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辉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58-15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6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活动结合背部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术后肠鸣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均显著提前(P〈0.01),2组之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胃肠术后早期活动结合背部穴位按摩的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饮食,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指导、按摩、心理等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半年,调查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腹胀评分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87%,对照组满意度为87.18%。结论: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开腹手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及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中药芒硝外敷联合腹部及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胃肠功能:术后5d,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959-23.178,P0.05);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χ~2=6.814-42.428,P0.05)。结论芒硝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冯小琼 《吉林医学》2014,(13):2815-2816
目的:对腹部按摩在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94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术后,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进行腹部按摩,然后观察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把腹部按摩应用在剖宫产术后患者中,可使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在术后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肝胆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2组患者均给予腹部手术后一般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发生腹胀、口臭的不适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术后活动对腹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2月行腹部手术的158例患者,按奇偶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腹部手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术后活动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P〈0.01);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术后活动,可以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11-01~2012-08期间来我院行腹部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7),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早期活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痛减轻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腹胀减轻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痛减轻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腹胀减轻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早期运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用于护理腹部手术患者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和选择性肠道清洁等在内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30.208,27.682,21.474),而且观察组术后总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2.444)。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32例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7),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早期活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早期运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及腹部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尿潴留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及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尿潴留、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食欲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维度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及腹部按摩能够减少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尿潴留,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腹胀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松节油对于腹部手术术后腹胀治疗的安全性,并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惠东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患者12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术后行常规护理(活动指导、体位指导、补液、禁食等);观察组62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松节油在患者腹部外敷按摩。观察两组术后腹胀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外敷松节油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的疗效佳,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患儿120例,按手术出室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按摩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当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2次,每次按摩约3~5min,连续3~5d;对照组只按腹部手术后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术后肠鸣音恢复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情况,应用药物或肛管排气的比率、舒适度情况。结果:按摩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及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能促进小儿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防治了小儿术后腹胀的产生,增加舒适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阑尾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临床护理均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两组差异明显;在腹胀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护理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艳波 《河北医学》2014,(5):849-85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针刺穴位对胃肠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手术方式及术前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和腹胀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针刺穴位能够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围床活动护理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效果。方法:连续选择2009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患者71例,随机分为围床活动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入选对象均接受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围床活动组另加围床活动护理,内容包括呼吸运动、翻身、叩背、四肢活动、站立活动、床边活动、床周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结果:围床活动组的急性胃瘫例数、出现胃肠道症状例数、开始摄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围床活动护理可明显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