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痰枕干预中风患者对抗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体位,试验组应用吸痰枕吸痰,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吸痰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入呼吸道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痰枕干预对抗吸痰的中风患者,可实现安全的深部吸痰,减少气管损伤及切开率。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人工气道内吸痰术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1].如何做到有效吸痰,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一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热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洽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009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吸痰操作前使用低热度生理盐水(50~60℃)加热软化吸痰管后,再行吸痰;对照组直接使用未经加热软化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吸痰无阻力为67例,对照组为44例;观察组黏膜损伤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成功率,减少息儿黏膜损伤的发生,减少出血,降低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开胸术后病人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B或FBS)对各种呼吸道情况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床边纤支镜更多的是应用于吸痰术,以治疗气道堵塞所致的的低氧血症及肺不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u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吸痰术,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操作准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即时、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值、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和吸引接头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准备时间、吸痰即时和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对照组有6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感染,感染率为21.4%;观察组仅有1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污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吸痰术省时、便捷,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小,较传统吸痰法更为科学、合理、安全性好,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重度脑损伤病人早期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吸痰即是其术后最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经临床观察,常因吸痰操作不当造成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现将我科从2002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术病相关吸痰操作的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技巧。提高患者ICU监护质量。方法 随机观察护士吸痰操作,观察记录并吸痰后10 min内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评估吸痰效果272例次。其中,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137次,无变化93次,恶化42次。选择听诊痰鸣音吸痰113例次,吸痰后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率为63.72%。结论 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顺利渡过危险期和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吸痰前充分吸氧、间断减压式吸痰等方法的应用均可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口径小,炎症情况下极易充血、水肿,加之痰液不易咳出使气道堵塞影响其氧供,吸痰可帮助患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和提高供氧效率。但如果操作不当,将引起缺氧,肺不张,气胸,感染,及心率、血压、颅内压的变化。我科系小儿呼吸内科,据初步统计,支气管肺炎患儿 相似文献
11.
12.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吸痰是主要的护理操作。如操作不当或吸痰过于频繁,易造成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生命。2000年至2002年,我们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患56例,现将安全吸痰的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深度。方法将在ICU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吸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1 cm)和深吸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1 cm,吸引前测量并标记好所需深度),对比两组吸痰前后HR、SBP及RR、VT参数的变化,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HR、SBP变化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R的变化值、VT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浅吸组相比,深吸组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日吸痰次数较少,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吸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浅吸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浅部吸痰法可以降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幅度,还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15.
对象:本组观察病人100例,其中男36例,女64例,年龄2~50岁,其中带呼吸机时超过12h者21例,肺高压患者30例,无并发症发生。心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术中应用了体外循环,同时给予加压呼吸,患者的肺在术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肺部的痰液及分泌物就会干结粘稠,若术后护理不善,尤其是吸普操作不当,会造成许多肺部及其它并发症;如肺不张、低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17.
电动吸痰是呼吸内科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护理操作,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尤其在遇到患者痰液比较粘稠时或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够(?)时有效地将痰液吸出是抢救病人的关键。现将针对不同病人的电动吸痰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因胃肠蠕动减慢,肠腔积气、积粪而自感腹胀明显,我科应用1-2—3(50%硫酸镁30ml加甘油60ml加温开水90ml)灌肠方法来软化粪便,排除肠道内粪便与积气,减轻腹胀。由于溶液量少,用灌肠筒比较麻烦,肛管管径相对较粗,患者不适感明显。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使其既能达到较深的深度,可充分软化肠道内粪便,排便排气效果好,且代替肛管管径较细,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取得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吸痰护理.[方法]对本院心胸外科7 kg以下婴幼儿196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械通气期间的吸痰护理,196例婴幼儿,6例出现肺炎,3例出现气胸,3例出现肺不张,2例出现2次气管插管.经治疗后,除3例死于低心排,其余均顺利脱呼吸机,出监护室.[结论]注重、改进吸痰技术避,可有效提高插管后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急性、慢性呼吸衰竭的成功率,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