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消除毁容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利早日康复。方法对毁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只有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良好的心理护理方法才能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血糖升高,尿糖出现,严重时出现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及酸碱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在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特征,探讨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3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GDM知识知晓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信心、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产后转内科治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GDM知识知晓率、治疗信心、血糖控制良好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SAS及SDS评分、转内科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GDM患者存在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GDM知识知晓率、治疗信心、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良好率和对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产后转内科治疗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分析,说明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方法收集分析我科26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所有患者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同程度地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模式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就糖尿病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8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分析了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探讨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表明,不但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治疗信心,从而使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为一种身心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反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9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为一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至不能有效的应对疾病。同时,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患者中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的代谢紊乱,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谢性综合征。属终身性疾病。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患者不同人格特征,结合其病情特点与患者进行交谈和沟通,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自理能力,达到预防或治疗病人的自理缺陷、维持生命和健康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综述了唇腭裂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常见心理干预措施。唇腭裂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孤独、恐惧、焦虑、抑郁等5个方面,常见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情感支持、个体、家庭或团体心理咨询、阶段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治疗等5个方面。认为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临床护理工作方面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4 w。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3 w、4 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测定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各时段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0.05)。结论2型糖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原发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科对2005—01~2006—12住院的糖尿病104例进行了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吕燕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16-617
<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整体护理的核心。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将264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改变.结果 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达到早日身心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影响。方法将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SCL-90评分情况。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5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规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3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倩  廖运先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3-93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予心理干预,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减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王彩娣  沈美亚  汪泰琴 《临床医学》2005,25(7):F002-F002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而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理变化,我们对该类患者进行了心理评估并护理干预。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自2002年5月~2004年10月住我院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27例,无神经系统及精神病史,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和参照糖尿病、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其中3例患者入院后14天内死亡,终止护理。剩余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58·8±15·2)岁;大专以上文化4例,高中(含中专)3例,初中9例,小学5例,文盲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