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娩出至结扎脐带时间长短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新生儿娩出至结扎脐带按时间不同分为早断脐组<30s、晚断脐组≥2 min,对两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 Hb 和 HCT 比较,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h 和24hHb、HCT 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经皮胆红素测定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断脐(≥2分钟)比早断脐(<30s)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防止过早断脐可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娩出至结扎脐带时间长短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新生儿娩出至结扎脐带按时间不同分为早断脐组<30s 、晚断脐组≥2 min,对两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 Hb 和 HCT 比较,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h 和24hHb、HCT 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经皮胆红素测定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断脐(≥2分钟)比早断脐(<30s)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防止过早断脐可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17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Apgar评分及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母儿结局。结果:足月儿127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两组脐血血红蛋白浓度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及出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两组母儿结局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新生儿贫血和需要光疗者所占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比早断脐(生后10 s)有更少的产后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未显示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以防止过早断脐可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延迟断脐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出生的20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1例,对照组采取快速断脐,研究组采取延迟断脐,检测观察两组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积压等。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新生儿于高胆红素血症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延迟断脐没有增加新生儿黄疸人数,但是能使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现贫血问题和败血症,使脐部质量得到提高,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延迟断脐与常规断脐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妇共1008例,根据断脐的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新生儿常规在10 s内断脐,观察组新生儿推迟在120 s后断脐.比较两组脐血的出血量、产后胎盘残余血量、产后1周新生儿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半个月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贫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脐血的出血量、产后胎盘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迟新生儿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20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对照组按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量、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指标的临床差异性。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24 h产后出血量(138.36±58.62)mL,对照组出血量(179.35±38.22)mL,二组相比,P〈0.05,两组母儿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断脐比早断脐可以起到减少产后出血量作用,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建议分娩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可防止过早断脐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560例新生儿(足月儿组508例,早产儿组52例),足月儿和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早断脐组在生后5~10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Apgar评分、新生儿体温、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及胆红素峰值均高于早断脐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生后5 min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早断脐组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晚断脐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且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未发现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次断脐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脐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沭阳中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用常规断脐法,实验组采用二次断脐法。结果:实验组脐后脓性分泌物、脐部出血以及安全愈合时间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脓性分泌物、脐部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202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对照组98例,实验组采取延迟断脐的方法,对照组选择快速断脐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产后三天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总胆红素检测。结果:两组新生儿在高胆红素血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延迟断脐未增加新生儿黄疸的人数,但可增加其血红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3896例,其中130例不宜常规(72小时以内)再次断脐,延长至96小时进行二次断脐的效果分析.结果 130例新生儿有128经二次断脐后观察无出血及分泌物,脐愈合佳,愈合率98%.结论 对特殊的新生儿断脐时间延长至96小时仍然能使脐部分泌物减少,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弥补常规二次断脐的不足,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究延迟断脐对新生儿产后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将婺源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妇产科接诊的96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延迟组和常规组(n=48)。延迟组新生儿于分娩后90-12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常规组新生儿于分娩后1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观察2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情况,对比2组胎盘残余血量、脐带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1周后检测2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与胆红素水平,查看新生儿贫血、黄疸的发病率。结果延迟组新生儿胎盘残余血量(65.2±19.6)m L、脐带出血量(123±42.6)m L,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延迟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为(176±18.5)g/L,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贫血发病率为3.6%,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1周外周血胆红素水平和黄疸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推迟断脐时间,能够有效降低胎盘残余血量,使新生儿充分接受血液灌输,减少脐带损伤出血量,最大化地降低新生儿后期出现贫血症状的发生。此外,延迟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黄疸发病率和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明显影响。由此得知,延迟断脐时间,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或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对足月顺娩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接生的212例足月顺娩新生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接受早断脐+体积分数75%乙醇每日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观察组接受延迟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对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12/10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106),观察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与自然干燥法联合应用于足月顺娩新生儿,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方法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结果在顺产组中,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快速断脐组,而剖宫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断脐时间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组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的时间短于顺产组。结论顺产接产时,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值,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对剖宫产的新生儿,此方法不增加也不减少血红蛋白值,而且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三种断脐方式与剪脐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0年1月始我们对新生儿脐部断脐方式及其愈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脐带未脱落需要剪脐的新生儿388例,其中使用脐夹152例,线扎109例,气门芯结扎127例。入院后处理方法完全相同:出生后48小时左右给予剪脐及日常常规护理。说细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断脐方法 以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值但不增加胆红素值的研究.方法 对正常足月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新生儿均于娩出后30 s内断脐,研究组断脐部位靠近胎盘端,并将远端抬高保持脐带不扭转,以便脐带内残余血迅速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再结扎处理脐部;对照组常规断脐处理残端.对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达峰值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时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的Hb和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d时的Hb和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阴道分娩采用靠近胎盘端30s内断脐法,既不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黄疸,又能增加血容量和血红蛋白,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二次断脐可促进脐部早期愈合,能有效减少脐炎的发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从2010年开始对所有在院的新生儿包括患有新生儿脐炎的患儿,以及院外分娩的脐部处理不当的患儿,进行二次断脐,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了新生儿脐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脐部是感染的好发之处,如果医务人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1].我院采用二次断脐的方法来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的发生并可以减短脐部脱落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