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连续性入选的3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74)及非支架内再狭窄(non-ISR)组(n=294)。应用Cox’s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SR组较non-ISR组具有更高的VLDL-C、TG、UA、病变血管数目、多支病变、SYNTAX评分及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史,non-ISR组具有较高的饮酒史。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DM),DES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LDL(HR=1.85,95%CI=1.24~2.77,P=0.002)、UA(每增加50μmol/L,HR=1.19,95%CI=1.05~1.34,P=0.006)、SYNTAX评分(每增加5分,HR=1.34,95%CI=1.03~1.74,P=0.031)、既往PCI病史(HR=3.43,95%CI=1.57~7.80,P=0.003)。结论:研究提示VLDL-C、SYNTAX评分、血尿酸水平、既往PCI病史是DM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EST)的危险因素。方法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08—2018年行DES置入的患者共有20 518例,回顾性选取97例明确EST患者为EST组,按照年龄、性别和危险因素相近似的原则,选取194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围术期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ST的危险因素。结果 DES置入术后EST的发生率为0.5%(107/20 518),病死率为23.4%(25/107)。291例患者中,男性127例(43.6%),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68.1±8.2)岁。两组的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纤维蛋白原、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多枚支架串联、支架≥30 mm、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未高压后扩张及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多枚支架串联、支架长度≥30 mm、未应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未高压后扩张是EST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其中直径≤2.75 mm的小血管病变是最强的预测因素(OR=6.37,95%CI:2.51~11.86)。结论 EST有多种危险因素,需规范介入操作及加强围术期抗栓治疗,尤其是小血管及弥漫病变需要多枚支架串联的患者,应选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且行高压后扩张,防止支架贴壁不良,减少ES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药物涂层支架较金属裸支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但随着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药物支架术后亦有10%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与介入手术操作和涂层药物、支架本身等有关,多发生支架内局限性狭窄,亦有弥漫病变,最佳治疗手段尚存在争议,再次药物支架置入及血管内放射治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尽管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大大地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正在不断地被发现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期间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分析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支架情况、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等情况;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收缩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尿酸、靶病变直径、靶病变长度及Th1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支架直径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OR=1.925,95%CI:1.108~3.346)、纤维蛋白原(OR=1.401,95%CI:1.034~1.898)、三酰甘油(OR=1.338,95%CI:1.007~1.777)为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及三酰甘油均可能增加CHD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并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术后发生ISR的时间是否大于1年分为早期ISR组与晚期组。比较两组组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 早期ISR组入选患者80例,晚期ISR组入选患者124例。早期ISR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对63.7%,P<0.01);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病变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ISR组(30%对15.3%,P<0.01),其中早期ISR组TLR明显高于晚期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对12.1%,P<0.01)。结论 DES治疗ISR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组病变TLR发生率高于晚期ISR组。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和造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4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男性328例,女性88例,共置入支架470枚,按照CAG结果分为再狭窄组59例和无再狭窄组357例,平均造影随访时间(7.91±2.37)个月。结果再狭窄组CAG示61枚支架发生再狭窄(13.0%),女性、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史、慢性闭塞(CTO)病变病史、最大球囊释放压力、置入支架长度与术后再狭窄相关(P<0.05);置入支架血管直径与再狭窄高度相关(OR=0.61,95%CI:0.43~0.82,P< 0.01)。结论女性、既往CABG病史、CTO病变、血管直径、置入支架长度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史等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2个月常规复查冠脉造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ISR,他们被分为ISR组(24例)和非ISR组(184例),比较2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1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造影随访结果其中术后48例患者中的56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再狭窄患者123例,133支血管作为对照组。先采用Pearson卡方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狭窄程度>90%(χ24.71,P0.03)、支架直径≤3 mm (χ227.92,P0.00)、病变长度>15 mm(χ24.67,P0.03)、残余狭窄>5%(χ210.05,P0.00)、吸烟患者(χ24.78,P0.03)、糖尿病患者(χ24.72,P0.03)和术后不规范抗凝(χ26.70,P0.01)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直径≤3 mm (OR4.34, 95%CI: 2.01~8.38,P0.02)、残余狭窄>5%(OR2.2, 95%CI: 1.56~4.88,P0.03)和术后不规范抗凝(OR1.88, 95%CI:1.21~3.68,P0.04)是影响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置入支架直径≤3 mm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高于支架直径>3 mm患者(HR3.53, 95%CI:2.08~5.99, P0.00)。结论 置入支架直径较小、残余狭窄较重且术后抗凝不规范的患者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人群,应加强监测,规范抗凝,降低其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13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173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患者停药2 d后进行检查,指标包括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记录血糖控制情况、病变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支架置入情况(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血糖控制率低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直径小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长度短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支架数量多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病变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OR=2.648,95%CI(1.723,3.977)〕、纤维蛋白原〔OR=3.657,95%CI(1.569,7.885)〕、三酰甘油〔OR=4.524,95%CI(2.647,12.02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控制〔OR=0.524,95%CI(0.203,0.947)〕、支架直径〔OR=0.501,95%CI(0.142,0.995)〕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支架直径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样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明确诊断冠心病且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并随访的827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与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特征、病变特征、术中操作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27例患者(698例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中共植入支架1 247支,226支(LAD 94支,LCX 64支,RCA 68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 021支(LAD 539支,LCX 218支,RCA 264支)支架内未发生再狭窄。单-病变支架数量(P=0.000,OR=2.534),支架直径(P=0.000,OR=5.456),支架长度(P=0.024,OR=1.594)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病变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3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的结果,分为再狭窄组(79例)和无再狭窄组(241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支架越长、支架直径越小,越易发生ISR(P<0.001).血脂对IS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6):523-526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连续接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并且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39例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139例患者(男性114例,女性25例)221处病变完成随访。其中C型病变94处(42.5%),完全闭塞病变42处(19.0%),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26.53±14.72)mm,平均参考血管直径(2.80±0.43)mm。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变的复杂程度基本相当。DES组的参考血管直径比BMS组小[(2.71±0.41)mm比(2.98±0.53)mm,P〈0.001]。6个月后随访,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10.6%比38.6%,P〈0.001)和病变内晚期腔径丢失[(0.24±0.56)mm比(0.91±0.77)mm,P〈0.001]明显低于BMS组。DES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BMS组(8.6%比30.0%,P〈0.001)。DES组有4例晚期支架内血栓。结论 本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16.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和不断优化已经大大提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随着病例复杂性的增加和DES的超适应证应用,术后再狭窄率正逐年上升。因此,当前DES时代下,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主要就DES置入后IS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药物洗脱支架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的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DES总的再狭窄率已经在10%以下.但DES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随着以Cypher(Cordis公司, Johnson & Johnson)和TAXUS为代表的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临床,在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和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预后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1,2],但是,药物洗脱支架在高危复杂病变中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