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从肝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中医“瘿病”、“肝郁”、“中消”范畴。其病理变化复杂,累及肝、心、脾(胃)、肾等脏腑,治疗颇棘手,笔者体会本病以“肝郁气滞”为病机关键,从肝论治收效显著。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甲亢的发生,多因长期忧思郁虑或猝暴悲怒而致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运失司,津液不归正化而凝聚成痰、痰气交阻壅于颈前则为瘿肿。瘿气不消与瘀血相搏则瘿肿而硬或有结节;肝气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而见急躁,易怒、面赤、怕热,口苦、目赤、脉弦数等症;肝火挟湿上  相似文献   

2.
1 情志失调涉及心、肝、脾、胃四脏 (腑 )情志失调是甲亢发生的前提和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过度忿郁、恼怒则肝气郁 ,或肝气上逆 ,过度忧思郁虑则肝脾气结 ,久则气郁化火生痰 ,火盛动风 ,风火相煽 ,气火挟痰上逆 ,阻于颈部 (肝经循行部位 )而发为本病。五脏生五志 ,情志生于五脏 ,为五脏之气所养 ,脏乱则志乱。如癫狂之证 ,乃是心神为痰热之邪所蒙蔽或扰动 ,故表现为神志失常 ,或癫或狂 ,情志紊乱 ,或悲或喜。反之 ,情志失调也能影响五脏之气的运行 ,肝气郁则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 ,导致津停成痰。气滞痰凝 ,壅结颈…  相似文献   

3.
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以代谢率增高和神经兴奋增高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瘿病”范畴。中医认为,忧恚郁怒,情志内伤,痰气壅结,血脉瘀滞,郁久化火,火旺阴伤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病久可损及心、肝、脾、肾以及精血元气,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如损及心,则心悸、失眠、多梦、易惊;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属中医“瘿病”范畴。历代医家把瘿病责之于肝,强调气滞、痰浊、瘀血等邪实因素为主要病机;现代医家多认为甲亢的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以火郁痰凝血瘀为标,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笔师从陈如泉教授学习,发现甲亢患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毒邪”表现,渐悟甲亢从“毒”论治之思路,现浅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瘿病的辨证及治疗。瘿病是发生于颈部(特定部位)的疾病,肝气郁滞克犯脾土,气滞痰凝挟瘀化火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基于气、痰、瘀、火四邪在发病中所占成分的轻重及病性的浅深,才形成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疏肝理气散火,软坚化癥燥痰,活血养阴为治疗瘿病的基本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以女性患者多见,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人类健康。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痰结”为其总病机,病因多为肝失条达或脾失健运或气郁、痰湿、瘀血留注,聚而成形。中医对瘿病有独特的辨治优势,而瘿病的防治更是围手术期辨治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拟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探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瘿病防治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鸿彬老中医治疗乳癖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正炎 《国医论坛》1996,11(1):23-23
家父王鸿彬先生(1911年~1991年),系我市名老中医,幼承家学,业医50余载,临床治验颇丰,尤其对乳形治疗有独到之处。现简要整理如下,以飨同道.亚病因病机乳形,属现代医学乳腺增生范畴,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家父认为本病病位在乳房,肝脾(胃)肾三脏功能失调,皮湿、瘀湿互结乳络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因乳头局肝,乳房后胃,并为脾胃二经所循行之处;冲脉隶属阳明,并与任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系于肝肾.若清志不舒,郁怒伤肝则疏泄失司,气行不畅;思虑伤牌,脾失健运则痰湿蕴结;劳倦内伤,肾阳受损,则温煦无力,寒痰…  相似文献   

8.
李振华教授在研究脏躁病的过程中,认为该病病因缘于精神受到刺激,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火过盛则耗伤肾阴,肾水不能正常抑制心火,水火不济,肝火、心火旺盛出现神经失控和思维混乱;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又可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湿遇火而成痰,痰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则思维更加混乱不能自主,因此肝、脾、心、肾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其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治疗以"通"字为先,宜疏通肝气,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消失,痰热成无根之火,痰火便自行消散。依照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李振华教授研制出"清心豁痰汤"治疗脏躁病。  相似文献   

9.
孙伟娟 《北京中医药》2017,36(4):339-340
杨世勇教授认为瘿病主脏在肝,病久涉及心、脾、肾,主要病机为痰凝气滞、血瘀壅结于颈前。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结之后更易于化火而伤阴,心肝火旺则出现心悸、心烦不寐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情志失调为瘿病主要病因,情志不调除与肝相关外,亦与心关系密切。治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为总则,辅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之法。重用开心散与通气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养心安神之功,并配伍单味药用于治疗瘿病,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0.
冯海鹏 《光明中医》2011,26(7):1445-1446
胃脘痛多因寒凝、食积、火灼、气滞、血瘀、阳虚胃失温阳、阴虚胃失濡养等原因导致胃受纳腐熟之功失常,胃失和降而致。其病位虽在胃,病机却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常,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从肝论治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欧德深(750004)关键词甲亢;从肝论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中医“瘿病”,“肝郁”、“中消”范畴。甲亢病理变化复杂,累及肝、心、脾(胃)、肾等,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体会、本病基本病理为“肝气郁结”,...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 ,古有“薄厥”、“偏枯”等名称。《内经·生气通天论》云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强调了郁怒伤肝 ,肝失条达在中风病发病上的重要性。现代多数学者一致认为 ,本病有痰、火、风、瘀、虚五端 ,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风指病势而言 ,说明起病急骤 ,而痰热血瘀互阻为生风之源。生活历程多坎坷 ,抑郁恼怒之情无时不有。郁怒伤肝 ,肝郁化火 ,火盛伤阴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阳化而风动。肝失条达 ,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 ,风木过动易克脾土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云 :“更有风木过动…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减归属瘿病、虚劳,其引起因素包括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衡以及先天体质,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肝失疏泄为本,血瘀、气滞、痰凝蕴结于颈部为标。治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温肾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以及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6.
不寐以睡眠时间或者深度不足为特征。不寐病机总归于阴阳失交,邪扰心神。中医学认为,不寐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胃胆等脏腑相关。发病多与思虑劳倦或情志因素有关。病机为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肝胆气机郁结,思虑劳倦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酿生痰饮。寒痰或痰热积滞,扰心而致不寐。从痰论治不寐,需分清寒热,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凃晋文教授认为禀赋不足,阴阳俱损,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痰浊头痛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肾精亏损,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肝阳化风,肾阳虚,则火不暖土,脾为后天之本,脾失健运,脾虚湿停,痰湿内生,气机不畅,痰蒙清窍而致头痛。治疗上以强调辨证论治,随症处方,灵活加减,治疗过程中以化痰为主,或活血,或解表,或清热,或补虚。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因有内外因之分,以风、火、痰、湿为主要病理因素;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滞气郁而化火动风,肝阳上亢;肝木乘脾,脾气亏虚,气血不畅,清阳不升致眩晕,故采用平肝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有急、慢性之分,病位在脾胃。脾胃五行属土,互为表里。脾为脏,属太阴而多湿;胃为腑,属阳明而主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受邪,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即可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种种胃脘痛。现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献资料,对湿邪相关性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焦郁证,系指由气、湿、食、痰、火等(不含肿瘤与寄生虫)郁结中焦而致的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或胀满、呕吐、暖气、嘈杂吞酸、不思饮食等脾胃证候。因其病机皆与郁有关,病位居中焦,故名。笔者临证自拟解郁汤临症施治每获良效,略述之。一、中焦郁证的形成 1、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胃、功能失调,可致气郁不行,湿郁不化,食郁不消,此为中焦郁证之主要病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触胃湿邪等皆可致伤肝、脾、胃而成中焦郁证。肝郁克脾、脾不升则胃不降;土壅木郁,气不行则湿不化;木郁土虚,脾不运则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