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末段折叠缩窄腹壁造口可控性结肠-结肠膀胱术(附八例报告)廖斯东,李宝炽,罗则民,许建宁,陈浩阳1991年5月~1992年9月,参考lockhart的改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和杨氏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对8例膀胱癌患者行回肠末段折叠复发缩窄腹壁造口,结肠...  相似文献   

2.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6 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 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 ,术后对患者控尿、导 (排 )尿 ,贮尿囊容积、内压 ,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回肠套叠式输出道 3例中有 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 ,需再次手术 ;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 44例控尿均良好 ,除 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 16~ 2 0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 39例 ,其中回肠贮尿囊 3例、结肠 2 2例、回结肠 14例 ,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 ,但早期有 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 ,容量 1470~ 16 5 0ml;去带结肠贮尿囊 8例 ,容量 430~6 0 0ml,充盈压 30~ 45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有蠕动波 ,术后早期有 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 1例 ,容量 35 0~ 46 0ml,充盈压 12~ 2 0cmH2 O ,日间尿失禁 1例 ,夜间尿失禁 2例 ,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 盲升结肠 30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 ,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 ,内压较高 ,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 ,术后生活质量高 ,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缩窄末段回肠式可控性膀胱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健  李泗耀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2):726-728
作者报告23例缩窄末段回肠式可控性膀胱术的术后疗效。采用缝合器裁剪缩窄末段回肠形成输出道,回结肠或结肠剖开后重组成腔形成贮尿囊,输尿管末段插入贮尿囊作吻合。22例随访1~6年,其中回结肠贮尿囊13例,结肠贮尿囊9例。全部病例抗失禁效果良好,除1例发生插管困难外,均能用较粗的导尿管自行导尿。术后1年时,回结肠贮尿囊容量为900ml~1000ml,充盈压0.49kPa~1.96kPa,收缩波峰1.96kPa~2.74kPa;结肠贮尿囊容量为400ml~500ml,充盈压0.98kPa~1.96kPa,收缩波峰1.96kPa~3.93kPa。随访期间发现贮尿囊过度扩张6例,结石2例,感染12例次。未见输尿管梗阻、返流及明显的高氯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结果表明: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抗失禁效果好,插管导尿顺利。重组成形后,结肠贮尿囊和回结肠贮尿囊均能获得低囊内压,应注意防治贮尿囊过度扩张、结石及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输尿管与代膀胱再吻合时常用的膀胱内粘膜沟固定法作为可控膀胱的控制机制的一种新方法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雌性杂种成年犬 8条 ,重 13~ 2 3kg ,平均 17.6kg。全麻下 ,取末段回肠 7cm左右 ,并以 14F号导管为基点缩窄后作为输出管。在膀胱侧壁切一小口 ,分离并剪开粘膜长 2cm ,将缩窄回肠的一端套入膀胱 ,并放在无粘膜的沟内 ,长 2cm ,其内口的下半部分与膀胱粘膜作间断吻合 ,已分离的膀胱粘膜与输出管的两侧壁作间断缝合 ,另一端作腹壁防狭窄造口。术后 10周作尿动力学和X线检查 :先排空膀胱 ,注入 2 0ml生理…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为16例女病人做了扩大的功能性直肠膀胱,其中8例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过去做过腹壁尿瘘。手术方法:标准膀胱全切后,游离45cm末段回肠,远端30cm沿对系膜缘剖开,作“U”形折迭,切缘一侧严密缝合,另侧开放,待与直肠吻合;未切开的近端回肠向远侧套入7cm,形成抗逆流乳头。左侧输尿管从肠系膜下拉向右侧,两输尿管末端分别纵行切开1.5cm,互相吻合,然后与回肠近端吻合(WallaceⅠ式)。距肛门4-5cm处纵行切开直肠前壁15cm,将乙状结肠顺蠕动方向套入6cm,形成套叠乳头,缝合固定,防止结肠返流。输尿管导管由肛门拉出,同时以30F导管引流直肠。回肠囊未缝侧缘与切开的直肠边缘做两排缝线缝合。最后做临时性结肠造  相似文献   

6.
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17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均为多发、浸润肿瘤。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3~ 6 6岁 ,平均 5 4岁。初发 6例 ,复发 11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 ,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 ,行可控回肠、回结肠及乙状结肠膀胱术。 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 13例随访 6~ 38个月 ,效果满意 ,脐部造口隐蔽 ,14~ 16F导管插管排尿顺畅 ,无尿外溢 ,2例有轻度肾积水 ,血Cr、BUN均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1954年开始应用回肠扩大膀胱治疗结核性挛缩膀胱22例,1963年又作结肠扩大膀胱25例,共计57例,近期效果多数满意,其中9例患者术后得到了远期随访。现将远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随访9例,男5例,女4例,年龄25~45岁。均因结核性挛缩膀胱(容量小于50ml)而行肠管扩大膀胱。肾结核部位右肾7例,左肾2例。行结肠扩大膀胱8例,回肠扩大膀胱1例。术后仅1例需行输尿管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用印第安纳大学Rowland等倡导的术式,行可控性回盲肠代膀胱6例,均为膀胱癌患者,男5例、女1例。膀胱全切、盆腔淋巴清扫、前列腺及尿道全切4例,膀胱及前列腺全切1例,全盆脏器官切除1例。2例合并糖尿病,1例伴输尿管肿瘤。术后平均观察6.5个月。术前常规肠道准备,下腹部正中切口,常规作阑尾切除术。在距回盲部15cm处、30cm处,截取二节长约15cm的回肠段;从升结肠起始部上20cm处截断,清洗肠道内容物后,用电刀从结肠带处纵形切开结肠及近段游离回肠,将切开的结肠瓣及回肠瓣用3—0 Vicryl线全层逢合成袋状贮尿囊。向盲肠未端的另一节回肠内插入F12气囊导管,用3—0丝线二层折叠缝合,形成折襞,折叠缝合后肠腔能插入F16号导尿管,注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复杂的难治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8例全膀胱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共13侧严重的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游离影响操作的肠管显露腹腔空间,寻及回肠膀胱输出道或回肠新膀胱近端,辨认并游离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段,4-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输尿管-回肠前后壁。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Clavien系统分级评判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 8例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损伤部分回肠浆膜层,间断缝合后痊愈。单侧手术时间(102±26) min,双侧手术时间(146±21) min。术中出血量(90±30) ml。术后Ⅰ级并发症5例,无尿漏、肠漏及需要手术干预的肠梗阻发生。8例随访9~18个月,平均12. 4月,6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复杂的难治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狭窄段超过1 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回结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5例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 ,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5例中获随访 2 2例 ,随访时间 6~ 3 4个月 ,平均 19.5个月。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排尿可控率 91% ,1年夜间尿失禁 2 6%。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 86± 75)ml(2 90~ 550ml)、最大尿流率 (12 .5±2 .2 )ml/s、剩余尿量 (2 6± 11)ml ,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返流 2例 ,无尿道狭窄、输尿管狭窄 ,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 1例术后 8个月发生肿瘤多处转移 ,余 2 1例无瘤存活。 结论 回结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 ,正位排尿 ,可控性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全切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治疗膀胱癌20例。结果:随访9~42个月,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夜间能白控排尿,6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12个月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350ml,平均最大囊内压3.16kPa,剩余尿量为16ml,平均最大尿流率19.2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2例有双侧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  相似文献   

12.
改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膀胱癌及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谢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排列成W形,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结果:25例手术时间平均4h,输血量平均550ml,术后24例随访2-84个月,平均24个月,23例白天可控排尿,14例夜间自控排尿。仅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积水,1例术前左肾积水者术后无变化。2例肾功能异常。23例行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出现低血钾者2例,余22例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者。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方法。 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15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9岁 ,男 14例 ,女 1例。采用 5个套管针 ,腹腔镜由脐部上缘套管针进入 ,手术者经左侧 2个套管针操作 ,助手经右侧 2个套管针操作。清扫双侧盆腔淋巴结 ;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 ;男性患者行膀胱前列腺全切除 ,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 ;女性行膀胱全切除的同时作子宫及附件切除。在下腹正中线上作 4~ 5cm切口 ,取出标本。将回肠拉出切口外 ,隔离 5 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将输尿管末段 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 6针吻合 ,前 4例直视下作吻合 ,后 11例在腹腔镜下行尿道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 5~ 10h ,平均 6 .5h ;出血量 2 0 0~ 10 0 0ml,平均 387ml。术后 3周KUB、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 :双肾显影良好 ,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 ,代膀胱充盈良好 ,容量约 30 0ml,术后 4~ 6周内患者均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 结论 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楚 ,可减少出血 ,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 ,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 ;减少肠管暴露时间 ,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减少肠粘连。小切口取出标本 ,体外构建贮尿囊 ,吻合输尿管 ,可缩减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游离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游离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梗阻36例患者,其中左侧20例,右侧14例,双侧2例.26例为输尿管末端狭窄,其中6例合并输尿管结石、2例合并输尿管末端肿瘤,1例左肾结核并双肾积水,10例为巨输尿管.结果 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30~120 ml,平均60 ml;住院3~14 d,平均7 d.患者术后恢复期均无并发吻合口瘘或肾积水加重.36例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内行B超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5例肾输尿管积水消失,21例好转.行膀胱造影检查者,未见有输尿管返流发生.结论 腹腔镜游离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抗反流效果明确,尿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少,在治疗输尿管末端病变中,极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的初步研究(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良回肠代膀胱成形方法 ,更好地解决膀胱全切术后贮尿和排尿问题。 方法  2 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 ,采用双U形方法作原位回肠代膀胱。于对系膜缘剖开肠管 ,肠片左右U形排列 ,连续缝合内侧缘 ;上下U形对折缝合成球形膀胱 ,上下U形缝合前行输尿管新膀胱再植和新膀胱尿道吻合。 结果 成形手术时间 (90± 15 )min。无严重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或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 6~ 4 8个月 ,平均 2 5个月。患者控尿、排尿满意 ,2 0例 (10 0 % )白天控尿 ,夜间轻度尿失禁或遗尿 6例 (30 % ) ;1例男性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行TUR解除。贮尿囊容量 2 5 0~ 4 5 0ml,平均 340ml,剩余尿 0~ 4 0ml。 结论 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操作简便 ,新膀胱容量大、压力低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可控性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儿童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神经原性膀胱患儿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5~1 6.0岁,平均9.6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合并<Ⅲ度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Ⅲ度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16侧.18例均采用可控性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10例16侧同时行输尿管抗反流术,6例女童行膀胱颈悬吊,7例男童行膀胱颈紧缩,1例男童行尿道关闭.术后行间歇导尿,平均随访2.3年(6个月~4年).结果 18例患儿中尿失禁消失17例(94%),好转1例;膀胱容量由术前(1 56±85)ml增至术后(420±58)ml(P<0.01),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术前(78±1 6)cm H 2O(1 cm H2O=0.098 kPa)降至(20±11)cm H2O(P<0.01).导尿间隔时间平均5 h,2例需服用小剂量抗胆碱能药物.手术前后肠道功能无明显变化,无电解质紊乱及尿路结石.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症状2例、皮肤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黏膜外翻1例,无尿液外溢.结论可控性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可有效改善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是治疗儿童神经原性膀胱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全切术后一种新的尿流改道术式(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资料。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方法为:双侧输尿管与回肠膀胱吻合好后,于右下腹麦氏点打孔引出输尿管引流管,并经此孔放入F18双腔硅胶气囊尿管,行回肠膀胱造瘘,气囊注水30mL,轻牵尿管使回肠膀胱贴附腹壁内面腹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回肠膀胱浆肌层于腹壁内面腹膜。结果 2例手术均成功,回肠膀胱建立、输尿管膀胱吻合及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手术时间36~41min,术后住院日17~23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偶有膀胱造瘘口处尿外渗。结论从初步结果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成本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回肠膀胱术)中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中行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病变均位于膀胱颈及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260min,平均230min。输尿管-回肠吻合时间8~10min。术后2周拔除单J管,无漏尿发生。随访1~5年,B超或造影显示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采用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操作简单、省时,术后并发症少,方法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结果:17例中15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均无瘤生存;术后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日间排尿可控率为93.3%,1年夜间尿失禁22.2%.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336 ml、最大尿流率13.7 ml/s、剩余尿量42 ml,而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反流1例,但无尿道、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1973~1986年对14例膀胱全切除的患者施行了回肠代膀胱尿道(或前列腺被膜)吻合术。术后病人均能从尿道排尿,无尿失禁。未发生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经3~13年随访的8例,回肠代膀胱及尿道内无肿瘤复发。部分病例作了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功能良好,输尿管不扩张,无肾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