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硝唑冲洗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0例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4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在会阴切口缝合前先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冲洗切口及周围组织后再行会阴切口缝合;对照组不用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而直接缝合。结果治疗组会阴侧切术后切口Ⅰ期愈合213例(8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例(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愈合天数治疗组为(4±0.8)d,短于对照组的(9±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切开术中应用甲硝唑冲洗切口后再进行缝合,可明显增加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常见的产科手术,有的基层医院该术切口感染率高达18.0%。如何预防会阴切口感染是摆在基层医院临床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我院会阴侧切术中应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预防切口感染82例的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取近两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行会阴侧切术者164例,均常规行会阴全层缝合术。随机平均分两组各82例,治疗组缝合后切D处多点注射庆大霉素8万U,对照组则未用此法。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3~sd预防感染,并用0.1%苯扎澳按(新洁尔灭)棉球擦洗会阴,一或bid,一般5d拆线,对于会阴水肿明显者用硫酸镁溶液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会阴缝合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会阴侧切手术产妇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会阴缝合术,观察组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比较两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缝合耗时、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切口缝合耗时、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5.51±1.12)min、(5.51±1.62)d比对照组(23.78±2.12)min、(7.57±2.89)d短,P <0.05。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03%;对照组7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21%,P <0.05。干预前生活质量相似,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会阴缝合术,可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感染率,缩短缝合和愈合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并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处理;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用碘伏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处理,将两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以及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82%,对照组出现7例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96%,两组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达到甲级54例,乙级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达到甲级48例,乙级4例,丙级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低,切口愈合状况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硝唑与碘伏先后应用对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0例会阴侧切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该疗法56例,对照组64例。结果实验组甲级愈合96.5%,对照组甲级愈合81.2%。结论甲硝唑与碘优先后应用,可提高会阴侧切甲级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合线、保妇康栓联合应用预防感染,促进会阴侧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缝合会阴切口采用一根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2-0(怡乔)进行黏膜、肌层、皮内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0号肠线缝合阴道黏膜,肌层、皮下组织,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3~5 d拆线,产后两组均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消毒2次,观察组于产后8 h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1~2枚,对照组不给药。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及水肿、愈合、住院时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阴侧切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伤口加之产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对促进切口愈合是有效、便捷、安全、经济的措施,能减少侧切口感染、减轻水肿,迅速缓解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母乳喂养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131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7):1355-1357
目的:评价用0.5%甲硝唑液冲洗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自然分娩行会阴切开术产妇110例资料,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会阴切口给予常规直接缝合,观察组产妇在常规直接缝合基础上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会阴切口后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会阴切口愈合率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为72.73%(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为9.09%(P<0.05)。结论:采用0.5%甲硝唑液冲洗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杨京燕 《中国药业》2009,18(11):84-84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程兰  何静 《安徽医药》2015,(7):1410-141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器在食管癌术后胸部切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对照组29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皮肤前切口留置硅胶负压引流器,比较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0例(98.25%),二次缝合2例(0.70%),发生感染4例(1.40%);对照组甲级愈合257例(87.12%),二次缝合10例(3.4%),发生感染22例(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9±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4.0)d(P <0.05)。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器,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碘伏在妇科术前阴道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存利  宋春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23-1823
目的:探讨碘伏棉球用于妇科术前阴道准备的有效性。方法:将妇科手术阴道准备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用碘伏棉球阴道擦洗做术前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以高锰酸钾液阴道擦洗做术前准备.对比观察两组的阴道清洁度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清洁度,腹部切口愈合情况,阴道残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病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碘伏棉球阴道擦洗做阴道准备明显降低了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硝唑联合贝复济促进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0例行会阴侧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后再用贝复济喷洒切口,然后缝合切口;对照组122例,其中Ⅰ组62例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后直接缝合切口,Ⅱ组60例未经任何处理,直接缝合切口.结果:治疗组疗效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Ⅰ、Ⅱ组之间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甲硝唑联合贝复济处理可促进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预防切口感染、减少病理性瘢痕产生.  相似文献   

13.
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口18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快薇乔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40例产妇会阴侧切口应用快薇乔线皮内缝合法(观察组),另对530例产妇会阴侧切口采用传统缝合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组织水肿分别为1836例(99.78%)与384例(72.45%),当日下床分别为1820例(98.91%)与290例(54.71%),拆线率分别为0与100%,切口甲级愈合分别为1838例(99.94%)与506例(95.47%),两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快薇乔缝合线具有无抗原性,如无致热源性。产妇较传统缝合法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无组织排异,无需拆线,可提前出院,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李丽  沈凌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99-2400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切口消毒与清洁方法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00例产妇按入院号顺序尾数分组,单号者为50例对照组,双号者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温开水加医用伤口护理膜(济安舒能)冲洗会阴切口;对照组采用0.5%聚维酮碘擦洗护理会阴切口。观察两组产妇会阴肿胀、切口愈合情况及产妇感受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轻度水肿10例,中度水肿2例,甲级愈合49例,乙级愈合1例,观察组切口轻度水肿7例,中度水肿1例,甲级愈合50例,乙级愈合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均P>0.05);对照组孕妇主观感觉舒适30例,一般8例,不适12例,观察组舒适46例,一般4例,不适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温开水加济安舒能的护理方式,产妇感觉舒适、简便且不增加切口感染率,能有效促进产妇会阴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后会阴切口早期使用碘伏持续湿敷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41例自然分娩且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处理组(123例)和对照组(118例)。处理组在早期使用碘伏持续湿敷会阴切口,对照组则是常规按产后会阴擦洗,观察记录产妇会阴切口疼痛、肿胀、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处理纽治愈率为97.6%,好转率为2.4%,感染率为0;对照组治愈率为95.8%,好转率为2.5%,感染率为1.7%;两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数据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处理组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感染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处理组局部肿胀率为18.7%,对照组局部肿胀率为61.0%,处理组局部肿胀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局部肿胀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产妇产后会阴切口早期碘伏持续湿敷可以缓解减轻切口水肿,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助产后切口采用碘伏冲洗配合神灯照射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效果及其优点。方法将会阴侧切助产切口未能I期愈合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会阴切口应用碘伏冲洗配合神灯照射;对照组会阴切口应用碘伏冲洗,比较两组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会阴切口不能I期愈合时应用碘伏冲洗配合神灯照射可减轻产妇疼痛,降低感染率,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3050例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按有无妊娠合并症分为观察组(有妊娠合并症)650例和对照组(无妊娠合并症)2400例,比较两组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情况;另随机选取产房紫外线消毒前、后2h内进入产房行会阴侧切术分娩的产妇各500例,观察两组会阴侧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消毒前与消毒后2h会阴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9%与0.9%、5.9%与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妊娠合并症、产房消毒状况有关,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房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存在会阴侧切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2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感染率为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136例产妇随机分组,65例经传统皮外缝合的产妇设为对照组,71例经皮内缝合的产妇为观察组,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结果皮内缝合疼痛率较低,术后感染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且切口及手术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经皮内缝合疼痛较轻、感染率低、愈合好,且较为美观,具有传统皮外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将甲硝唑注射液加温后冲洗官腔、腹腔和手术切口,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7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产妇术中使用常温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观察组产妇术中使用加温至36℃~37℃的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5例(1.43%),对照组产妇术后切15感染30例(8.5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产妇产褥感染4例(1.14%),对照组产妇产褥感染20例(5.7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加温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宫腔、腹腔及手术切口,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