 d 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嗅球损伤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和NMDA受体亚单位2B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嗅球损伤组,嗅球内局部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制作嗅球损伤模型,术后分3d、7d、14 d、28 d四个时间点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Nestin)、增殖细胞(Ki67)及NMDA受体亚单位NR2B阳性细胞数.结果 (1)各组大鼠SVZ均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嗅球损伤后7 d Nestin IOD值增加[(29601±1788)/0.01 mm2,P<0.05],14 d达到高峰[(31400±3435)/0.01 mm2,P<0.05],28 d后有所下降[(27600±3209)/0.01 mm2,P<0.05].(2)各组大鼠SVZ均表达Ki67阳性细胞,嗅球损伤后7d、14 d和28 d SVZ 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60±2.41)/0.01 mm2]、[(34.00±2.55)/0.01 mm2]、[(30.40±1.14)/0.01 mm2],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阳性细胞数(P<0.05).(3)各组大鼠SVZ均表达NR2B阳性细胞,嗅球损伤3d,NR2B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58.80±2.95)个/0.01 mm2,P<0.05],14 d达到高峰[(68.40±4.04)个/0.01 mm2,P<0.05],28 d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维持较高的水平[(62.20±3.56)个/0.01 mm2,P<0.05].(4)嗅球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R2B阳性细胞数与Ki67阳性细胞数有高度正相关性,r=0.968,P<0.05.结论 (1)嗅球损伤能刺激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2)嗅球损伤后NDMA受体亚单位NR2B表达增加,并且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变化趋于一致,因此推断NR2B可能参与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又分为术后1d、2d、3d、1周、2周、3周和4周共7个亚组,抗Nestin抗体和抗Nestin/胶纸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在部分血管内皮、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第三脑室周围见极少量的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体积小,突起短少。脑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体积变大,呈多突起的星形,且大部分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共表达;增生的阳性细胞从缺血侧SVZ梯度式迁往梗死灶边缘,于缺血后3d达到增生高峰,之后增生能力逐渐下降,缺血后2周,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及吸光度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缺血4周后,梗死灶周围的阳性细胞也基本消失。结论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激活了SVZ的Nestin阳性细胞一过性增生、迁往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缺血损伤后的脑组织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 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
氧损伤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Bax ,Bcl-2 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氧损伤后的
细胞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的升高(P<0.05);拮抗缺氧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 蛋白比例的下降,降低
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保护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
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s-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廖章鼎  郭灵 《广西医学》2009,31(4):476-477
目的比较成年大鼠侧脑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神经干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成年雄性SD大鼠SVZ和SGZ的PCNA阳性细胞及Ki-67阳性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PCNA或Ki-67免疫反应产物均位于细胞核,两种细胞的形态及分布也相似,但在SGZ或SVZ内的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Ki-67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PCNA和K-67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成年在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 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和颅骨开窗,实验组采用Feeney氏法造成颅脑损伤(TBI)。选用Nestin与 BrdU两种细胞标志物及神经元特异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3 组脑组织标本分别行双标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 后SVZ 内源性NSCs 的增殖、分化变化。结果TBI 后,伤侧 SVZNestin/NSE 、Nestin/GFAP、BrdU/NSE、BrdU/GFAP标记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14天 恢复正常,实验组4个时间点间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应时间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Nestin/GFAP标记的增殖分 裂阳性细胞升高最显著。结论TBI后,动员了伤侧SVZ中的NSCs,诱导该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分化,提示SVZ是NSCs增殖 分化的重要的生发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各个胎龄阶段的BPD患儿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指导。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BPD的24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成3组:胎龄<30周组(105例),胎龄30~32周组(83例),胎龄>32周组(53例)。比较3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母体高危因素、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发生BPD的早产儿中,不同胎龄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高危因素中胎膜早破、胎盘异常、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子痫、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激素应用、绒毛膜羊膜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及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败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胎龄的BPD患儿在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上存在差异。应根据胎龄不同而展开相应有效的诊疗,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积极控制机械通气中可能引发的肺部感染,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颗粒层(SGZ)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选取因脑梗死而死亡的尸检脑标本22例,并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分为5组,选取因其他疾病死亡(无脑缺血)的尸检脑标本5例为对照组.(2)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梗死侧侧脑室SVZ区和SGZ区nestin、bFGF、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梗死侧SVZ区nestin阳性细胞在24~70 h组开始增加[(144±6)个/高倍视野],SGZ区在4.5~10 h组开始增加[(11±5)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38±7)个/高倍视野],SGZ区[(54±17)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逐渐减弱,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梗死侧bF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8.1±2.9)个/高倍视野],SGZ区[(19.0±8.2)个/高倍视野],24~70 h组达到高峰SVZ区[(15.6±3.5)个/高倍视野],SGZ区[(32.0±5.7)个/高倍视野],72~9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3)梗死侧E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4.3±1.6)/高倍视野],SGZ区[(7.0±3.7)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27.0±1.4)个/高倍视野],SGZ区[(51.5±4.9)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脑缺血后bFGF、EG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后的一种内源性修复反应.(2)bFGF、EGF可以激活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胎儿主肺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与胎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胎儿肺成熟及肺循环的评估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23~40周的正常胎儿40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胎龄胎儿主肺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AT、ET、AT/ET、PI、RI、PSV、EDV和MV,并分析不同胎龄与上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胎龄研究对象的胎儿主肺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AT、AT/ET、PI、RI、PSV、EDV和MV水平存在明显变化(P<0.05)而ET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与胎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AT及AT/ET与胎龄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P<0.05)和0.802(P<0.05),而ET和RI与胎龄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因此,胎儿主肺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与胎龄有相关性,其中AT及AT/ET与胎龄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胎龄小于等于32周早产儿102例和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36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高危因素(母体异常、胎盘脐带异常、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与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与大于32周组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和22.38%,两者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小于等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大于32周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胎膜早破、围生期感染、呼吸暂停。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防治工作中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限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无严重并发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66例,以其终止妊娠前孕周分为3组,A组发病孕周<28周(10例),B组发病孕周为28~31+6周(24例),C组发病孕周32~33+6周(32例)。分析3组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胎儿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3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随孕周增长而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6)。B组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较A、C组长(F=7.572,q=7.587、6.457,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非手术治疗可行,但在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权衡利弊,适时终止妊娠,剖宫产仍是终止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人胚胎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 30例 12~ 32周龄胎儿睾丸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检测 EGFR,以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光镜观察。结果 :EGFR在人胚胎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呈阳性表达 ,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未见表达 ;EGFR在 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表达 ,16周时是表达的高峰 ,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 (P<0 .0 5 )。结论 :EGF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人睾丸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