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问题与解答(续5)38电反应测听是否即为听性脑干反应?电反应测听(ElectricalResponsesAudiometry,ERA)是用声刺激使听觉系统发生生物电变化过程的测听法,是测试听性诱发电位(Audiotoryevokedpotential...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测量听觉系统的声刺激诱发电位已成为动物实验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人体听觉系统的声刺激诱发电位太小,所以除手术情况下,到目前为止这些技术尚未能应用于人体。小型计算机的发展使得从背景电干扰中引出这些微小电位成为可能,乃促使电反应测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得以实现。四年前作者就打算对电反应测听技术的门诊应用进行评价。本文提出自那时以来300例受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电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各频率主观听阈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纯音测听、ABR、40 Hz-AERP、ASSR为一组测试组合,对55例(84耳)患者进行检测,分析ABR、40 Hz-AERP(500 Hz、1 kHz)、ASSR(500 Hz、1 kHz、2 kHz、4 kHz)客观电反应阈与纯音测听500 Hz、1 kHz、2k Hz、4 kHz的主观听阈的差值及相关性。结果 ABR与纯音测听2 kHz+4 kHz均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29。40 Hz-AERP的500 Hz、1 kHz电反应阈与纯音测听500 Hz、1 kHz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7和0.667。ASSR 500 Hz、1 kHz、2 kHz、4 kHz的电反应阈与纯音相应频率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7、0.715、0.793和0.816。以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4耳纯音测听听阈均值为39.8±22.9 dB HL, ABR、ASSR电反应阈均值分别为41.1±18.0 dB nHL和42.4±22.9 dB nHL,40 Hz-AERP/500Hz和1 kHz均值分别为39.5±18.0dB nHL和40.2±19.4 dB nHL。结论 ABR、40 Hz-AERP、ASSR电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各频率主观听阈显著相关,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测试组合可以推断听力曲线的形态,对不能主动配合完成主观测听的婴幼儿及伪聋患者的听力学的辅助诊断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等)应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的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听觉稳态反应(ASSR)又称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frequency steady-state evokedpotential,MFSSEP),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客观听力检测技术,是指用连续稳态的刺激声诱发听觉系统的反应.用计算机技术将这种神经电反应提取并描计下来,就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用听觉诱发反应测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诱发反应包括听觉诱发电位和耳声发射。通常所述的电反应测听(electric response audiometry, ERA)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系列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检测技术基础上的客观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陆续引进ERA,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普通微机处理听觉诱发电位数据赵宁军,李克勇目前,电反应测听国内已逐渐普及,耳蜗电图(ECoch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有时需对ECochG和ABR进行数据处理。目前多数医院尚无力购买专门的数据处理仪系统,仅能购买功能较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 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中潜伏期反应和慢皮层反应。 5例患者作了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结果 患者男女兼有 ,平均年龄为 2 0 3岁 ,10余岁的青少年占多数。 9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 ,1例双耳鸣。纯音测听示 19耳为轻度至中度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为 0 5kHz或 (和 ) 0 2 5kHz;1耳听力正常。 19耳镫骨肌反射消失 ,1耳纯音测听为上升型曲线者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Ⅴ或 (和 )波Ⅰ。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 ,但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耳蜗电图示大部分病例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 ,负总和电位 (negativesummatingpotential,-SP)振幅绝对平均值为 0 5 95 μV ,慢皮层反应皆正常 ,6例测中潜伏期反应 5例正常。CT或MRI无异常发现。 结论听神经病早期纯音测听可正常 ,但其镫骨肌反射和ABR消失或阈值升高 ,其确切病变部位尚不明了 ,可能位于脑干平面以下的听觉系统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病患者的多频听觉稳态反应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患者的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经纯音测听、声导抗、言语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确诊为听神经病的患者,行多频听觉稳态反应检查,并与纯音听阈进行比较。结果26例听神经病患者中多频听觉稳态反应同纯音听阈之间存在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较纯音听阈平均高44dB以上。结论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同纯音听阈之间明显的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的又一项较为显著的听力学检查特征。  相似文献   

9.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是声刺激后由耳蜗至听皮层的听觉系统中不同平面所诱发出的一系列电活动,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及慢皮层反应等。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近40年产生了一类以电刺激为诱发形式的听觉诱发电位。这成为了CI患者,尤其是对于幼儿患者的一种重要评估手段。同时,该类技术亦在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主要包括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电刺激中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电刺激长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late latency response,EALR)以及认知诱发电位(cognitive evoked potential)等。由于EMLR潜伏期相对较长,可反映听觉通路中丘脑以至听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情况,相比其他时长诱发电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其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用于新生儿及儿童听力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电生理检测如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等不能全面反映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行为观察测听法包括新生儿摇篮床[1]、浅睡眠状态下的行为观察测听[2]、视觉强化测听法、游戏测听[3]等易受操作人员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当前针对儿童听力检测方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无法满足双盲检测的需求,测听结果判断容易受到检测人员操作水平及主观判断的影响[4];二是当前听力检测不够精准,  相似文献   

11.
国内早期 (80年代 )许多进口的诱发电反应测听仪是智能化的专用机 ,性能虽然良好 ,但不能储存测试波形 ,更无法进一步分析 ,临床上一些有价值资料因此丢失 ,ERA - 2 2 5 0电反应测听仪就是其中之一。文中将微机与ERA - 2 2 5 0电反应测听仪进行通讯连接 ,对波形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处理 ,为临床和电生理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现将连接后的系统和其在临床实用的情况阐述如下 :1 原理和方法ERA - 2 2 5 0诱发电反应仪完成每次电反应测听后 ,即可获得有关该次反应的结果 ,一是测试条件参数 (resultparame terre…  相似文献   

12.
客观评价听觉稳态反应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s,ASSR),或多频稳态电位(multiple frequency steady state responses,Mf SSR),现又被称为多频听觉稳态反应(multiple frequency 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Mf ASSR)是一种新的电生理测试技术。考虑到与国际研究术语一致的必要,本文将使用“听觉稳态反应”这个词,英文的缩写是ASSR。听觉稳态反应由于具有许多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ABR)在估测听力阈时没有具备的优点.如自动测试和判断测试反应、更高的频率相关性、高刺激声强度并且和行为测听的阈值有较好的可比性等,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在国内,我们陆续看到许多介绍和研究听觉稳态反应在临床应用的报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迅速应用到临床上去,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行为测听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诊断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先进的电生理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得听觉反应值,在临床及康复听力学中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行为测听技术显得费时费力、测试结果不稳定等。但是,行为测听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电生理测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项技术始终贯穿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在小儿助听听阈获得及人工耳蜗调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儿童行为测听技术应用的心得。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听觉诱发反应测听技术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如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推进,客观测听技术和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 这些客观测听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逐渐深入发展.一是听力障碍的频率定位,即需要探索频率选择性好的电位;二是听力障碍的解剖学定位,即根据听觉的传递过程,需要选择不同潜伏期的电反应;三是言语识别率是听功能的最高标准,在厘清感受、辨别和识别其关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如何用客观的生理指标评估婴幼儿的言语识别功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计算0-6岁儿童在相对安静房间(本底噪声≤45dBA)测听的最小听觉反应值.探讨在非标准测听室进行儿童听力筛查不同年龄组的筛查阳性标准。方法采用行为测听和耳声发射相结合的方法测听。结果在安静房间,测试前被试者对耳声发射均通过的前提下,其测听结果为:1.2.4kHz最小听觉反应值0-3个月≤85 dB SPL;4-6个月≤60dB SPL.7-12月≤55dB SPL;1岁组.2岁组均为55dB SPL;3岁组≤40dB HL ;4岁组、5岁组、6岁组均≤35d BHL。结论根据0-6岁儿童在安静房间测听的最小听觉反应值,可以确定大规模听力筛查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听力筛查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听觉功能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听觉功能老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纯音测听、言语识别、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脑认知功能及P300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等多种方法,测试三部分老年人群。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人纯音听敏度减退;言语识别率下降,中枢听觉认知功能减退,镫骨肌反射阚有不同程度提高、重振耳数随耳聋加重而增多;听性脑干反应各波间期无变化;P300认知电位波潜伏期延长,波辐下降。结论 老年人听觉功能老化特点,表现出听觉系统从耳蜗末梢到听觉中枢具有泛发性退变,此点应引起老年听力康复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短纯音ABR在听力阈值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时,听觉系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称为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是AEP的一种,即声音刺激后出现的短潜伏期反应。ABR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都能记录到,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AB  相似文献   

18.
纯音测听法(续3)董玉云阈上功能测试阈上功能测试(Supraliminalaudiometry或abovethresholdmeasurement)是用听阈以上强度的声信号测试受检耳听觉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言语测听、听觉诱发反应测试、声导抗测试均用于...  相似文献   

19.
行为测听法是一类操作简便 ,反应直观 ,易于被测试者掌握的听力普查方法 ,虽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及电生理测听法高 ,但仍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测听手段[1] ,而且电生理测听法仅反映新生儿耳蜗或听神经至脑干的发育状况 ,而行为测听法则能反映从听神经至脑干到运动系统的功能。在行为测听中 ,刺激声的选择、听性行为的种类、新生儿的状态等因素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就行为测听方法中各因素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 测试方法简介自Fr ding(196 2 )用锣声测试新生儿的眼睑反应以来 ,目前 ,有不同的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有关胎儿听力缺陷产前诊断的文献及有关技术方法的发展史,主要包括应用非条件反射及电反应测听检查胎儿对声刺激的反应,以及用 B 型超声波、CT 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观察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情况。简要讨论了检查方法、诊断依据及其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