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及ODS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阿江榄仁酸(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和(Ⅳ)毛花猕猴桃酸B(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结论:4个化合物中齐墩果酸?阿江榄仁酸,毛花猕猴桃酸B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花猕猴桃酸B(1),2α,3β,24 -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α,24 -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4),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5),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6)。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袁珂  朱建鑫  张耀  斯金平 《中草药》2008,39(4):505-507
目的 对猫人参Actinidia valv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猫人参根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Ⅰ)、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毛花猕猴桃酸B)(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Ⅳ)、积雪草酸(Ⅴ),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4-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Ⅶ)、熊果酸(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美味猕猴桃根中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美味猕猴桃根中6个三萜类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6个三萜类化合物各自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熊果酸、毛花猕猴桃酸B、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及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4种瘤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熊果酸、毛花猕猴桃酸B、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初步确定它们为美味猕猴桃根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毛花猕猴桃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的地上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分析和光谱数据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Ⅰ),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和β-胡萝卜甙(Ⅴ)。以上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获得。  相似文献   

6.
金樱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金樱子的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乳化层的乙酰化物中分别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euscaphic acid,β-谷甾醇,胡萝卜素,2α,3β-二羟基羽扇豆-28-羧甲酯的二乙酰化物。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藤山柳茎叶中的三萜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阐明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猕猴桃藤山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该植物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桦木酸(1)、乌苏酸(2)、齐墩果酸(3)、科罗索酸(4)、3β-反式对香豆酰氧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3β-反式对香豆酰氧基-2α,23-二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7)、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积雪草酸(9)、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0)、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1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2)、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3)、2α,3β,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4)、2α,3α,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酸(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这些化合物主要为乌苏烷型三萜成分,其中化合物3~6,11,12,14和15为首次从该单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白花泡桐叶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白花泡桐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1,3α-羟基-乌苏酸(2,19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3,乌苏酸(熊果酸(4,23-羟基-乌苏酸(5,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28-二羟基-乌苏烷(7,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 3β, 19,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9,2α-羟基-齐墩果酸(山楂酸(10,arjunic acid(11。结论 化合物3,5~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徐一达  尹莲 《中草药》2013,44(8):935-937
目的 研究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经多种色谱方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结合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美味猕猴桃根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3β,28-三羟基-12,20(30)-羽扇豆二烯(1)、2α,3β,19α,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β,23,27-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羽扇豆烷型三萜,命名为猕猴桃素A.  相似文献   

10.
苎麻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苎麻Boehmaria nivea根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19α-羟基乌苏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 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萼猕猴桃叶中的四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叶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选用肿瘤细胞株PLC、Hep3B、HepG2、HeLa、SW480、MCF-7和Bel7402,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对萼猕猴桃中分得4个化合物为科罗索酸(1)、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3)和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它们都具有细胞毒活性。结论:该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实验材料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东方香蒲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斌  陆蕴和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587-590
 目的:研究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花粉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Ⅰ)、赤藓醇(Ⅱ)、柚皮素(Ⅲ)、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Ⅳ和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香蒲新苷,V)。结论:5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Ⅱ为首次在香蒲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 [Beesia calthifolia(Maxim) .Ulhr.]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 (Ⅰ)、蒲公英赛醇 (Ⅱ)、表木栓醇 (Ⅲ)、E-24-ζ-ethyl-cholest-3α-ol(Ⅳ)和β-谷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菜头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对石油醚、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9种成分,分别为hop-22(29)-ene(Ⅰ)、lupeo1(Ⅱ)、lup-20(29)-en-11,3β-diol(Ⅲ)、lup-20(29)-en-3-one(Ⅳ)、betulinic acid(Ⅴ)、(24R)-stigmast-7,22(E)-dien-3α-ol(Ⅵ)、(24R)-5α-stigmast-3,6-dione(Ⅶ)、β-sitosterol(Ⅷ)、3α-hydroxyhop-22(29)-ene(Ⅸ)。结论 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Sieb. et Zucc.)Mi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胡萝卜苷(Ⅱ),伞形花内酯(Ⅲ),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芹菜素-6-C-葡萄糖基-8-C-木糖苷(Ⅶ),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牛膝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根的水浸渍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水浸渍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用IR、MS、1HNMR、13CNMR、1H-1HCOSY和DEPT等光谱技术和理化常数,以及标准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鉴定了5个化合物:即β-谷甾醇 (Ⅰ)、琥珀酸 (Ⅱ)、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Ⅲ)、尿囊素 (Ⅳ)和磷酸镁 (Ⅴ)。结论:后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Ⅱ),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Ⅲ)、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稀硬木层孔菌(Phellinus robust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 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 分别为原儿茶醛(1), 原儿茶酸(2), 香豆素(3), 东莨菪苷(4), 22E, 24-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5), 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6), (22E, 24R)-麦角甾烷-5, 7, 22-三烯-3β醇(7), β-谷甾醇(8), 麦角甾4, 6, 8(14)22-四烯-3-酮(9), (22E-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a, 6β三醇(10), 胡萝卜苷(11), 棕榈酸(12), D-阿洛醇(13)和桑黄素D(14)。结论 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