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西南部(以下简称浙西南)青少年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为浙西南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来笔者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进行25-(OH)D检测的3382例0~15岁健康儿童,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在2620例4~15岁儿童中,25-(OH)D缺乏517例(19.73%),亚临床缺乏1113例(42.48%),适宜水平990例(37.79%);在762例0~3岁婴幼儿中,25-(OH)D缺乏30例(3.94%)和亚临床缺乏者92例(12.07%),适宜水平640例(83.99%);两组血清25-(OH)D比较,4~15岁儿童组(28.04±9.37μg/L)明显低于0~3岁婴幼儿组(42.23±12.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20例4~15岁儿童,中男童1444例,女童1176例,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8.26±9.23和27.77±9.5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12个月中,2620例4~15岁儿童冬春季组1193例,夏秋季组1427例,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6.45±9.83和29.38±8.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秋季组和冬春季组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6岁夏秋季组最高(32.32±9.17μg/L),13~15岁冬春季组最低(21.37±8.31μg/L)。结论 浙西南4~15岁儿童除夏秋季学龄前组外,维生素D均缺乏;且年龄越大,血清25-(OH)D水平越低,以初中组最低;与性别无关。浙西南儿童应重视额外的维生素D摄入,尤需重视7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本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防治方案。方法选取进行系统保健的8998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 OH) D3检测并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为(64.53±29.20)nmol/L,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为30.99%,季节气候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定期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通过调整饮食、户外活动时间及口服维生素D剂量等个体化综合方案的制订改善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0-6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对3 771例健康婴幼儿25-OHD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 771例儿童25-OHD水平为4.7-70ng/ml,平均(35.1±12.9)ng/ml;其中2 428例男孩与1 343例女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体检儿童共1 488例,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2283例夏秋季体检儿童(P〈0.05)。将所有儿童按年龄分组,各年龄组间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5-OHD水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22,P〈0.05)。423例(11.2%)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处于缺乏状态,1 070例(28.4%)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不足状态,2 278(60.4%)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充足状态。结论温州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25-OHD营养状态充足,3岁以上儿童的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需加强对3岁以上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尤其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探讨高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与贫血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制定预防儿童贫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选取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共2 122例,进行现场问卷、体格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按25-(OH)D含量分为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分析25-(OH)D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2 122名0~6岁儿童血清25-(OH)D和血液HGB平均水平分别为(24.65±6.45) ng/mL和(132.12±25.31) g/L,25-(OH)D缺乏率和贫血率分别为22.6%和22.2%。0~<1岁组和1~<3岁组25-(OH)D缺乏组的HGB低于25-(OH)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组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儿童的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25-(OH)D水平偏低,25-(OH)D缺乏组的HGB水平低于25-(OH)D充足组,25-(OH)D缺乏可能是贫血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诸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5 132例6岁以下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从性别、年龄、季节等方面分析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0.76%,不足率为16.62%。6岁以下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岁以下儿童3~6岁段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高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3~6岁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6岁以下儿童夏、秋季血清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均P<0.05),夏、秋季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均P<0.05)。影响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为乱服或未服维生素D制剂、单独母乳喂养、户外运动<2 h/d、母亲文化程度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挑食或厌食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结论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27.38%,与年龄及季节有关,且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段及春、冬两季,其个体影响因素主要有喂养方式、户外运动、挑食或厌食、维生素D制剂、母亲文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 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6.61±11.20)ng/m L,其中,男性为(36.14±11.07)ng/m L,女性为(37.26±11.36)ng/m 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65,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6,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最低,秋季时水平最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镇3~6岁留守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 D]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招募永川区部分乡镇3~6岁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FOKⅠ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①285例3~6岁留守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6±5.185) ng/mL,维生素D充足占2.81%;不足组占41.40%;缺乏占52.98%;严重缺乏占2.81%.留守儿童组血清25-(OH)D较之非留守儿童组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3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ff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较其余2种基因型低,但3种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型维生素D水平相比较差异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永川区留守儿童25-(OH)D水平严重低下,需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VDR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5-(OH)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代谢,还在免疫调节、维持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对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维生素D检测的7 963例0~14岁儿童的临床资料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显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P<0.05)。血清25-(OH)-D水平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春季较低(P<0.05)。汉族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与学龄前年龄组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是否健康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16例,检测血清25( OH) D水平并分为三组:维生素D缺乏组( n=31)、不足组(n=61)、正常组(n=24)。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EPO)、血钙(Ca)、血磷(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等,并统计分析。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维生素D缺乏组TG、LDL显著高于正常组( P 均<0.05)。缺乏组hsCRP 和NT-proBNP 显著高于不足组和对照组( P均<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sCRP(β=-0.496,F=8.128,P<0.001)、LDL(β=-0.315,F=4.42l,P=0.015)、TG (β=-0.065, F=3.542,P=0.032)是影响25( OH) D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MHD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hsCRP、LDL、TG是血25( OH) D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对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MHD患者酌情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儿童预防保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本院门诊体检的1420名1~5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并对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124+39.6)nmol/L,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为7.3%,维生素D相对缺乏发病率为1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OR=1.339)、季节(P〈0.05,OR=1.529)、户外活动时间(P〈0.05,OR=2.195)、厌食(P〈0.05,OR=0.716)、经常腹泻(P〈0.05,OR=0.742)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719)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厌食(P〈0.05,OR=0.975)、经常腹泻(P〈0.05,OR=0.374)是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P〈0.05,OR:4.026)及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024)是保持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降低儿童维生素缺乏的发病率,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观察哮喘儿童经维生素D,干预治疗后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3~10岁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各100例,哮喘儿童在3、6、9、12月份的缓解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健康儿童也在同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测定25-OHD,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和健康儿童25-OHD的水平;另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哮喘GINA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 800IU·d-1辅助治疗6个月,监测2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25-OHD的水平和全年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4个月缓解期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患儿的25-OH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3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高水平的25-羟维生素D〔25(OH)D〕维持着人体骨骼系统外细胞25(OH)D受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补充4 000 U的25(OH)D3可显著减少免疫缺陷患儿的感染症状、鼻拭子中的致病菌数量、对抗生素的消耗,减少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目的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IgG和IgM水平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及与乙肝抗体(anti-HBs)滴度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为25(OH)D补充剂在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2~<6岁组、6~<12岁组、12~16岁组,比较各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根据研究对象的血清IgG、IgM水平分为IgG降低组79例、IgG正常组38例及IgG升高组30例,IgM降低组92例、IgM正常组29例及IgM升高组25例,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水平;采用泊松回归分析对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0~<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2~<6岁组、6~<12岁组和12~16岁组(q=5.202、6.030、8.432,P值均<0.001);2~<6岁组和6~<1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12~16岁儿童(q=5.317、5.559,P值均<0.05)。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FR=0.94,95%CI(0.89,1.02),P=0.048〕。结论 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anti-HBs滴度无相关关系,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绝经年限匹配的健康绝经后女性。ELISA测定血清2S(OH)D3水平。结果:T2DM组血清2S(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72);正常绝经后女性血清25(OH)D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BMI与2S(OH)D,呈独立负相关关系(r=0.372,P〈0.05);所有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中有84.7%存在维生素D缺乏,其中对照组中有80.5%存在维生素D缺乏,T2DM组中有88.6%存在维生素D缺乏。T2DM组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在所有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不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25(OH)D,缺乏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但在校正BMI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维生素D下降与肥胖及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与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新入院肺癌患者78例,其中腺癌40例,鳞状细胞癌28例,小细胞癌10例,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其相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5-羟维生素D与IL-10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4.5±6.8)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5.1±8.7)ng/m L;肺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为1 031 ng/L[(805~1 243)n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5 ng/L[(320~58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为1 255 ng/L[(1 050~1 440)ng/L],高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840 ng/L[(530~1 0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浆IL-10与25-羟基维生素D不存在相关性(r=-0.011,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IL-10浓度异常,提示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IL-10浓度检测对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银川市某医院2 838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25-(OH)D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及各临床类型间25-(OH)D水平有无差异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25-(OH)D平均水平为(11.72±7.45)ng·mL-1,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占86.43%,其中男性为(12.72±7.54)ng·mL-1,女性为(11.12±7.32)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进行年龄段分层,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呈负相关(r=-0.13,P〈0.05)。不同临床类型患者25-(OH)D营养状况分布也明显不同,25-(OH)D缺乏率最高的疾病主要有肾病和乳腺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院患者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较严重,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且维生素D水平随疾病类型不同而有差异,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