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各维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分娩方式及感觉统合发生情况,分析剖宫产对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带来的影响。结果 剖宫产出生的儿童其前庭失调、触觉过分防御两个维度失调程度高于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结论 剖宫产通过影响前庭失调和触觉过分防御维度导致感统失调的检出率高于自然分娩的儿童,故应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和孕产期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 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8%,女童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22岁,孕期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孕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分娩时有异常情况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适龄生育、孕期避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加强孕妇心理支持、预防分娩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可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为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河南省5个地市6所小学的一~五年级城市学生3588名,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7.60%,以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为主。其中男童为41.72%,女童为33.59%,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女童(χ2=25.26,P=0.0001)。结论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应根据各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的关系。方法:从太原市某幼儿园的257名学龄前儿童中随机抽取90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的评定。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气质类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异,在轻度失调儿童中,难养型所占比例最大;重度失调儿童则以启动缓慢型和难养型所占比例较大。启动缓慢型感觉统合失调以前庭失衡为主,难养型以触觉过分防御为突出表现,易养型则表现在前庭失衡和本体感不良方面。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规律性、情绪本质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反应强度则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情绪本质、反应阈、反应强度和趋避性四个维度是影响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特点有关,应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抚养和教育方式,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合肥市565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及严重失调率分别为31.5%、14.5%,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显高于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各个行为因子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尤其以学习问题最为突出。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以及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73例6~11岁ADHD患儿及47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HD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男童(86.3%)高于女童(63.6%);②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其行为因子得分高于无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P〈0.05),合并感统失调的女童的体述、抑郁、社会退缩因子得分高于男童(P〈0.05);③ADHD组的感觉统合各因子与行为因子有相关性。【结论】①ADHD儿童容易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它行为问题,且有性别差异;②ADHD组的感觉统合各因子与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昆山市区、乡镇托幼机构2 515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定,并用自行设计编制调查表对感觉统合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1)全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5.45%,市区、乡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2)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不同年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除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各项失调两组无明显差别。3)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小年龄儿童高于大年龄儿童,而触觉防御、本体功能则相反,各项轻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触觉防御、本体功能中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前庭功能失调发生与母亲孕期反应相关;触觉防御失调发生与儿童生长发育、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儿童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性格以及儿童平时主要照顾者等因素相关;本体功能失调发生与家庭类型、父亲养育子女态度等因素相关。儿童生长发育、家庭类型以及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结论】 多因素综合影响昆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抽样调查市区2所小学593名学龄儿童。结果:593名儿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重度失调率为8.9%;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和27.9%,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8%,有行为问题儿童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781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8.28% ,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别为29.96%和 8.32%;男童失调率(23.05%)高于女童(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P<0.05)。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居住面积、分娩时孕周、孕期阴道出血史、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文化水平。结论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早期开展筛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嵊州市2家幼儿园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生的各100名儿童,运用感觉统合检核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对2~3岁与5~6岁两个年龄段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与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分娩方式出生的儿童不同年龄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2~3岁组大于5~6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降低剖宫产率将对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晚期开展互动式模拟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试产的初产妇采取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互动式模拟分娩方式,对照组采用产前、产时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总产程、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总产程9.2±2.3小时、hpgar评分〈7分者3例,产后出血168.5±44.6ml,剖宫产率28%,对照组总产程15.3±6.1小时,Apgar评分〈7分者10例,产后出血226.2±52.3ml,剖宫产率6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孕晚期实施互动式模拟分娩方式能显著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独立分娩室联合家属、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瑞安市人民医院独立分娩室联合家属、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300例(观察组)和普通分娩的初产妇2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6.6%,与对照组相比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较对照组缩短,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612、8.426、3.546、5.867,均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t=3.656, P<0.01);观察组产妇产时的疼痛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4,P<0.01)。结论独立分娩室联合家属、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分娩结局可产生积极作用,可加快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加新生儿Apgar评分,且能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是目前临床上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分娩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胎龄34~40周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晚期早产组(34~36周)738例,足月分娩组(37~40周)4 380例,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3)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RDS及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结论晚期早产与足月分娩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分娩儿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比顺产分娩儿高,故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接收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将其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进行常规分娩,试验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以及顺利生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24例(55.82%)、微痛患者15例(34.88%)、疼痛患者4例(9.30%),对照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0例(0.00%)、微痛患者3例(6.98%)、疼痛患者40例(93.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利生产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6.05%(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镇痛泵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顺利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均行基础产前准备与护理,观察组施行全程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术前生理应激指标、出血量、术后抑郁情况、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生理应激水平和术后抑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于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其可以降低产妇围产期应激水平、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程度、提高产妇对于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度,增强其对产科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接收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将其基于奇偶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进行常规分娩,试验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以及顺利生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24例(55.82%)、微痛患者15例(34.88%)、疼痛患者4例(9.30%),对照组患者中完全无痛患者0例(0.00%)、微痛患者3例(6.98%)、疼痛患者40例(93.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利生产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6.05%(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镇痛泵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顺利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证实阴道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富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分娩的活产新生儿68例,按分娩方式将阴道分娩34例设为观察组,剖宫产分娩34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抵抗素浓度、免疫球蛋白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及新生儿质量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抵抗素浓度、免疫球蛋白IgG、C3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及新生儿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IgA、IgM、C4等3种免疫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具有脐血抵抗素浓度高、免疫球蛋白IgG、C3水平高、细胞免疫水平高等优势,临床中应大力倡导产妇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两种产时服务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愿接受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80例全程助产责任制产妇作为观察组和133例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产程短、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阴道助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产妇分娩出血率和提高顺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0例给予常规陪护;研究组200例给予助产士全程陪护,实施一对一人性化陪护。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分娩出血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分娩时间为(7.31±0.98)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86±2.23)h(t=16.513,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9%(χ2=22.573,P<0.05)。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为(46.39±2.65)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7.36±6.71)分(t=13.402,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为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3%(χ2=5.526,P<0.05);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研究组产妇的回访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6.468,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陪护能够有效的缩短分娩时间,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稳定产妇的情绪,降低产妇分娩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