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雷西嗪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雷西嗪 (moricizine,乙吗噻嗪 )为吩噻嗪类衍生物 ,按1980年美国 Vaughn Willians分类法属 Ib类抗心律失常药。自1991年开始在我国应用。该药能减慢动作电位 0相最大去极速率 ,与剂量呈正相关 [1 ,2 ] ,加速复极 2、3相 ,缩短动作电位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美国 The Cardiac Awhythma Pilot Study(CAPS)研究表明该药短期或长期治疗 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低于恩卡胺 (encainide)、氟卡胺 (flecainiode) [3 ] ,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4] ,很少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5 ] ,致心律失常作用很低 [6 ] ,近 5 a内在国内应用广泛 ,… 相似文献
2.
3.
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障碍所致。不少患者可发展为难治性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本文研究应用莫雷西嗪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研究认为莫雷西嗪对各类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有松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1998,5(1):48-49
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障碍所致。不少患者可发展为难治性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本文研究应用莫雷西嗪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研究认为莫雷西嗪对各类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药物 ,临床应用已久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与治疗无关的副作用 ,并不乏致人死亡的报道。因此 ,加强对胺碘酮毒副作用的认识 ,不但能更全面的了解此药 ,也能使医生在使用中避免不必要的后果发生。本文复习了此前关于胺碘酮副作用的一些报道 ,现综述如下。1 肺毒性 (APT) [1 ]APT是 1980年 Rothmensch首次提出 ,以后不断有许多类似的报道。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 ,Olson[2 ]等报告肺毒性的发生率高达 18% ,Wilson[3 ] 报道发病率为 5 %~ 10 % ,死亡率为5 %~ 10 % ,Darmanata等认为比较少 ,在 6 %左右 …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 ,amiodarone)是目前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被发现 ,其中主要有心脏毒性、肺毒性、甲状腺毒性及肝功能异常 ,近年来又发现其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有报道发生率可达 2 0 %~ 40 % [1 ] ,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胺碘酮的神经系统副作用综述如下。1 周围神经病变胺碘酮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病 ,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及麻木等症状 ,临床常与药物的剂量及持续的时间有关 ,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神经轴突变性 ,从而产生不可逆性周围神经损害。Besser等 [1 ]报道 3例服用胺碘酮后出… 相似文献
8.
女。76岁。反复发作心悸19年,1987年1月又因情绪波动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加重而入院。查体:血压16/7.5kPa。脉搏72次/分,平卧位。心脏听诊,心律不规则.心率72-100次/分,双肺无罗音.心电图示:Ⅰ°房室传导阻滞,房早,频发室早呈ⅡⅢ联律。X线胸部检查心脏大小正常,心脏彩超示心房稍大(34mm)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茅尧生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7,11(2):68-69
62例顽固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莫雷西嗪治疗1周,以24h动态心电图判定服药前后的心律失常变化。结果:顽固性房早26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有效率80.6%。顽固性房早伴短串房速20例,显产9例,有效3例,有效率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显效7例,显效率63.6%。5例房颤无效。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联用沙棘和莫雷西嗪治疗缺血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尧生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7):289-292
观察沙棘抗缺血性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合并室速的冠心病中层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应用莫雷西嗪(MCZ)加沙棘,对照组(56例)单用MCZ。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对室性早博(室早)、室速显效率65.2%,有效率26.1%,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2.9%,17.9%和60.7%,P均〈0.01),结论:沙棘能增强MCZ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氟桂利嗪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广泛用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及头痛、头昏等症的治疗。近年来 ,陆续报道该药的一些少见副作用 ,现综述如下。1 神经系统1.1 中枢神经系统1.1.1 抑郁症 林传水等 [1 ]报道一脑卒中后患者 ,因头晕每晚口服氟桂利嗪 5 mg,5天后渐发现患者性格改变 ,话少 ,不愿活动 ,兴趣下降及抑闷 ,后发展为厌世 ,有自杀倾向 ,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症。停服氟桂利嗪 2 0天后抑郁症消失 ,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故存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易感人群 ,应用时要高度重视其副作用。曲宝戈 [2 ] 报道一患者服用氟桂利嗪后 ,出现… 相似文献
12.
茅尧生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1997,(2)
62例顽固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莫雷西嗪治疗1周,以24h动态心电图判定服药前后的心律失常变化。结果:顽固性房早26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有效率806%。顽固性房早伴短串房速20例,显效9例,有效3例,有效率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显效7例,显效率636%。5例房颤无效。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盐酸莫雷西嗪(Moracizne)又名乙吗噻嗪,系吩噻嗪类衍生物,为一新的抗心律失常药。我院于1995年8月~1998年7月使用盐酸雷西唪(批号920302,东北第六制药厂生产)口服治疗各种心律失常52例,并运用Holter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5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7岁。20例为首次接受药物治疗者,其余32例治疗前曾接受1种或1种以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及严重的传导阻滞等禁忌症。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心律失常28例,其中单纯室早22例,…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AARD)均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心律失常加重,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PAR).本文就1990~1998年间所见9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促心律失常作用(proarr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的恶化。这个定义排除了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对原有病窦综合征(SSS,Sick sinus syndrome)、房室缺损、室内传导异常疾病患者诱发的心律失常(常指慢性心律失常)。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使用不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有人提出将“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名为“具有电生理作用的药物”,因为它们通过改变心脏组织的电生理作用,既可以“抗”,也可能“促”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及正确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个多器官问题,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过去30a降压药物有了很大发展。高血压药物治疗模式也由仅限于将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转为更注重干预可逆的心血管危险因索.使其危险性降至最低.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就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正确应用及联合应用问题作阐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