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社区居民200名,在2016年以前实施常规防治模式,于2016年开始实施综合防治模式,比较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居民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建档率(68.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98.50%)、运动参与率(33.00%)均高于实施前,吸烟率(11.00%)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综合防治对策能促进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盐田区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升高,同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调查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特点,通过以健康促进的方法进行社区综合干预.以控制慢病各类相关危险因素,达到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和减少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效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方法 本院组织医务人员以问卷与体检结合的形式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10764人,其中35岁以上居民有4019人,60岁以上居民有952人.有不良行为方式的人群中总慢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生活方式的居民.高血压患者中有78.42%定期测血压,仅14.76%规则用药,治疗率为21.54%.结论 做好各种慢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本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社区防治管理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应本镇的防治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慢病防治的现状分析,在邵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试点,利用居民小组长这个网络,建立咨询室以门诊咨询为主入户为辅的模式,给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做慢病防治管理模式的探索。结果在现有资源情况下,这种模式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慢病社区防治管理。结论这种管理模式还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目前能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落实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只有领导重视、经费补偿机制完善、技术培训、人员配置到位、完善管理制度才是慢病社区防治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的进步,全球传染病死因由第一位退居为十几位,而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则跃居前三位,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控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慢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卫生部疾控司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做为山东省的慢病示范点,我们重点在慢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动员工作上做了一些实践探讨。所谓社区动员,就是把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会目标转化成为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区动员的目的是使社区人群主动参与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获得项目所需资源,建立强有力的行政与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995~200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收治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10年间收治的慢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收治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慢病病种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为前三位。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应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我市慢病防治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方法:我们对本市10个社区88395人的慢病进行了调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式,数据用VisuaFoxpro6.0编程开发软件和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论:高血压、牙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胃肠道疾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肥胖为前十位发病率疾病。其总发病率为1161.83/10万。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市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慢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及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差、卫生常识匮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方法:选择1 200份居民健康档案,并针对1 200位居民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干预。同时与进行干预的1 200位居民进行对照。结果:干预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显著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应该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NET框架TC/S结构社区慢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日趋增多,慢性病防治已刻不容缓,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实现对慢病患者信息的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慢病服务的质量,加快分析和预测慢病发展的规律,为最终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基于.NET平台三层C/S结构的社区患慢病者信息系统。旨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疾控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吴雪媚 《中外医疗》2012,31(4):8+10-8,10
目的探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及相应策略。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平台,通过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肿瘤、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进行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预防同时开展的综合性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性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率及控制率明显升高,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癌症等恶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较原有生存率明显升高。另外,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医疗负担减轻,群众对现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上升。结论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防治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强重视,协调运用人群策略及高危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糖尿病及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100人实行慢病调查。针对这些居民实行健康教育、临床义诊、健康促进以及定期随访等其他综合干预措施,总结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对居民实行综合干预之后,居民对于糖尿病的认识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与综合干预前没有显著改变(P0.05)。综合干预前,居民对于该类疾病的了解率分别为11.4%、12.1%,实行综合干预之后提升到了15.4%、1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大多数的居民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居民的饮酒比例也比之前显著下降了。结论对社区居民应用长期的综合干预措施,显著地使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了,从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已成为当今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被调查地区各种慢病的患病率(按病例计算)为20%,以此推断,经医生确诊的慢病病例可达2.6亿,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近一千万例慢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黄德仁  梁永桓  余国洪 《吉林医学》2012,33(16):3464-3466
目的:探讨新江门市会区崖门镇居民健康情况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3 188名居民健康调查中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数为707例(22.18%),排列前6位分别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结论:以高血压病为切入点开展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防治管理工作,以提高对这些疾病的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虹 《中外医疗》2012,31(15):127-128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健康管理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9年6月随机选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80例,全面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实施健康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及时加以改正,将危险因素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实施健康管理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之前,发病率即疾病有效控制率分别是87.24%和49.11%,而实施健康管理之后,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9.41%和97.21%;患者对致病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健康管理的意义重大,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社区护理工作担负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防治的重任。在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 ,发现糖尿病患者占慢病的比例较大 ,甚至有的家庭中有多个糖尿病患者 ,且老人多见。但中青年患者亦不少。大多数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 ,不坚持控制饮食 ,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此 ,实施有效的主动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 ,我们于 1 999年 1 0月~ 1 2月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并对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 ,现总结如下。1 干预对象在各医院确诊为 2型糖尿病患者 38例 ,年龄 40~ 80岁(平均 60岁 ) ;性别 :男 2 0例 (占 …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包括慢性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在各种政策规定和实验研究中,慢病管理是指专业医护人员、药师等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科学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发展,慢病管理模式也更加科学和完善。本文从慢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结合到其用药特点,对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新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对农村中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经健康体检确诊的3442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干预对照研究方法,实施综合防治干预。结果干预组慢性病患者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管理率、控制率、规范治疗率以及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认识情况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干预后各指标均高于干预前。结论应用健康促进模式对农村中老年慢性患者实施干预,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吉安市2013年居民死因构成、顺位及变化趋势,分析主要疾病死亡率,为疾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吉安市2013年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通过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发现,2013年吉安市网络报告死亡病例中处于前5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五者合计占总死亡的87.63%。按三大类疾病的死因构成分析,发现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82.43%。结论慢性非传染性是吉安市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市民提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