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直立性体位性的钝痛或搏动性头痛。PDPH治疗方法主要有非药物、非侵入性疗法(包括大量补液、卧床休息、俯卧位等)、药物疗法(咖啡因、类固醇类激素、抗癫痫药)及新型微创治疗方法[硬膜外腔注射疗法(硬膜外血液补片、硬膜外腔注射其他物质)、针灸、枕大神经和蝶腭神经节阻滞等]。非药物、非侵入性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轻度PDPH,可缓解患者症状。硬膜外血液补片疗法是PDPH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中重度PDPH患者。硬膜外腔注射其他物质、针灸及枕大神经和蝶腭神经节阻滞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保守治疗失败PDPH患者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3.
硬脊膜外麻醉术并发硬脊膜外血肿极为少见 ,发生于亚临床型血友病甲患者的则更为罕见。我院收诊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12岁。因急性阑尾炎于 2 0 0 0年 10月 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分析正常。术后恢复顺利 ,切口愈合良好。于术后第 7天患者感腰部疼痛 ,以腰穿处最著 ,并逐渐出现相应神经系统受压症状 ,L4 ~L5分布区浅感觉障碍 ,马鞍区感觉消失 ,双下肢肌力 0~ 级 ,尿溜留 ,肛门括约肌松弛。CT、MRI检查显示 L1 ~ L3椎体水平椎管内有一个约为 3 .5 cm× 1.5 cm的占位病变 ,压迫硬脊膜囊 ,硬脊膜…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硬脊膜外淋巴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其中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病变常见于胃肠道、肝脏、胸膜、肺、肾、皮肤等处。硬脊膜外淋巴瘤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0.1%~3.3%〔1〕,包括原发性硬脊膜外淋巴瘤和继发性硬脊膜外淋巴瘤,有关后者的报道稍多,前者罕见。现将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3例原发性硬脊膜外淋巴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详见表1。2讨论原发性硬脊膜外淋巴瘤较为罕见,其诊断标准包括:①硬脊膜外压迫症状为首发表现;②经椎板切除术后,肿块经病理学确诊,包括明确的免疫表型证实;③经仔细体格检查及全面的分…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血管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随着对其解剖、病理、分类等的不断认识,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疗效。方法将46例采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产妇和4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生命体征、潜伏期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活跃期时间要少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疼痛,其可以作为一种分娩镇痛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血管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 ,随着对其解剖、病理、分类等的不断认识 ,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膨出对诊断Marfan综合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例Marfan综合征患者作常规CT腰骶部扫描,见8例有骨性椎管膨大、硬膜囊饱满或不对称性改变,并同时有椎体及椎弓根骨皮质变薄,其中1例可见椎神经孔扩张,可诊断为硬脊膜膨出,占66.7%。硬脊膜膨出为Marfan综合征的常见特征。因而,对疑诊为Marfan综合征的患者应常规作腰骶部CT扫描,以确定是否有硬脊膜膨出。 相似文献
10.
1997年3月,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自行研制的双腔双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下称双腔导管)用于38例手术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介绍如下。双腔导管的制作与应用:双腔导管的制作材料同单腔硬膜外导管,长80cm,外径1.1mm,两腔内径均为0.3... 相似文献
11.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但是颈段硬畸形,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厝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位硬脊膜外腔阻滞(TEA)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取胸椎4~5间隙为穿刺点,每6~8h推注0.25%罗哌卡因注射液5~7ml,共用4周,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心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等。结果:TEA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10例,总有效率90%,治疗后心率、血压均较前明显下降,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A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磁共振成像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脊髓病变的MRI特点,探讨脊髓病变与畸形血管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经DSA证实的SDAVF患者32例,应用场强3.0T超导型MRI扫描仪于术前行常规脊髓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按照脊髓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1~4个椎体)、中度(5~7个椎体)和广泛(8~10个椎体)病变三组。按照改良的Aminoff和Logue步态与排尿障碍法,于术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6分为轻症者,≥6分为重症者。结果①30例病变中心位于下胸段(94%,30/32)。32例中病变局限组8例(25%),临床轻症者6例,重症者2例;中度组19例(59%),临床轻症者5例,重症者14例;广泛组5例(16%),轻症者1例,重症者4例。②32例患者髓内均可见T2WI高信号,31例高信号位于脊髓中心,呈"铅笔样"改变,1例呈弥散状分布;2例髓内可见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1例脊髓强化,1例未见强化。③瘘口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内12例,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外20例。④31例引流静脉范围≥相应脊髓病变范围,且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一致;1例脊髓病变>引流静脉范围,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部分一致。结论①SDAVF脊髓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4.
脊柱术后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0.1%-3.0%。本病病情进展迅速,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脊髓功能不可逆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受压程度和受压时间有关,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越差。因此及早确诊、尽快减压至关重要。现将脊柱术后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治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 ,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膜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戴晓娟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61-762
1病例介绍例1,男,41岁,河南省郑州人。因双下肢麻木2年余,加重伴无力6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2年前无名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最初以足底前部为著,既而出现双侧小腿后方至大腿麻木,因未影响生活工作而未就医。1年后出现两膝部及大腿后部发凉,症状逐渐加重,6个月前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伴下腹以下无汗及大便秘结,曾在当地医院周围血管科治疗3个月效果不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9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MRI示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或半月形占位影,多位于椎管后方或侧后方,血肿多发生于颈胸段。病人预后与血肿位置及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及病人病情进展速度密切相关,与MRI中脊髓变形情况及术后康复治疗亦具有相关性。结论 MRI是SSEH诊断的最佳方法,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及术后合理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SSEH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脊膜血管畸形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4例硬脊膜血管畸形患者均行脊髓MRI检查和全脊髓动脉造影。术中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1例,行引流静脉切断术;硬脊膜动静脉畸形(SDAVM)3例,行引流静脉切断联合瘘口孤立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能下地行走,1例术前已完全瘫痪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至Ⅰ~Ⅱ级。造影随访8例,均未见瘘口复发;临床随访6例,均未见症状复发。1例患者遗留患侧大腿外侧麻木感。结论硬脊膜血管畸形分为SDAVF和SDAVM;前者行引流静脉切断术,后者行引流静脉切断联合瘘口孤立术,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类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疾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SDAVF在MRI中的典型表现是T2加权序列髓内高信号和髓周血管扩张,MR血管成像和CT血管成像可识别异常的动静脉结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未来或可替代DSA成为诊断此类疾病的新手段,但目前DSA仍然是...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我们将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40例,并与行单纯硬膜外麻醉17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