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阿片相关性障碍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的毁损情况与疗效关系探讨(王学廉,贺世明,衡立君,等)(3):108阿片相关性障碍内侧隔-斜角带核: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外科治疗的新靶点(附34例报告)(王克万,漆松涛,杨开军)(3):112阿片相关性障碍手术戒毒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王学廉,贺世明,李江,等)(8):349鞍区肿瘤锁孔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护理(黄燕萍,周杰,荔志云)(11):522 B鼻窦肿瘤内镜经鼻手术治疗侵犯颅内的巨大鼻窦黏液囊肿(刘海生,毕博学,郑佳平,等)(1):12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立体定向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A阿片相关性障碍阿片相关性障碍的人格特征及伏隔核毁损手术对其的影响(附26例分析)(吕博川,李智勇,杜鹏,等)(5):204B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临床及病理研究(陈晓东,王伟民,张伟,等)(5):207C垂体肿瘤Letin、PTTG、Ki67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李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双侧内侧隔-斜角带核毁损对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毁损双侧内侧隔一斜角带核后部治疗34例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病人,观察手术前后成瘾个体对药物的精神依赖和尼古丁依赖的变化情况.采用简明心理状况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手术对记忆、情感的影响。结果 随访12-18个月,精神依赖完全消除25例(73.5%),复吸9例。术后病人学习和记忆力无明显变化,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 单纯内侧隔一斜角带核毁损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1例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戒断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手术,探讨一种既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而又减少副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药物依赖患者,男性,24岁,吸食海洛因等多种毒品成瘾5年,反复戒毒5次无效。在阿片脱毒术脱毒后,行双侧伏隔核DBS电极植入术,立体定向MRI定位,植入Medtronic 3387刺激电极及脉冲发生器。术后定期进行疗效随访,以及副作用、心理学量表和症状量表等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即停止吸毒,通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至今无复吸现象。临床证实该方法较射频毁损方法微刨、副反应小,心理学量表(WMS、WEIS-RC和MMPI)评估未发现有记忆、智力和人格等方面影响。术后患者饮食较术前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吸烟量明显减少;症状自评量表(SCL90、SAS和SDS)评估提示多因素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DBS外科方法戒断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取得短期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伏隔核毁损术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伏隔核毁损术的68例阿片类药物依赖伴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病人进行随访,采用吗啡尿检及纳络酮催瘾实验判别术后是否阿片类药物复吸,采用饮酒问卷及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对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酒精、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问卷法调查术后病人再次饮酒、吸烟时主观感觉的变化。将饮酒及吸烟后的轻松、兴奋感分为增加,无变化和减弱三个等级,分析手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合并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2个月,阿片类药物复吸率为54.8%,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术前吸毒时和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为:术后0.5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远低于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的水平。结论 针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实施的伏隔核毁损术不但能明显降低吸毒者阿片类药物的心理依赖程度.而且对酒精及尼古丁依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壳部后下部分毁损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随访36~129 d;对伴发的烟草依赖症状改善情况,手术对睡眠、记忆力、性欲及工作能力的影响,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药物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重新非法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的睡眠障碍并提高工作能力,不影响性欲和记忆力;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吸烟量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渴求显著缓解,完全消除心瘾者27例,占77.1%,重新非法用药者3例,曾1次用药者2例。结论伏隔核毁损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部分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的心理渴求,术后病人保持操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8-01—2019-12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接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308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1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低于对照组,而PI指数则高于对照组(P0.05);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7.0%(228/235)、特异性为86.3%(63/73)、阳性预测值为95.8%(228/238),均高于单纯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的88.1%(207/235)、71.2%(52/73)、90.8%(207/228),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的检测方法,能够有助于对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判定,且符合度相对较高,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及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神经超声(neurosonology)在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神经超声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code Doppler,TCCD)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图1)。其中TCD是利用多普勒原理检测颅内外动脉血流频谱,从而判断出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TCCD也称为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出颅内血管的结构和狭窄部位;CDU主要用来诊断颈动脉的病变,在二维模式下可以显示血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35例,常规组130例,2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应用方便,安全可靠,治疗眩晕特别是肝阳上亢证型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经颅超声多普勒的临床运用,使医生可在很短时间内无创伤地了解病人脑血管情况。一般用来检查颅外脑血管的8或4MHz探头或用来检查颅内脑血管的2.5MHz探头所得到的信号为频谱信号图.根据其差频值(即频移值)(kHz)或流速值(cm/s)、曲线的朝向来间接判断血流情况及血管狭窄程度。双功能声像多普勒图则将多普勒频谱图与B超技术.  相似文献   

11.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B变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3例报告(l),27 成人型脊翻性肌萎缩症61例临床分析(2) :88 橄榄桥小脑萎缩的MRI测量诊断(3), 174 D.痛额叶癫痛与海马硬化(2)‘69多发性硬化急性脑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病理报告(附 7例脑剖检病例)(l):13 突然四肢瘫及高颅压为主要表现的多发 性硬化l例报告(1):35 多发性硬化症的红细胞形态学和生化学 研究(3):143 多发性硬化52例眼症状分析(附17例 vEo观察)(4):229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 ‘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77 大脑中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径颅多普勒超 声(TCD)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2012-06—2014-06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分为观察组(60岁以上)78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4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结果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颅内前循环狭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脑梗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2例,另选取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CD检查,VBI组低速和高速血流和健康组的血流比较,P均0.05;CDFI对VBI患者和健康组检查,血流、血管参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独用一种方法有片面性,两种方法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与TCD灵敏度、CDFI特异性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VBI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和颅外椎动脉进行全面检测,能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行双侧伏隔核壳部后下份的毁损术,治疗35例病人,对其术后近期和中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6~129天;观察术后近期生理与精神表征的变化;伴发的烟草依赖症状改善情况的调查;手术对睡眠、记忆力、性欲及工作能力的影响;观察不同时间段术后病人药物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及重新非法用药的分析。结果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中心率减缓的情况与术后心瘾消除的比率有一定关系,手术诱发的精神障碍是阶段性的和可逆的;手术可以明显地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睡眠障碍并提高工作能力;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吸烟量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渴求得到显著缓解,完全消除心瘾者27例,占79.4%,重新非法用药者3例,可疑用药者2例。结论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部分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术后病人的操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而且该手术较安全、副损伤小,所造成的生理和精神障碍均为阶段性和可逆的,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窃血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22例(44%)、12例(24%)、16例(32%),三期窃血患者的血流速度与方向等具有不同的表现。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窃血程度分期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图像特征呈多样化,对不同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较准确的判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10—2014-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早期患者38例,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19例。试验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查方法,对照组采用CT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异常率及检测结果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ACA血流速度60.46cm/s、异常率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5cm/s、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CA血流速度(37.81)cm/s明显低于对照组(54.4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测结果未显示出脑部组织的缺血性病变,而试验组的TCD异常则以血管狭窄病变为主。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临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及时有效观察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性较高,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AIS患者120例,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AIS。所有患者均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将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分子肝素钙)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微栓子信号数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微栓子数量、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栓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微栓子数量、微栓子阳性率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在AIS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以其对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优势在众多辅助检查中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TCD仪器功能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得以不断拓宽,TCD相关新的检查方法包括发泡试验即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微栓子监测、卧立位脑血流、脑血管反应性、脑  相似文献   

19.
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非损伤性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Aaslid等1982年首次运用1~2MHz的低频多普勒探头经颅骨薄弱区记录了颅底部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未破裂时常以头痛为主要表现,患者此时多到神经科就诊。临床上需要一种便捷、高效、价廉的检查手段确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CD)能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