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微转移是分子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可明确术前肿瘤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根据术中微转移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及转移灶变化可以指导化疗;微转移灶的监测还可判断预后。检测微转移的方法包括常用的免疫组化法、逆转录PCR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以及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有所提高,但其长期生存率仍较低,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ountain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7%。及早、准确地发现肿瘤转移显得十分重要。肿瘤转移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转移和微转移(micrometastases)。CT,MRI,B超等检查一般只能发现重量〉1g或直径〉1cm的癌灶,而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常规病理检查对淋巴结微转移漏诊率高达10%~30%。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微转移是分子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可明确术前肿瘤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根据术中微转移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及转移灶变化可以指导化疗;微转移灶的监测还可判断预后.检测微转移的方法包括常用的免疫组化法、逆转录PCR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以及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中的微转移。方法 骨髓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后,用细胞角蛋白 19(Cytokeratin, CK19)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检测了 96例肺癌患者骨髓,发现 25例患者骨髓中有微转移。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10例正常人骨髓均无微转移。肺癌患者阳性率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细胞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 (P<0. 05)。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肺癌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微转移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指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LUNX为近年新发现的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LUNX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初治的NSCLC患者62例,以肺部良性疾病10例与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普通RT—PCR技术,检测肺癌、良性病变肺组织、骨髓和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和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UNX 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肺良性病变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中LUNX mRNA表达皆为阴性。62例NSCLC患者骨髓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29.0%(18/62),至少一项阳性表达者占45.2%(28/62);骨髓LUNX mRNA阳性表达率随分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外周血LUNX mRNA表达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骨髓和外周血LUNX mRNA表达有相关性(P〈0.001)。结论 LUNX mRNA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微转移的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可及早探知Ⅰ期肺癌患者临床未知转移灶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切除术后的精确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判断、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5a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高,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骨髓独特的结构和血流特点,往往是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最早到达并聚集成灶的组织。目前对骨髓微转移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水平,检测方法和肿瘤检测标记物的选择以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在积极的研究和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治性化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巢式CK19 RT-PCR方法,动态检测67例NSCLC患者根治性化放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微转移阳性分别为44例(65.7%)和22例(32.8%);治疗前,微转移表达与N分期(P=0.014)相关;治疗后,微转移表达与N分期(P=0.032)、病理类型(P=0.019)、体重减轻(P=0.01)和KPS评分(P=0.027)相关;治疗前微转移阳性和阴性的4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8.3%和70.4%(P=0.544),治疗后分别为100%和62.9%(P〈0.001)。治疗前微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7.6个月, 4年生存率分别为18.2%和17.4%(P=0.619)。治疗后微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个月和27.6个月,4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26.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微转移阳性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根治性化放疗后,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有预后价值;与微转移阳性相比,阴性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目前NSCLC微转移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角蛋白(CK)19、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癌胚抗原(CEA)mRNA、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NSCLC微转移部位的研究以淋巴结和骨髓多见,胸膜腔报道较少,外周血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为50%~85%左右,对于术后是否应进行辅助放、化疗至今尚无定论。我们探讨了56例Ⅰ期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对预后的影响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和解放军三○一医院1987年9月~1992年9月的Ⅰ期NSCLC56例,均有术后病理诊断,随访超过5年,死亡均与肺癌有关,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55-4%(31/56)。取56例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石蜡标本(共252个淋巴结,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于诊断肿瘤微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98例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NSCLC组患者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率为7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χ2=25.642, P < 0.05);Ⅲ期NSCL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阳性率(χ2=21.014, P < 0.0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93.2%和4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72, P < 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与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有密切关系(χ2=30.004, P < 0.05);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部位无密切关系(P>0.05)。  结论  Lunx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转移有关, 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其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探讨其对外周血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NSCLC患者1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均在治疗前抽取外周血,通过RT-PCR法检测CK19 mRNA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的CK19 mRNA阳性率为46.5%(79/170),对照组为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患者的远处转移发生率为32.4%(24/74),高于阴性患者的发生率(17.1%,14/82;P<0.05)。全组无瘤生存时间为37个月,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和45个月(P=0.003)。结论 CK19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较好方法,对判断病程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预测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高,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骨髓独特的结构和血流特点,往往是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最早到达并聚集成灶的组织,目前对骨髓微转移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水平,检测方法和肿瘤检测标记物的选择以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在积极的研究和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15.
血液中微转移癌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液中微转移癌细胞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手术过程中采集肺静脉血,术前或术后采集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癌细胞检测。于手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并与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58例NSCLC患者血样进行了检测,共发现20例存在癌细胞,阳性率为34.5%,其中57岁以下年龄组及Ⅲ/Ⅳ期患者的癌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57岁以上年龄组及Ⅰ/Ⅱ期患者(P值分别为0.000和0.006)。随访结果显示,血液中癌细胞检测阳性组的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20.0%,癌细胞检测阴性组分别为52.6%和50.0%,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1和0.0092)。结论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可从血液中检测到癌细胞,此类患者的预后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伏平  施野  李龙芸 《癌症进展》2007,5(6):540-548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对肿瘤学家是一种挑战。虽然近年脑转移研究有所进展,但生存率并不乐观。本文阐述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因素以及治疗进展。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的头痛。评价脑转移时,头颅MRI较CT优越。最常用的预后标准是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的RPA分级。关于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化疗治疗脑转移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全脑放疗常作为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SRS对单一或多个脑转移灶的治疗可代替外科切除。许多数据证明化疗有较好的颅内作用,这引起全身化疗治疗脑转移的研究热点。确立预后因素和其他临床特点后,才能制定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于诊断肿瘤微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98例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NSCLC组患者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率为7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χ2=25.642, P < 0.05);Ⅲ期NSCL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阳性率(χ2=21.014, P < 0.0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93.2%和4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72, P < 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与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有密切关系(χ2=30.004, P < 0.05);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部位无密切关系(P>0.05)。  结论  Lunx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转移有关, 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其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叶玉坤  汪栋 《肿瘤学杂志》2011,17(7):481-48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受累患者术后生存期短,NSCLC淋巴结微转移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循证医学的基点上为NSCLC的临床确切分期、科学合理的治疗预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全文就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概念及参考诊断标准、临床检测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巢式RT PCR技术的敏感性达 10 -6。术前 10例患者外周血、7例患者骨髓检测到肺癌微转移。手术取 119枚淋巴结中 6 5枚检测到肺癌微转移。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4 .6 %、32 .3%、2 2 .6 % ,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 .0 5 )。结论 :RT PCR法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 ;MUC1基因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影响分期和预后,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分析,为手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5例NSCLC手术病例,比较胸内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组织类型两方面比较各分组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及跳跃性转移率的差异。结果:205例NSCLC术中共清扫胸内淋巴结977组共3 577枚,平均每例17.4枚。其中220组共508个淋巴结存在转移,有胸内淋巴结转移病例98例,转移率为47.8%。发生跳跃性转移35例,转移率为17.1%。第4、5、7、10、11组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肺上叶癌比肺下(中)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性转移。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多数是按肺内淋巴结到肺门淋巴结再到纵隔淋巴结的顺序进行逐级转移,纵隔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比较常见。NSCLC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与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组织类型有密切关系。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对胸内淋巴结进行系统性清扫,特别注意转移频率较高的第4、5、7、10、11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