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急诊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结局、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的急诊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纳入切除组(n=38),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患者纳入开窗组(n=7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水平,随访统计两组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及再次异位妊娠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术后3、7d血清β-HCG下降百分比显著低于切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长于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83.33%;远期随访切除组及开窗组宫内妊娠率分别为36.84%、51.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再发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与切除术在手术、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差异不大,且开窗术对患者β-HCG恢复有一定影响,该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但再发异位妊娠的风险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改善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医院诊治的80例输卵管阻塞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实验组术后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1年后再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后再阻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复通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7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42.5%,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22.5%)(P0.05)。结论:输卵管阻塞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阻塞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能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侧卵巢打孔术在不孕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不孕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双侧卵巢打孔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单侧卵巢打孔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LH/FSH比值、基础窦卵泡数(AFC)、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SH均无明显变化,LH与LH/FSH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T及AF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52例(86.67%)患者恢复排卵,其中48例(80.00%)成功妊娠,3例(5.00%)患者流产,其余均顺利分娩。对照组术后54例(90.00%)患者恢复排卵,其中50例(83.33%)成功妊娠,5例(8.33%)患者流产,其余均顺利分娩。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共发生5例(8.33%)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单侧卵巢打孔术提高不孕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的效果与双侧打孔术相近,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守手术治疗与切除输卵管手术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适应证和患者自己的意愿,分为保守手术治疗组(n=50)和切除输卵管手术组(n=50),对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注射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法,对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结果:保守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切除输卵管手术组长(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保守手术治疗组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后,保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因子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切除输卵管手术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具有更高的宫内妊娠率,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因素、程度对输卵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365例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的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有无盆腔粘连分为两组,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及病变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孕类型、不孕时间、生育史及宫腔操作史比较均可见显著差别(P<0.05);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疾病宫腔操作史与盆腔粘连程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流产、流产并发症、异位妊娠、盆腔疾病及宫腔操作史与对照组比较,均可见显著差别(P<0.05);研究组远端闭锁、输卵管再阻塞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疾病以及宫腔操作史是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重要影响因素,盆腔粘连程度与输卵管再通率呈反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生殖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163中心医院诊治的184例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生育情况进行分析。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妊娠成功和妊娠失败患者一般资料,将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输卵管妊娠手术后影响生殖状况的因素。结果 184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妊娠成功患者139例,占比75.5%;妊娠失败患者45例,占24.5%。妊娠失败患者中,流产患者11例(6.0%),异位妊娠患者13例(7.1%),未妊娠患者21例(11.4%)。妊娠成功患者与妊娠失败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盆腔炎病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粘连和输卵管伞端闭锁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文化程度、盆腔炎病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粘连和输卵管伞端闭锁,均是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患者不同生殖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生殖状况的影响因素较多,给予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对患者后续超促排卵周期和生育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10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研究组予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照组开腹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围术期指标、后续超促排卵周期和生育功能影响性。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镇痛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对照组FSH、LH较术前显著升高,E2水平显著下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自然妊娠率32.56%、体外受精妊娠20.93%,研究组自然妊娠率56.82%、体外受精妊娠38.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促性腺激素使用量、超促排卵周期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获卵数、MⅡ卵泡数量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有女性生育功能和后续超促排卵周期影响性小,对卵巢功能影响性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使用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周期第8d的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雄烯二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 CG日的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患者成熟卵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 CG日子宫颈黏液评分、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来曲唑具有促进患者排卵作用,且排卵率高于氯米芬并倾向于单卵发育,对子宫内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积水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随访2年,记录术后患者妊娠率,收集患者不同输卵管评分的妊娠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在5~35mL,手术时间在30~90min,均未见手术并发症。随着输卵管功能的评分越高,妊娠率越高,高评分组妊娠率明显高于中评分组和低评分组,中评分组妊娠率高于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评分组、中评分组、高评分组患者妊娠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术后12~24个月妊娠率极低;高评分组无复发,与中评分组、低评分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对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高评分患者术后妊娠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2.
红皮病12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及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73.3%红皮病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他致病原因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部分原因不明。28.3%并发感染的红皮病患者中,41~60岁组和〉6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白蛋白降低组患者感染率高于血浆白蛋白正常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皮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能忽视非常见病因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红皮病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早期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Fumaric acid esters (FAEs) such as dimethylfumarate (DMF) a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The mode of action of FAEs is complex. Here,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o describ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MF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monomethylfumarate (MMF) exert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modulatory effects. MMF can bind to the hydroxy‐carboxylic acid receptor 2 (HCA2) on the cell surface and both DMF and MMF react with intracellular glutathione following cell penetration. DMF and to some extent also MMF modulate the activity of certain cellular signalling proteins such as th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 (Nrf2),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and the 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ome studies show that DMF can also affect th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α). These actions seem to be responsible for i) the down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i) an overall shift from a proinflammatory Th1/Th17 response to an anti‐inflammatory/regulatory Th2 response. Both steps are necessary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psoriatic inflammation, although additional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DMF/MMF may also exert effects on granulocytes and non‐immune cell lineages including keratin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pl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ellular action of FAEs will help to adap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use of such small molec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nd other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3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3种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120例甲真菌病患者,并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3种药物均有较艰的抗真菌疗效,特比萘芬疗效优于伊曲康唑及氟康唑,伊曲康唑疗效优于所经康唑。3种药物近、中、远期临床治愈率及真菌学阴转率,复发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Treatment of hemangiomas of infanc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mangiomas of infancy are the most common tumors of childhood. They are clinically heterogeneous and as such requir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s. Although there are no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approved agents for treatment of hemangiomas of infancy, there are many widely used therapeutic options available.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treatments currently in use and the factors that direc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男性21例,女性7例,平均64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病程平均为9个月,转移距原发瘤手术的时间平均13.6个月,有14例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转移部位以胸,腹壁为多,其余为四肢,腰及颈部,原发部位包括乳房,肺,消化道,前列腺及膀胱。有8例原发部位不明。组织学类型以腺癌(46%)和鳞癌(25%)常见。患者多在1年内死亡,1例存活9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本文就麻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逃逸及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层松解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可以合并银屑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近年来有关天疱疮合并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索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二期梅毒患者41例,分析皮损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结果,并以此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组间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差异。对连续数据使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对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组间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检查显示,42份二期梅毒皮损切片中,68.3%存在梅毒螺旋体,主要分布于表皮下部及真皮浅中层。以斑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80%(16/20)]较以丘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50%(11/22)]高(P < 0.05)。在10种病理特征中,免疫组化阳性组较阴性组更常表现出皮突延长(P < 0.05)、基底细胞液化变性(P < 0.05)、角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P < 0.05)、苔藓样浸润模式(P < 0.05)、点状角质形成细胞坏死(P < 0.05)。免疫组化显示有较多数量梅毒螺旋体的切片表现出更多病理特征(H = 17.914,P < 0.001)。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大量(8份)、中量(14份)及少量(5份)梅毒螺旋体的切片分别平均有8种、7种及6种梅毒特异性组织病理特征;15份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阴性的组织切片平均只有4种病理特征。 结论 免疫组化可以显示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梅毒螺旋体含量较多的组织切片显示更多的梅毒特异性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