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胆道成像: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用MR显示胆道狭窄部位和程度及扩张胆管。材料与方法:检查病人26例,其中梗阻性黄疸12例,其他病人14例。应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成像技术及三维图像后处理,对26例病人进行31次磁共振胆道成像(MRC)。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阻塞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左右肝管起始段,胆道术后病人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结论:MRC能显示胆道狭窄部位、程度及扩张的胆管,与MRI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胆道阻塞部位及原因,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比较,MRC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一种无创伤性方法,且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2.
应用螺旋CT胆道造影诊断胆管阻塞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螺旋CT胆管造影 (SCTC)诊断胆管阻塞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及ERC证实的 65例胆系疾病患者SCTC结果 ,以手术病理或 /和ERC为金标准 ,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研究方法 ,分析SCTC诊断胆系阻塞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结果 胆管显影率 89% ,诊断胆管阻塞部位及原因准确率 89% ,肝外主胆管阻塞部位、原因准确率 97% ,灵敏度92 % ,特异度 95 % ,观察者间观察符合率 93 % ,卡帕值 0 .71。结论 SCTC 3D图像结合轴位像能准确显示阻塞部位和原因 ,为胆管复合结石的术前诊断及胆系术后随访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快速自旋回波(FSE)及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对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应用FSE对35例胆道系统病变及正常志愿者的MRCP检查,其中21例行SSFSE并与FSE行对照观察:结果:仅用FSE行MRCP的14例中,9例扩张的胆管经后处理显示清楚,3例显示胰管,5例无扩张的胆道显示不满意。同时用FSE和SSFSE扫描21例,对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胆管的显示无显著差异;SSFSE对无扩张胆、胰管的显示分别是74.4%、52.4%,显著高于FSE的16.6%、0.9%,对胆囊显示二者相似。结论:梗阻性胆胰管扩张者,FSE和SSFSE均可得到满意结果,而正常无扩张胆胰管的显示,SSFSE较FSE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性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远多于远侧段阻塞,在反映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扩张范围方面CT优于ERCP,而显示病灶肿块直接征象方面ERCP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 (3D SCT PTC)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胆管扩张的患者 ,常规CT扫描图像选择穿刺胆管和针道。螺旋CT扫描从膈顶至胰腺钩突区 ,以MIP、SSD和曲面重建法合成三维胆管树影像。结果 :31例病人中 ,30例 (96 .8%)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成功。 30例螺旋CT胆系造影均显示了胆管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及范围 ,2 7例 (90 %)胆管解剖和异常在MIP和曲面重建图像比轴位图像显示清楚。结论 :螺旋CT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可避免常规X线PTC穿刺的盲目性 ,对比剂使用伊索显 ,用量少 ,并发症少 ,对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判断准确可靠 ,对明显胆管梗阻性病变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评价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结石、壶腹肿瘤、胰头癌、胆管癌及炎症患者进行MRCP成像,并对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结果(1)因梗阻部位和程度不同,MRCP对胆胰管各部的显示率为57.0%~100.0%;(2)扩张胆管表现为枯枝样、软藤样、腊肠样;(3)梗阻端呈倒杯口状、截断状、乳头状、串珠状、鼠尾状;(4)本组MRCP定位诊断率为100.0%,定性诊断率为86.4%。结论MRCP对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结合源像对结石的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对其他病变定性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综合分析CT轴位断面像、多层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影像,完成诊断。结果40例中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65条,肾动脉狭窄16条,共81条。20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21条,肾动脉狭窄17条;SCTA显示正常肾动脉22条,肾动脉狭窄16条。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S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创伤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单次激发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屏气、重T2 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二维多平面成像技术做MR胰胆管造影80 例,其中30 例为正常者,50例疑为胰胆系疾病的病人。结果:30例正常者的胰胆管和胆囊的显示率为100% 。50例疑为胰胆系疾病的病人,MRCP良好显示胰胆系病变部位及扩张的胰胆管,结合腹部常规MR,获得理想的综合影像诊断。结论:SSFSE序列MRCP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胰胆管影像学检查新技术,快速成像,图像清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技术(OCHCTC)要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6例胆系疾病患者口服碘番酸6g,12h后行上腹部快速容积扫描,获取轴面原始图像后再进行胆管系统的二维和三维重建。对患者的观察结果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平均胆管强化cT值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4.0mg/dl者,胆管显影较差或不显影。(2)23例(88.5%)患者胆管显影程度均可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17例显示3级以上胆管。3D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胆管解剖结构、梗阻部位或病变形态,弥补了横断面图像的不足,提高了诊断能力。结论 OCHCTC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胆管系统无创检查技术,3D图像可满意显示胆管解剖结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分析了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管癌45例,转移性癌26例,胰头癌6例及壶腹周围癌5例)的ERCP与CT表现,主要发现:恶怀胆管梗阻部位多位于肝外胆管近侧段;肝外胆管近侧段梗阻所致的肝内胆管重度扩张的发生率,远多于远侧段阻塞,在反映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扩张范围方面CT优于ERCP,而显示病灶肿块直接征象方面ERCP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双剂量法螺旋CT胆道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剂量法螺旋CT胆道造影(SCTC0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0例临床拟诊胆胰疾病患者用50%胆影葡胺40ml加入50%葡萄糖60ml滴注45分钟滴注开始后60 ̄120分钟内行螺旋CT扫描。图像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后处理。结果 血胆红素定量小于2mg/dl(34μmol/L),胆系显影率为100%,小于68.4μmol/L,大于34μmo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对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对胆系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可疑胆系病变患者18例。服用碘番酸后12~14h行CT扫描,并行2D、3DMIP重建。据碘番酸剂量分大剂量组(6.0g)5例,中剂量组(3.0g)10例和小剂量组(1.0g)3例。显影程度分未显影、轻度显影、良好显影和过度显影4级。造影结果与病理和/或临床结果对照。结果(1)胆管显影与碘番酸剂量有关。观察肝内胆管用量不应<6.0g,观察肝总管和胆总管3.0g基本满足要求。(2)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特别是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反映胆系功能和其通畅情况以及病变与胆管之间的关系,对胆囊阴性结石和胆囊息肉诊断的敏感度为80%,对胆总管阴性结石诊断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100%。(3)2D和3DMIP重建空间感好,是原始图像的重要补充。结论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简便、无创,是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结构和诊断胆系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对胆系手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M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CP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2例胆胰疾病患者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重T2加权技术进行MRCP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后处理。结果:22例患者MRCP成功率为100%,18例梗阻性黄疸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4例非梗阻性黄疸患者可满意显示正常胆总管及左右肝管主干。结论:MRCP能较好显示胆系解剖及病变部位与性质,创伤小,且成像技术简单,检查时间短,目前已成为胆胰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胆系成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螺旋CT胆系成像检查方法。临床应用,讨论其优,缺点,认为螺旋CT胆系成像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不足,应引起影像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胆道阻塞的CT诊断—与直接胆管造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8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作前瞻性CT诊断,并与直接胆道造影比较研究。发现胆管逐渐尖削,明显的肝外胆管壁环状增厚是良性阻塞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扩张胆管腔内CT值大于20HU对良性阻塞的判断有一定帮助。管突断伴或不伴肿块,胆管壁局根不规则增厚是恶性阻塞相对可靠且特异的CT征象。CT能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及它们汇合处解部剖及变异。比较直接胆管造影,CT对肝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的MRI、CT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胆管内生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表现。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本病18例,其中MRI检查17例,CT增强扫描11例。结果MRI检查均显示HCC肝内原发病变和胆管内生长的癌栓;CT检查除1例肝内原发病变未检出外其余病变均显示。结论HCC胆管内生长影像学上可见二类:一是原发病灶直接侵犯相邻胆管,二是原发病灶癌细胞种植在较远的胆管内形成癌栓。MRI、CT检出本病和确定诊断优于直接法胆系造影  相似文献   

18.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与超声、静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超声、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超声、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的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显示肝尾叶增大42例(95%),肝脏密度不均或呈低密度表现,19例(43%)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2例(95%)见有肝外侧枝血管,其中奇静脉扩张35例(80%),半奇静脉扩张39例(89%),下腔静脉钙化7例(16%)。超声显示38例(86%)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6例(36%)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37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16例(36%)显示有肝外侧枝血管。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23例(5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5例(11%),其余16例(36%)同时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38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4例(100%)见有肝外侧枝血管。结论:CT对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尤其是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有优势,超声则对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枝血管有优势,CT、超声和静脉造影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CT胆系造影对肝胆系统的显示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胆系造影对肝胆系统的显示规律研究张晓宏,许新复,李小 胆道系统的清晰显示一直是影像诊断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联合应用多种影像诊断方法显示胆道,也成为胆道显示的一种新方式,笔者前瞻性研究了CT胆系造影(CTC)条件下各胆管的显示状态和规律,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引导经皮气囊导管成形术(PTA)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BCS患者9例。其中下腔静脉膜型闭塞5例,节段型闭塞2例和狭窄1例;右肝静脉闭塞1例。在CDU的引导和监视下,经右股静脉分别对上述患者静脉狭窄或闭塞段进行穿刺和气囊扩张,并根据静脉内径、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决定扩张程度。结果CDU可清晰显示导管、导丝、穿刺针及气囊导管在血管中的位置,正确引导术者进行PTA治疗,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是判断PTA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结论CDU是一种引导PTA治疗BCS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