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Ptfv1对诊断慢性肺心病右房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肺心病患者及104例正常人的常规心电图P波进行分析,并对Ptfv1异常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对其中70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肺心病加重期Ptfv1阳性率38.88%,缓解期转阴率36.72%,改善率40.81%,总好转率77.53%。两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肺型P波阳性率46.3%  相似文献   

2.
自1964年 Morris 氏提出异常 Ptfv_1的诊断意义以来,深受临床工作者重视。我们在复习55例临床诊断心衰住院病例的基础上说明心衰与异常 Ptfv_1的关系,并做如下分析.资料与方法全组55例(男30例,女25例)系1988年1月~1989年4月经临床诊断心衰的内科住院患者.年龄35~67岁.平均52.4岁.55例中有41例 Ptfv_1异常(≤-0.03 mm·s),占74.55%(41/55)。病因及临床表现见表1.表1 4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Ptfv_1的测量方法:心电图 V_1导联上连续测得5个 P 波终末负性波的振幅(mm)和时间(s),以其乘积表示,正常时很少小于-0.03 mm.s  相似文献   

3.
4.
张卉 《实用医技》2007,14(36):4935-493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中Ptfv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中有Ptfv1变化者36例为观察组,无Ptfv1变化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Ptfv1变化与LAD、LVD和LVEF值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中,Ptfv1增大时LAD、LVD增大,LVEF降低,与运动前及运动后14h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Ptfv1值变化与左心功能不全有明显关系,左心功能减退者Ptfv1负值增大,左心功能恢复正常后Ptfv1值恢复正常;Ptfv1负值增大者临床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和心源性心律失常,提示平板运动试验中Pftv1负值增大是反映左心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Ptfv1异常在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中的意义。方法以Ptfv1≤-0.04mm.s及超声心动图E/A<1为异常标准,对69例平板运动试验Ptfv1与E/A异常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运动试验诱发Ptfv1异常组,E/A异常发生率高达89.9%,显著高于运动试验Ptfv1正常组。结论平板运动试验Ptfv1异常与E/A异常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Ptfv1对诊断慢性肺心病右房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肺心病患者及104例正常人的常规心电图P波进行分析,并对Ptfv1异常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对其中70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肺心病加重期Ptfv1阳性率38.88%,缓解期转阴率36.72%,改善率40.81%,总好转率77.53%。两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肺型P波阳性率46.3%,与Ptfv1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正常人对照组未发现Ptfv1阳性及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内径增大率为71.43%,其中Ptfv1阳性78%,肺型P波88%。结论:提示肺型P波和Ptfv1异常的临床符合率较高,两者在诊断价值上可能是一致的,提示Ptfv1<-0.02mm·s可作为判定慢性肺心病右房肥大的诊断标准之一。Ptfv1值随右心功能状态变化而变化,故Ptfv1值动态变化可作为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穿刺气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心电图Ptfv1的改变及其与疗效、血流动力学、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0例窦性心律时的风心二狭患者PBMV前后心电图Ptfv1、血流动力学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tfv1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为-0.088±0.0466mm.s,术后为-0.051±0.032mm.s,P<0.001);PBMV术前后Ptfv1与术前术后的左房内径(LAR)及术后左房平均压力(MLAP)呈弱负直线相关(P<0.05),而与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口跨瓣压(MP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内径(LVS/LVD)、右室内径(RV)、搏出量(SV)无明显直线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Ptfv1可作为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Ptfv1值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以Ptfv1-0.03mms为阳性标准,比较Ptfv1阳性组与阴性组左心形态、左室收缩功能及临床心功能。结果:Ptfv1阳性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P<0.01);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Ptfv1负值增大不仅仅是左房负荷过重,而且有左房扩张增大的因素,同时可能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障碍。Ptfv1值可作为一个判断临床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与Ptfv1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Ptfv1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心功能不全心电图Ptfv1负值增大,且可出现动态变化。结论 Ptfv1的改变与左房负荷加重,左心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心电图观察左心功能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霍明芳  孙艳敏 《医学争鸣》2005,26(15):F0003-F0003
1 临床资料确诊冠心病78例,年龄35~82(平均57)岁,正常对照组80例,年龄30~78(平均56)岁.所有病例均经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组于治疗1~3wk,心衰纠正后复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与肺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γ仪计数仪,对50例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浆ET含量,并与50例正常人血浆ET含量进行对照.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及缓解期患者(P<0.05),并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内皮素与肺心病病情密切相关,是反映肺心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s-CRP及NT-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3组,检测单纯COPD组(A组28例)、COPD并发PHD代偿期组(B组36例)和COPD并发PHD失代偿期组(C组33例)hs-CRP及NT-proBNP值及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后hs-CRP及NT–proBNP值。结果:3组患者hs-CRP及NT-proBNP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s-CRP及NT-proBNP值为:C组>B组>A组。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水平增高与PHD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对判断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NT-proBNP浓度能较好反应COPD患者是否并发PHD及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76-81
目的探讨EC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肺功能确诊为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荧光检测仪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试剂采用ECP原装配套试剂。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ECP阳性率与ECP水平、不同病情程度COPD患者的ECP水平。结果(1)观察组ECP阳性率为46.00%(4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观察组ECP测定水平为(62.28±3.1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7.02±3.83)μg/L(P0.01);(2)随着疾病程度逐渐加重,ECP测定水平均逐渐升高,两两不同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P在COPD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慧芳  丁毅鹏  王小智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59-1359,1361
目的 测定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小板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PAC-1表达。结果 肺心病急性发作组CD62P和PAC-1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组CD62P和PAC-1荧光强度明显较急性发作组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其血小板活化在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指标对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中和肽素(Copepti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2例COPD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28)、重度组(n=29)。分析各组患者Copeptin、HMGB1水平变化。结果随着病情由轻到重,患者血清Copeptin、HMGB1、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肺组织HMGB1 mRNA及其蛋白水平依次均显著升高。重度组患者住院天数均长于轻度、中度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结论COPD 患者的严重程度和Copeptin及HMGB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Copeptin及HMGB1表达水平均可作为临床上评价COPD 的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赵云泉  吕宏  王俊  叶娟  杨刚 《西部医学》2011,23(3):462-463,46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在120例患者中,确诊76例,占63.3%;44例误诊,误诊率占36.7%,其中误诊为慢性肺心病伴高血压心脏病20例,单纯慢性肺心病心功能衰竭16例,其他8例。103例病情好转出院,17例死亡,好转率85.8%。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病死率、漏误诊率高,故应提高认识,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0例D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ICAM-1、E-选择素的水平,并将其与患者动脉血气中PO2、PCO2、肺功能FEV1%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中ICAM-1、E-选择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01),对19例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发现ICAM-1、E-选择素与PCO2呈正相关,与PO2及FEV1%呈负相关。结论:ICAM-1、E-选择素参与了COPD的发病,检测血清中的ICAM-1、E-选择素水平对判断COPD的病情轻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月平  邱志坚 《重庆医学》2011,40(9):881-882,88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41例(CPHD+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8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变化情况。结果 CPHD+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竭及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竭、低氧血症、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李嫚  刘洁云  秦雷 《中原医刊》2014,(24):71-73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和病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93例进行24 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120例,未并发心律失常7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类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20例并发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早搏26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早搏 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房扑动5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以窦性心律过速和房室早搏较多,其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