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尿路阴性结石行MPCNL(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CT扫描,分析决定经皮肾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先用B超定位,穿刺出尿液后从穿刺针注入造影剂,再在X光透视下完整显示集合系统,然后选择最理想的目标肾盏进行二次穿刺扩张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则选择后组中盏;当结石位于肾盏则选择相应的肾盏;若结石位于输尿管远端10cm以上则选择上盏。成功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 结果:85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MPCNL术成功取石,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无周围脏器包括膈肌、脾脏、结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血较少,无一例因穿刺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 结论:利用B超和X线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有利于提高阴性结石进行MPCNL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从2003年5月-2005年5月应用MPCNL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326例,其中肾铸形结石或鹿角形结石52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101例,双肾结石2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或合并肾结石127例,孤立肾肾结石3例。结果 326例中有246例均行I期取石;48例行Ⅱ期取石;6例行Ⅲ期取石,其中单通道取石163例,双通道取石38例,三通道取石5例,平均结石清除率89.18%,平均手术时间86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天,3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经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及置及外支架管后治愈,其余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较好方法,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预置双穿刺径路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单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并进行结石三维重建,初步判断至少需要建立双通道,根据重建结果设定两个穿刺目标肾盏。患者均接受B超引导下主通道F22PCNL,必要时行F16MPCNL,记录手术时间、穿刺通道位置及数目、输血例数以及并发症。术后采用CT扫描判断有无结石残留。结果:术中实际穿刺肾盏与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设计的目标肾盏完全一致,建立多通道数目与术前预测符合率为79.2%(57/72);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70.8%(51/72),二期或多期结石取净率为81.9%(59/72)。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形象直观地显示结石的立体结构,指导术前穿刺通道的选择、术中结石寻找,预置双穿刺径路技术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斜向下经上盏入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带有穿刺架的B超引导下,于第11肋间采用穿刺针斜向下角度穿刺并建立经肾上盏的通道,行MPCNL治疗45例复杂性肾结石。结果 42例一次性经肾上盏穿刺成功。上盏穿刺单通道取石40例,上盏并中盏或下盏穿刺通道取石5例。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2 min。无胸膜、结肠损伤,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明显胸腹痛等,3例术后出现发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37例无结石残留者术后5~8 d拔除肾造瘘管,平均5. 3 d;术后住院6~9 d,平均6. 5 d;术后一次性结石清除率82. 2%(37/45)。8例残余肾结石包括马蹄肾结石1例,后位结肠肾结石1例,鹿角形肾结石3例,多发肾结石3例,其中二次MPCNL清除结石4例,体外震波碎石排净结石2例,2例放弃进一步治疗。32例随访3~12个月,平均8. 5月,无结石复发,无肾造瘘口漏尿和感染,无继发性大出血。结论斜向下经上盏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发症少,取石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扫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手术期中运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运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术前模拟定位,制定最佳的穿刺通道,术中根据CT结果搜寻结石,术后即刻、1、3、5天行CT扫描。结果:本组68例复杂性肾结石中建立手术通道75条:从穿刺到建立第一条手术通道的时间为5~10min,通道位置完全符合手术前设计72条;手术时间50~110min;38例结石完全取尽,结石完全清除率55.9%,残留结石碎片者(≤4mm)22例,残留小结石(〉4mm)8例;术中发生集合系统穿孔5例。胸腔积液者30例,占44.1%;全部患者皆有肾周积液,多者延及盆腔,平均约105.8ml,此后逐渐吸收;1例集合系统大量积血,术后全部肾脏肾实质皆较术前增厚,但此后逐渐恢复术前状态。结论:螺旋CT扫描能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前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术中为寻找结石提供方向,术后能精确发现残存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有无出血、灌注液的逆流和外渗,螺旋CT扫描是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前、术后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CT三维图像重建结合B超定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肾结石患者术前采用肾脏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58例行三维图像重建;154例均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手术穿刺均一次获得成功.其中单通道取石130例,双通道取石21例,三通道石3例.一次取净结石115例,1周后经肾造屡管再行PCNL取石术39例.多发性肾结石未取净21例;结石取净133例,总取净率为86.36%.无大出血、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加三维图像重建结合B超定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结石残留率,是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定位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08年10月,采用MPCNL技术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7例,合并轻度积水1例,中度肾积水2例,重度肾积水4例。其中1例双侧结石。结果8侧肾脏均为16F单通道取石,术后仅1侧肾小盏残留小结石,其余结石完全清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水安全、有效,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80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前行三维超声重建检查,确定最佳穿刺路径;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80例三维超声重建成像清楚显示了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肾盏形态、肾积水状态及中后组肾盏结构。提供了最佳穿刺路径。80例结石诊断率及穿刺成功率100%,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100%,结石总取净率9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超声重建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路径,减少穿刺并发症,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婴幼儿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婴幼儿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至2009年采用MPCNL技术对6例10~36个月的婴幼儿上尿路结石进行了治疗。全麻插管成功后,患肾逆行插管,俯卧位,垫高腹部,注入造影剂使肾脏各盏显影。C臂X线引导下,穿刺肾下盏或中盏,建立14F工作通道。6~7.5F细输尿管镜经工作鞘进入肾内,钬激光击碎结石。常规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结果6例患儿顺利接受了手术,手术时间26~45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2周复查超声或KUB,结石完全取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PCNL治疗婴幼儿上尿路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较高的结石取净率。采用14F的手术通道下的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可有效减少组织的损伤和提高清石率。  相似文献   

10.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253,自引:23,他引:25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接受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85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肾盂、肾盏结石2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11例,手术后残留结石129例,肾铸型或鹿角形结石391例;双侧肾结石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共行1015次手术。其中单通道穿刺取石672侧肾,二通道186侧肾,三通道13侧肾,四通道1侧肾,结石清除率90.18%,平均手术时间98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6d,平均住院14d,其中2例需要输血,仅1例术后10d并发大出血,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愈,其余未出现大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有效的。它与开放手术及传统经皮肾取石术相比,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并发症,明显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并对残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3例肾结石共58例63侧患者(CT组)在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前先行俯卧位螺旋CT扫描,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术中据CT测量结果行盲穿,穿刺成功后及碎石毕再行c型臂检查以明确穿刺针及导丝进入肾脏收集系统位置、结石有无残留及部位,并与同期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3例肾结石共31例33侧(C臂组)直接在c型臂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者进行比较。结果:CT组58例63侧平均穿刺1.22次,C型臂平均使用2.22次,均明显低于C臂组31例33侧的1.79次和4.52次(t=3.538,P=0.001和t=6.614,P=0.001);但CT组残石率为22.22%(14/63),与c臂组残石率30.30%(1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4,P=0.385)。结论: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能有效提高经皮。肾穿刺成功率并减少C型臂的应用,降低X线的辐射量,尤其适用于复杂肾结石的微创治疗及该项业务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附9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1月期间采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共治疗92例上尿路结石病人,其中单发肾盂结石47例(51%),多发性结石37例(40%)。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9%),有开放手术史11例。结果 一期穿刺取石86例(95%),一期造瘘、二期取石5例(5%)。单通道取石79例,多通道取石13例。12例术后复查KUB仍有残石,结石清除率87%。手术时间平均140min,术中、术后有明显出血6例(6.5%),均经保守治疗治敷,平均住院时间9d。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采用M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08例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单通道取石179例,双通道取石29例。1次取石150例,2次取石52例,3次取石6例。 结果 本组结石清除率98.1%(204/208),平均取石时间110min,术中平均出血30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14天。9例术后出现高热(>39℃),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 二期MPCNL对于治疗合并感染的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结石合并脓肾、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二期手术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X光机定位或B超引导下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在输尿管镜下采用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肾、上段输尿管结石185例。结果本组患者185例均Ⅰ期穿刺取石成功,48例复杂性肾结石采用单通道取石25例,双通道取石23例;Ⅰ期取石172例,Ⅱ期取石13例;平均定位时间8(1~25)min,平均建立通道时间15(5~3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复查KUB、超声,结石排净率92%,未出现严重出血、液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5种分型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6年~2009年,采用MPCNL术治疗453例上尿路结石。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结石梗阻的程度等将上尿路结石分为5种类型:Ⅰ型154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或肾盂合并肾中度积水;Ⅱ型157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UPJ或肾盂合并肾重度积水;Ⅲ型61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UPJ、肾盂合并肾轻度积水或无积水,肾实质厚度正常者;Ⅳ型76例,肾多发结石,结石除位于肾盂外,上盏、中盏、下盏的其中一或两个肾盏有结石的病例;Ⅴ型5例,结石呈鹿角状充塞于肾盂和各肾盏内。在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10~12肋间的范围内,根据结石的类型,在C臂X线机、B超引导下用18G肾穿刺针对目标肾盏穿刺,并建立F18~F22通道碎石。结果 453例中成功建立通道431例,不成功22例(改开放手术5例,中转经尿道留置双J管加ESWL 12例,穿刺失败放弃治疗出院5例),无肠瘘、肾切除、死亡病例。Ⅰ型153例,手术时间20~95 min,平均45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92.2%(141/153),二期PCNL术12例,最终残留结石(直径〉0.5 cm)率5.2%(8/153),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术后液气胸2例;Ⅱ型151例,手术时间30~102min,平均52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90.1%(136/151),二期PCNL术15例,最终残留结石率7.9%(12/151),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1例;Ⅲ型52例,手术时间60~132 min,平均93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69.2%(36/52),二期PCNL术16例,最终残留结石率13.5%(7/52),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2例;Ⅳ型70例,手术时间78~212 min,平均130min,首次结石清除率41.4%(29/70),二期PCNL术38例,最终残留结石率28.6%(20/70),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术后液气胸1例;Ⅴ型5例,手术时间120~286 min,平均210 min,均行二期PCNL,最终残留结石率100%(5/5),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1例。结论上尿路结石因结石类型不同MPCNL手术难度差异大,按结石类型选择合适病例开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C臂X线和超声定位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优劣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56例行M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9例在C臂X线引导下,67例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两组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Ⅰ期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X线组89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69例,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6.2±7.4)g/L,结石Ⅰ期取净6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超声组67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31例,手术前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9.5±8.2)g/L,结石Ⅰ期取净4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0例。两组患者在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Ⅰ期取净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X线引导相对于超声能明显提高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方法。医师应根据其医疗设备、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的特点,为患者制定最优穿刺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标尺测量定位法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标尺测量定位法"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178例肾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标尺测量定位法"行MPCNL。术前先用标尺测出患者CT片上肾盂中点到背侧体表水平面的长度以及肾盂中点背侧体表投射点至棘突的长度。根据所测数据来确定穿刺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术中用标尺和量角器指引穿刺,C臂机透视进一步校正。穿刺成功后用筋膜扩张器扩大通道时,也根据标尺测出的穿刺针体表外长度来指导扩张器扩入的深度,边扩边测量,锁定深度。结果178例患者均顺利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其中156例一针试穿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7.6%。所有患者行通道扩张时均未使用C臂机透视。每位患者C臂机下投照平均1.4(1~3)次。操作者无需在C臂机投照下穿刺。无一例发生穿刺针或扩张器未到位或对穿肾盂壁情况。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结论采用"标尺测量定位法"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安全快捷,穿刺准确率高,可明显减少操作中C臂机的投照次数,减轻操作者的电离辐射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8.5岁(4~1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结石28例,均为一侧上尿路结石。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梗阻2例。结果MPCNL治疗成功31例,成功率88.6%(31/35),其中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7.1%(27/31),二期结石完全清除率75%(3/4)。2例结石位于UPJ致结石下方狭窄,2例皮肾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结论MPCNL是治疗小儿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尿路成像(CTU)辅助定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10例需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所有患者均于排泄期先行常规剂量(250 mA)CT扫描,然后即刻行低剂量(50 mA)扫描,两组图像进行独立评估上尿路结石征象、肾积水程度、肾周组织器官情况和定位参数(穿刺角度、穿刺深度),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满足影像学诊断。以常规剂量CTU图像为参照标准,低剂量CTU对结石征象、肾周组织情况的显示率为100%。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U在定位参数、肾盏形态构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效辐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适合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在应用CTU扫描定位时,可以以低剂量CTU扫描取代常规剂量CTU扫描作为常规首选的定位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放射辐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