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蓖麻毒素(Ricin)是一种毒素蛋白,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通过二硫键结合,毒素进入人体后,B链结合到细胞表面,A链内转化到细胞浆,使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人体中毒死亡,对成人的平均致死剂量为1.5μg。  相似文献   

2.
心肌细胞代谢及死亡方式是心肌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许多研究提示,铁代谢紊乱是心肌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铁是人体重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矿物质,参与细胞呼吸、脂质代谢以及蛋白质合成;在病理条件下,铁蓄积诱导的毒性作用可破坏心肌细胞稳态和活力,导致细胞死亡,即铁死亡。过量的铁则通过芬顿反应诱导过氧化物生成,造成心肌细胞功能损害。因此,铁死亡在调控心肌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铁代谢及铁死亡在心肌病中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调控机制,深刻认识铁代谢及铁死亡的调控靶点将为心肌病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超抗原是MHC非限制性及TCRVO特异性方式激活T细胞的一种新的蛋白质抗原分子。现已发现它所激活的T细胞可引发人体的多种急、慢性疾病。APC以与辅助普通抗原不同的方式辅助超抗原是超抗原化T细胞的关键,了解APC辅助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机制有助于理解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机理及预防超抗原所引发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超抗原是MHC非限制性及TCRVβ特异性方式激活T细胞的一种新的蛋白质抗原分子。现已发现它所激活的T细胞可引发人体的多种急、慢性疾病。APC以与辅助普通抗原不同的方式辅助超抗原是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关键,了解APC辅助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机制有助于理解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机理及预防超抗原所引发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引起细胞主动死亡,此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在细胞凋亡时caspases被激活,并抑制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eIF)家族成员的活性,后者对蛋白质的表达有重要意义。研究凋亡过程中的eIF家族成员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有2种基本死亡形式,即被动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和主动细胞死亡--程序化细胞死亡。凋亡是主动性细胞死亡,它是程序化细胞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其唯一形式。最近研究表明还存在着其它的主动性细胞克亡,该细胞死亡过程中有RNA及蛋白质合成,为caspase非依赖性,形态学表现无细胞凋亡特征。由于有新的基因表达和新的蛋白质合成,因而称之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目前尚不知其确切的生物学意义,但近期研究表明它与发育和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消融致细胞及蛋白裂解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消融过程细胞、蛋白裂解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为此以标准蛋白质溶液和培养细胞为实验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以及流式细胞仪,结合PI荧光染色的方法,对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消融过程中等离子产生的电学参数(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等)与细胞和蛋白裂解机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对蛋白质起到打断成小分子量片段的作用,呈现电压越高、作用时间越久,打断成的小分子量片段越多的趋势;同时等离子破坏生物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结构,造成细胞裂解、死亡,且电压越高、作用时间越久,死亡组织细胞比例越高,从11.0%增加至21.3%,细胞裂解越多。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刀头产生的高能等离子体撞击细胞及蛋白质,使细胞膜裂解致细胞死亡,蛋白质被打断成小分子量片段,细胞及蛋白裂解程度与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等电学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引起细胞主动死亡,此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在细胞凋亡时caspases被激活,并抑制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eIF)家族成员的活性,后者对蛋白质的表达有重要意义。研究凋亡过程中的eIF家族成员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内蛋白质翻译后需经多种修饰 ,以维持蛋白质正常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蛋白质的修饰受到严格的调节 ,即使对异常修饰的蛋白质 ,细胞可通过各种蛋白酶加以降解 ,因此不会对人自身造成损伤。有些蛋白经异常的翻译后修饰作用 ,可出现新的抗原表位而形成新的自身抗原 ,引致人体针对这些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 ,出现各种自身免疫病。文章列举与蛋白修饰有关的常见自身免疫病 ,及每种抗原的修饰方式。并以EAE、SLE和CIA等典型的自身免疫病为例 ,阐述蛋白修饰与自身抗原形成的关系 ,还初步探讨蛋白修饰诱导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旅美学者冯愈等人发现一种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这一成果加深了人类对艾滋病毒生物机理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这一世纪绝症提供了崭新的方向。 艾滋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时,选择的主要目标就是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CD_4,但自80年代以来,多项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单纯具有CD_4分子的细胞不可能被艾滋病毒所感染,艾滋病毒所携带的RNA必需在其他辅助因子的帮助下才能进入免疫系统细胞,并由此开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致命破坏。这种辅助因子是什么?10年来全世界许多科学家为此费尽心血。  相似文献   

11.
据2007年1月《细胞》报道,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细胞中的微管(micmtubules)利用行为如同电机和车闸的两种蛋白质来形成自身正确的结构。如果微管结构不正常,那么它的基本功能如细胞分裂和细胞传输将出错,这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癌症和痴呆等病变。  相似文献   

12.
细胞内蛋白质翻译后需经多种修饰,以维持蛋白质正常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蛋白质的修饰受到严格的调节。即使对异常修饰的蛋白质,细胞可通过各种蛋白酶加以降解,因此不会对人自身造成损伤,有些蛋白经异常的翻译后修饰作用。可出现新的抗原表位成新的自身抗原,引致人体针对这些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出现各种自身疫病。文章列举与蛋白修饰有关的常见自身免疫病,及每种抗原的修饰方式,并以EAE、SLE和CIA等典型的自身免疫病为例,阐述蛋白修饰与自身抗原形成的关系。还初步探讨蛋白修饰诱导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因是决定生老病死等所有现象的基本元素。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翻译,从而合成蛋白质,变成各种细胞。当基因“出错”时,细胞“转录”的蛋白质也会出问题,人体就会生病。如果采集血液、舌头上的少许黏膜细胞等生物标本,放在玻片、硅片、薄膜等制造的芯片上,就能进行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4.
(接第 9卷第 3期 )“蛋白质是我们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过程的核心 ,如果在蛋白质组学方面没有共同的努力 ,基因组学的成果将不会成为现实” .何为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被定义为细胞 ,器官或组织型的蛋白质成分的总称 ,而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这些成分在指定的时间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表达 .蛋白质组学体现了基因组学的工作和它的动态过程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 ,研究蛋白质表达的整体变化 .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 ,通过蛋白质复合物的分离系统地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生长 ,疾病和细胞及组织的死亡过程中机体变化…  相似文献   

15.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最终体现在蛋白质的差异上 ,蛋白质在胞浆中的核糖体合成后 ,便被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器、细胞膜或者分泌到细胞外。细胞在其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过程中 ,都伴随着特定蛋白的定位及运输。膜泡运输对于完成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蛋白运输功能至关重要 ,目前已发现了参与这一过程的 4个蛋白家族 ,并对其基本的运行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程序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首先接收、识别某些特殊的生理或病理性刺激信号,然后启动细胞特有的基因或基因群,通过mRNA转录,合成一组致死效应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17.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过量的ROS会对蛋白质、DNA和RNA造成损害,导致细胞遗传改变,促进疾病的发生或细胞死亡。相反,低水平的ROS对细胞存活、生长、增殖、分化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功能均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恶性肿瘤、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均与体内的氧化损伤有关,而氧化损伤是由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或ROS引起的。因此,靶向RO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该文现就ROS的产生和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RO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凋亡与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两种方式。研究表明这两种死亡方式之间可以互相抑制,而且程序性坏死可以在凋亡被抑制时作为一种备用死亡途径发挥作用。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的手段,又可以参与凋亡与坏死的进程,发挥促生存与促死亡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些对细胞凋亡、自噬与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程序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首先接收、识别某些特殊的生理或病理性刺激信号,然后启动细胞特有的基因或基因群,通过mRNA转录,合成一组致死效应的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由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首先提出。它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组合,指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阐释所有蛋白质在不同时空的表达谱和功能谱,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别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