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辉  毛伯镛 《华西医学》1998,13(2):204-205
目的:分析动脉瘤手术在发生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防治措施。方法:利用经颅2多普勒监测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结合临床表现评价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13例术前无明显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患者中4例术后发生CVS,尼莫通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动脉瘤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 35例脑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动态监测 ,记录颅内外各动脉的血流速度 ,计算大脑中动脉 (MCA)与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结果 :1 7例 (4 8.5 7%)出现脑血管痉挛 ,其中 1 6例有单侧或双侧 MCA痉挛 ;术后 7天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最高。VMCA/ VICA的比值无血管痉挛组为 1 .80± 0 .1 4 ;比值 >3均有脑血管痉挛 ;比值 >6提示预后较差。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后动态监测 ,可以了解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手术时机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进行术前、术后反复的大脑中动脉榆查,结合颈内动脉入颅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及大脑前循环脑血流量变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诊断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有15例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症状,比较有、无症状患者MCA和eICA流速变化,发现有症状性血管痉挛的患者,MCA血流速度增加值明显大于无症状组。结论经颅多普勒可以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增高,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1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脑循环动态改变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管痉挛,以出血侧大脑中动脉为,8-14天达高峰,此10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术前1-3天血流速率在84-130cm/s,预后好,余3例表现为严重颅内压升高和脑部低灌注的患者未手术死亡。表明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发现血管痉挛并动态观察,同时反映颅内压和脑灌注的变化,对选择手术时机和判断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前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值分为低流速组69例(PSV≤120 cm/s)和高流速组31例(PSV120 cm/s),对比2组于栓塞术后10 d内的MCA血流速度及CVS发生率;所有患者同时以临床是否发生CVS作为标准,评估TCD诊断CVS的临床价值。结果:低流速组和高流速组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及术后10 d的MCA血流速度测定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内,临床确诊CVS患者32例,TCD检查低流速组诊断CVS 4例、高流速组29例,共计诊断33例,其中正确诊断25例、误诊8例、漏诊7例;TCD诊断CVS的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88.24%,漏诊率为21.88%,误诊率为11.76%;术后3月,低流速组预后良好89.86%,高流速组预后良好29.03%,低流速组的预后显著优于高流速组患者(P0.01)。结论:TCD技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手术后诊断CV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术前根据TCD结果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患者3H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检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Ⅰ~Ⅲ级并在发病后72h内进行GDC检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63例。其中,13例(20.6%)发生血管痉挛。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对13例患者实施系统的3H治疗及护理。结果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3H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指标监测及加强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方法,加深临床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3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和1例高灌注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植入前后血压管理、临床特征、影像数据包括头部CT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术前术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临床处理和临床结局。结果:4例患者经严格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加强监护后,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脑高灌注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术前严格评估高危因素、术前术后严格控制血压、TCD严密观察脑血流是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4例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结果1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颅多普勒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脑血流灌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脑出血及脑缺血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王孟岩  左云霞 《华西医学》2022,37(1):131-134
目前有多种有创或无创的方法可以在麻醉手术中监测患者脑血流和脑代谢,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使用范围.经颅多普勒超声因其便捷、连续、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可用于监测术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失调的高危患者和术中采用特殊体位的患者,而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到的脑血流变化可能与患者术后中枢神经并发症相关.该文就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30例,入院时GCS<8分。入院后24 h及3,5,7 d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正常组。血管痉挛组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过程同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相符,与非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血管痉挛组与轻度血管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痛患者的脑血管状况。方法使用经颅多普勒(TCD)对87例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受检者中正常5例,流速增快80例,减慢2例。结论本组头痛为脑血管痉挛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醒脑静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时患者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醒脑静针剂治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入院第2、4、7、14、21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结果 入院第2、4、7、14、21天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4天差异最为显著.结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可以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颅内血流速度,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急性脑积水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检查、Hunt-Hess分级及临床资料,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积水措施的效果.结果:10例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经2周治疗脑积水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周后3例转为慢性脑积水,1例死亡.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患者,经1~2周治疗后,20例意识障碍、语言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症状严重者经3个月积极治疗,意识清醒,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对动脉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预防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对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应首先行脑室外引流,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路径,保护脑血管、脑组织免受缺血损伤,防止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集5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即刻,出血后第3,5,7,10,14天,采用镉粒还原法检测脑脊液中NO浓度,结果: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NO浓度即有明显降低,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升高,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NO浓度明显低于未痉挛者及无症状的血管痉挛患者,结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脑脊液中NO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逐渐阻断后结扎颈内动脉治疗巨大床突旁动脉瘤的适应证、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4例经DSA或MKA证实的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均行逐渐阻断后结扎颈内动脉术;术前经Matas试验检测,术中、术后经颅多普勒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复查DSA或MRA并进行随访。结果完全阻断前3天至完全阻断后9天期间内脑血流变化幅度较大,易发生缺血性改变;除1例出现并发症外,余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有部分缓解,随访发现症状改善明显。结论逐渐阻断后结扎患侧颈内动脉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耳白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术后兔基底动脉的血流峰速的观察发现,(1)动物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3天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高峰。(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监测、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 d,滴速2 mL/h,术后第3天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脑底池连续泵输注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底池连续泵输注罂粟碱对腑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后的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13例经头颅CT三维血管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伴SAH患者,行早期急诊手术开颅脑动脉瘤颈夹闭,用PCA泵脑底池连续输注罂粟碱,经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直至罂粟碱输注治疗结束同时观察脑血管痉挛临床五项指征。结果13例患者输注罂粟碱8d的11例,10d的2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无脑血管痉挛和不良反应。结论脑底池连续输注罂粟碱防治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血管痉挛,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 对3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发病后l一3天、发病后7—9天、发病后13一15天血清FSH、LH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FSH、LH发病后l一3天、发病后7—9天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天变化最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FSH、LH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