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2例,按照其病理分期进行分组探究,对激素水平、神经功能、并发症及心理状况进行对比,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代偿期患者促卵泡素、泌乳素及促黄体素均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加重,患者激素水平不断提高,女性提高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代偿期患者出现3例(15.8%)神经障碍,失代偿期出现5例(21.7%),肾衰竭期出现8例(29.6%),尿毒症期出现11例(84.6%),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加重患者出现神经障碍比例不断提高;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加重其并发症率不断上升,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代偿期患者平均SCL-90得分为(157.6±51.2)分,失代偿期患者为(167.2±49.5)分,肾衰竭期为(185.0±58.7)分,尿毒症期为(193.6±59.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且随临床分期加重SCL-90得分显著上升,显示其心理状态不断下降。结论:随着慢性肾衰竭临床分期的加重,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上升、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高,且神经系统障碍及心理障碍的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其性功能显著下降,因此,应在提供治疗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治疗,帮助其恢复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慢性心力衰竭对性激素水平及性功能的影响,以期寻找出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称为研究组,且根据心功能分级分成3级;另外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性激素水平检测,观察在性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在性激素水平上,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性激素水平E2、T和E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欲频度、性交频度、阴茎勃起力度、性高潮获得率、性交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研究组内,心功能Ⅱ级和Ⅲ级、Ⅲ级和Ⅳ级、Ⅱ级和Ⅳ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身性激素水平会下降,也会降低患者性功能水平,且心功能等级越高,则性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A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B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组内与组间各项指标评分的均值做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后CPSI评分分别为13.98±3.63和12.13±2.56,IIEF-5问卷调查治疗前后分别为9.26±3.42和14.47±3.75。B组治疗前后CPSI评分分别为13.57±3.79和12.79±2.87,IIEF-5问卷调查治疗前、后分别为8.64±3.43和19.76±3.48。A、B两组治疗前后CPSI和IIEF-5评分自身对照统计学显示,各组CPSI和IIEF-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A、B两组的CPSI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IIEF-5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伴性功能障碍多为功能性,药物治疗可改善其症状,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其改善明显好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说明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治疗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为给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前列腺炎/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盆腔生物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药物+盆腔生物电刺激+心理治疗)。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VA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道压(MUP)、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勃起功能评分(IIEF-5)及射精功能评分(CIPE)。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MFR、MUP、SAS评分、SDS评分、IIEF-5评分及CIP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MU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FR、IIEF-5评分及CIP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心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前列腺/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提升患者性功能的效果更好,对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116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伴性功能障碍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对我院门诊116例CP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经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治愈35例,显效29例,好转2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71.6?。结论CP伴性功能障碍主要由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造成,标本兼治,治疗前后辅以心理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和生活质量包括性生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124例,接受电刺激治疗,每次30min,每星期2次,共10次。治疗前后行疼痛评分(VAS)、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分为慢性盆腔炎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盆腔静脉淤血组,电刺激治疗后慢性盆腔炎组37人完全缓解,11人部分缓解,5人无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9.8%、20.8%、9.4%,VAS评分为(2.375±0.479)(P=0.005),FSF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为(29.500±1.291)(P=0.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2人完全缓解,10人部分缓解,4人无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9.6%、21.7%、8.7%,VAS评分为(2.550±0.420)(P=0.000),FSFI为(26.450±1.256)(P=0.002)。盆腔静脉淤血组13人完全缓解,6人部分缓解,2人无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1.9%、28.6%、9.5%,VAS评分为(2.600±0.365)(P=0.000),FSFI为(27.700±1.447)(P=0.007)。生活质量方面,三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环境领域方面,盆腔炎症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是短期内治疗慢性盆腔痛,提高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较好的方法,其长期疗效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男性慢性肝病患者性功能状况。方法:对66例慢性肝病患者,以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为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自行填写,总结患者的得分。同时收集患者年龄和体重指数(BMI)资料。结果:66例男性患者中IIEF-5评分最高为25分,最低为3分其中≥21分30例,12-20分21例,8-11分7例,〈7分8例。无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为45.5%(30/66),有ED 54.5%(36/66),其中轻度ED 31.8%(21/66),中度ED 10.6%(7/66),重度ED 12.1%(8/66)。在Child-Pugh A、B级与C级相比较中发现:(1)勃起功能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2)五项评价指标中,除了第一项评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四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患者性功能障碍较为严重,应加强对慢性肝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盆腔重建手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ISQ-31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8/50)明显比对照组24%(6/25)低(P0.05)。结论:盆腔重建手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4.44%(60/110),总有效率为90.00% (99/110);对照组痊愈率为38.18% (42/110),总有效率为74.55%(82/110).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4以及CD4/CD8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8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CD8的组间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患者在第一次灌肠后出现轻度腹泻.结论: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手术途径子宫全切除术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全切除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情况和性功能评分,卵巢功能自评量表评分越高,说明卵巢功能越差;性功能评分采用FSFI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性生活质量越高。结果:观察组50岁以下患者58例,卵巢功能评分为(7.46±4.24)分,总体性功能评分为(71.42±6.34)分;对照组50岁以下患者66例,卵巢功能评分为(7.43±4.65)分,总体性功能评分为(70.34±6.23)分。两组卵巢功能评分和总体性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0岁以上患者62例,卵巢功能评分为(12.46±2.32)分,总体性功能评分为(67.34±5.32)分;对照组50岁以上患者54例,卵巢功能评分为(12.53±2.54)分,总体性功能评分为(61.57±5.26)分。两组卵巢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体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途径对50岁以下女性性功能无显著影响,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50岁以上女性患者的性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脱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影响因素,总结对策,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住院号单双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32例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后遗症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在影响因素上,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单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多(≥3次)、性生活频率高(≥3次/周)、抑郁、体力劳动、急性期、病程长(≥3个月)、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这些和同组其他因素比较有差异性(P0.05),而和避孕方式、年龄、饮食习惯无关(P均0.05);将7个单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OR=21.157)、性生活情况(OR=14.684)、抑郁(OR=13.213)、文化程度(OR=15.241);而治疗后在下腹部坠痛,腰骶部酸痛、盆腔包块发生率和白细胞、C反应蛋白、IL1指标上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和性生活频率、流产次数等存在相关性,加强性生活指导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