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锡纯精究医理,深明药性,临证制方,讲求实效,融众家之长,又不拘泥成说,每多创制新方,疗效确切.在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建树颇多,尤其对脾胃病的论治,守法而能创新,思路开阔,见解独特,张锡纯治疗脾胃病注重升降,使之升降相因.补益脾胃主张补中寓通,以求补不致壅;阴阳平补,刚柔相济,使之脏腑相助.善用药膳,便于服食,又利药效发挥.其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颇多独到见解,丰富了中医理论,拓宽了思路,在临床上具有极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论治脾胃病用药特色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均宁 《中医药学刊》2004,22(3):458-459
张锡纯精究医理,深明药性,临证制方,讲求实效,融众家之长,又不拘泥成说,每多创制新方,疗效确切。在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建树颇多,尤其对脾胃病的论治,守法而能创新,思路开阔,见解独特,张锡纯治疗脾胃病注重升降,使之升降相因。补益脾胃主张补中寓通,以求补不致壅;阴阳平补,刚柔相济,使之脏腑相助。善用药膳,便于服食,又利药效发挥。其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颇多独到见解,丰富了中医理论,拓宽了思路,在临床上具有极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辨脉论治中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张锡纯辨脉论治中风的特点及用药规律,指出了在临证中的指导意义,强调脉诊在中风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五脏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间相互影响,且五脏气血通过经络均上达于头部,故中风病虽病位在脑,但与五脏密切相关,临证可从五脏入手治疗中风病。从五脏论治中风,既完善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又为中风病的临床预防、康复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扩展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方剂,探析认为:引血下行,导气血归其源;平肝潜降,直折亢盛乏阳;滋阴敛液,清金以制肝本;疏肝理气,顺遂肝木之性;行气活血,调理气血郁滞;降胃安冲,复制气血下行;消食化痰,斡旋中焦气机;清热泻火,抑制肝火上冲;补气扶正,以助血脉流通等,是张锡纯论治中风的特色,于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代名医张锡纯,倡中西汇通,衷中参西,致力于沟通中西医学。其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又“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之、变化之、引伸触长之”,采西人之说与国医相参,撷国医之理以释西医,为后人指出了一条中西合参之路。这在今世一派“以西解中,中医西化”的环境中,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窥其治疗中风之理,以冀探其学术特点,而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黄燕  卢明 《新中医》2000,32(7):14-15
刘茂才 ,男 ,1 937年 1 0月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老年脑病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省级重点中医急症实验室负责人 ,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专家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省中医药学会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西医诊疗手段 ,对中医脑病潜心研究 ,重视“脑为元神之府”学说 ,主张创立新的中医脑病学 ,以代替传统的“以心代脑”论 ;对于中风病 ,主张坚持辨证施治原则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发表论文 30多篇 ,主编专著《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制方用药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格 《江苏中医》1997,18(6):38-39
近代河北名攻锡纯用古方善于通权达变,理虚证注重并调脾胃,扶宗气独创升陷诸方,治吐衄喜用降逆之法,辨药性源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12.
论张锡纯的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讲究药物质量 ,善于从产地、颜色、味道、表面特征等方面辨别药物的真伪优劣 ;长于一药多用 ,扩大了药物的治疗范围 ;注重将性能对立的药物巧妙配伍使用 ,以求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13.
唐茂成 《山西中医》2000,16(1):63-63
中风证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施治。笔者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在脾,因此临床从肝脾...  相似文献   

14.
郭毅 《四川中医》1998,16(1):2-3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医疗经验的总结,其中有关脑血管病的论述与治疗颇具特色,这方用药讲究实效,现撷其要略述于下,以供同道参考。1.审病因,分型独创张氏将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两大证型,为有别于外风证而称之为内中风。根据其症状描述,其脑充血约相当于现代之高血压病、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贫血约相当于现代之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等。张氏多次提及《索问·调经论》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认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乃为脑充血之根本病因…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 ,《灵枢·刺节真邪篇》有比较明确的描述 :“虚邪客于身半 ,其入深 ,内居营卫。营卫稍衰 ,则真气去 ,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灵枢·热病篇》亦云 :“痱之为病也 ,身无病者 ,四肢不收 ,智乱不甚。其言微  相似文献   

16.
近代河北名医张锡纯用古方善于通权达变,理虚证注重并调脾胃,扶宗气独创升陷诸方,治吐衄喜用降逆之法,辨药性源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浅析王孟英临症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生  刘联舜 《新中医》1995,27(3):6-7,9
浅析王孟英临症用药特色张泽生,刘联舜主题词王孟英,中医学术发掘,清,(特征词)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善治内科杂病以及疑难危急重症,处方用药,以轻灵透活为长,尝于诸医束手之时独辟蹊径,每以轻药愈重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气血逆乱,由于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结合现代影像检查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风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肝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期患者,标实之象已去,本虚之象显露而见脾虚气弱者,要益气健脾,一方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另一方面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与以往观点均有很大区别。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脾,因此临床上从肝脾论治,兼顾气血阴阳的调整,尚能收到一定的疗效。1 中风病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性喜条达;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开窍于口,性恶湿,在志为思是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怒则伤肝,忧则伤脾又是肝脾两脏的重要特征,而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大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