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临床观察分析氯吡格雷、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ST段回落与临床预后。方法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236例,分为联合治疗组120例和传统治疗组116例,联合治疗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同时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8h1次,共5d;传统治疗组则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ST段回落(STR),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STR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在STR组和没有STR组两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前给予负荷量的氯吡格雷其发生自发性STR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好;治疗后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其STR发生率较高(p<0.01),而有STR者比没有STR者,其住院天数、心室射血分数、心房颤动发生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等有明显差异(p<0.01)。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需要停药。结论三药合用能有效发挥抗血栓作用,控制ACS的症状,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提示STR可以作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34例)和氯吡格雷组(36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即刻300mg,随后每日1次75mg,连用7d)。结果7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13.90%)与常规治疗组(2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7d)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34例)和氯吡格雷组(36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即刻300mg,随后每日1次75mg,连用7d)。结果7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13.90%)与常规治疗组(2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7d)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王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16-2917,292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老年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患者也呈现日益上升趋势[1].非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塞(N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临床类型,其发病机制与易损型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斑块纤维帽破裂后发生血小板局部粘连聚集现象,引发血栓生成、心脏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减少,最终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出现急性心血管临床症状.结合NSTEMI的发病机制可知,NSTEMI的治疗应以抗血栓形成为主,抑制局部血小板粘连和聚集是抗血栓的关键.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凝聚,发挥抗血栓形成功效[ 2].本研究应用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2008年2月-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NSTEMI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5~2018-02期间收治的60例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胸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随访6mo心肌梗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高,胸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CKMB、hs-cTnI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血清IL-6、hs-CRP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6mo,观察组复发率3.33%(1/30)较对照组13.33%(4/30)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ASTEMI患者,疗效显著,可加快胸痛缓解,改善心肌酶谱,减轻炎症反应,且心肌梗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以该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而对照组则只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得知,研究组血管的再闭塞率、再通率及90d左右的左室射血分数等都比对照组要优许多(t=16.20、6.12、8.40,均为P<0.05);同时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惊人的100%,明显高于了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改善了病患的症状,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中均使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中还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中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发生率,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治疗前的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攀  汪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探讨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共接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治疗前服用氯吡格雷600mg,之后每日服用氯吡格雷75mg作为维持剂量;对照组58例,治疗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之后每日服用氯吡格雷75mg作为维持剂量。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5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42例,总有效率为72.4%。结论:起始服用氯吡格雷600m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起始服用氯吡格雷300mg,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统才  梁岩 《现代医院》2009,9(2):46-4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7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均用阿司匹林口服及尿激酶确诊溶栓后,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用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在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心衰、出血、死亡率等方面低分子肝素明显低于普通肝素(p<0.05);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86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的随机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A组血糖≤7.7 mmol/L,B组血糖7.8~10.9mmol/L,C组血糖≥11.0 mmol/L。结果①C组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明显高于A、B组(分别为44.6%比23.5%、29.5%,p<0.01)。②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B组(分别为8.9%比4.4%、4.8%,p<0.05)。结论合并高血糖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80例发病6~48h患者应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予阿斯匹林0.1g口服Qd×10d,治疗组追加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ml脐周皮下注射Q12h×10d。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6~48h的患者使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对100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缩短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8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qd,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qd,服药前后记录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并观察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脑梗死再发率更低。结论氯吡格雷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更明显地稳定和逆转易损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5,(5):47-49
目的观察并分析瑞替普酶(r 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单项瑞替普酶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疗效性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2、4、6 h)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性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治疗STEMI临床疗效显著,可积极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