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和以EMT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心脏纤维化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导致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化为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以及心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介导Ca2+内流来调节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中TRP通道除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外,同时参与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对心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TRP通道作为治疗心脏纤维化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肺纤维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muscle actin,α 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3,4]。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2]…  相似文献   

4.
心肌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晚期表现。整合素β1作为一种跨膜黏附分子,在"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进行力学信号和生化信号的双向转导,传递着促进纤维化和保护心肌组织的双重信息,进而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分泌等导致心肌纤维化的关键性细胞事件。现就整合素β1及其相关蛋白在上述细胞事件中发挥的信号传递机制做一综述,并探讨以整合素β1及其相关蛋白为靶标的心肌纤维化治疗契机。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hroh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纤维化,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结局。本质上,肾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和沉积为特征的过程。产生基质的细胞活化是肾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生理情况下,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产生适量的胶原基质充填肾单位、血管和肾被膜之间的空隙。随年龄增长肾脏体积逐渐增大,成纤维细胞主要起肾间质重塑作用。当损伤及炎症因素持续存在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新合成的成纤维胶原成分在肾组织沉积。此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要的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肾纤维化早期,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居于首位。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多种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纤维化有关,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1]。在心肌受损时,心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主要表现为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型并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病理性细胞外基质重构的过程,其特征是胶原代谢紊乱,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过度弥漫性沉积[2]。最初,细胞外基质沉积是一种适应性、保护性机制,但是过度和持续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会导致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包括心室扩张、心肌细胞肥厚和凋亡,组织顺应性下降,最终加速心力衰竭进展[3]。因此,寻找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并阻止纤维化过程,对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颖  戴夫  彭琼  甘惠中 《胃肠病学》2013,(8):503-505
肠壁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BD)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其是一个慢性进展性过程,特点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导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壁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慢性炎症与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转化(通过EMT和EndoMT)、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肠壁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为寻找新的IBD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肺功能的丧失.本文主要对TGF-β在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星状细胞株IG12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肝星状细胞株IG12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大鼠ALR原核表达质粒PGEX2T-alr,转导XL-1经IPTG诱导ALR表达,用SDS/PAGE纯化获得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利用胶原酶灌注梯密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建立大鼠肝星状细胞株IG12。于体外观察rALR及IG12及大鼠成纤维细胞株WFB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结果 rALR可显著抑制IG12的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但对大鼠成纤维细胞株WFB的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WFB产生细胞外基质。结论 原核细胞产生的rALR具有生物学活性,它能抑制大鼠肌纤维样细胞IG12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对鼠成纤维细胞株WFB的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WFB产生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 ,是以上皮细胞损伤及基底膜脱落、间质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肺泡气体交换单位重塑为特点的一种肺部疾病。由于气体交换单位进行性丢失,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它的病因至今未明。传统观点认为,慢性炎症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肺部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近来大量研究显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纤维化形成可以独立于炎症而发生,临床抗炎治疗收效甚微,这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成纤维细胞灶的形成提示IPF病理变化中肯定存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整体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疾病逐渐成为医疗难题,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可严重影响预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心肌间质内细胞外基质(ECM)蛋白沉积有关[1].研究表明,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房颤)的持续性密切相关[2].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调节钙...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降解与沉积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状态.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分泌细胞外基质、过度的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Wnt/β-catenin通路参与器官纤维化的机制并没有被明确,但已有文献报道Wnt信号通路参与到器官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均有研究证实Wnt/β-catenin通路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肝纤维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倪金良 《胰腺病学》2003,3(4):240-242
炎症发生后启动器官的修复、再生机制 ,急性胰腺炎(AP)也是如此。轻型 AP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可以完全恢复 ,它的再生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的一过性活化、增殖、分泌 ,细胞外基质 (ECM)的沉积、重构 ,以及腺泡细胞的复制。再生早期有坏死腺泡细胞形成的一过性管状复合体 ,并有短暂的纤维细胞增生、ECM沉积 ,这些均为纤维化的表现 ,但随着再生的进展 ,这些结构连同再生的腺泡逐渐向正常结构演化。重症 AP亦存在再生现象 ,然而胰腺的结构与功能一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常表现为实质细胞 (腺泡细胞 )再生少而间质细胞过度增生 ,ECM大量沉积 ,最后…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内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在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的作用下,肝星状细胞从富含维生素A的静息细胞表型转变为具有增殖性、分泌性的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活化后如何维持其致纤维化的特征,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更多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和策略。这里主要将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弥漫性过度沉积性疾病,无假小叶形成,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沉积。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Myofibroblastic-like cell,MFL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F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肝细胞和其他肝非实质细胞旁分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激活HSC,活化的HSC增生,合成细胞外基质;同时表达部分细胞因子(自分泌),共同参与调控过程。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α_2-巨球蛋白也相应发生变化,最后导致ECM过度沉积,形成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各种因素启动的增殖性疾病,肺纤维化的基本病理过程为:持续性炎症、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该病的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和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以及由这些类型细胞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沉积.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在早期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炎症和细胞损伤激活了肺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并引起其过度增殖的结果.但临床抗炎治疗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未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的事实,使研究者对上述理论产生怀疑.Willis等的研究结果使人们认识到肺间质纤维化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炎症过程,而是一个非正常的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骨髓间质超微病理特点。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活检组织。结果:所有患者髓窦、造血岛和血管关系紊乱,成纤维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胶原积聚和不定形细胞外基质增多相关。白血病患者骨髓同时存在白血病细胞增生和破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红细胞凋亡显著,嗜酸粒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晚幼红裸核增多,巨噬细胞吞噬活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嗜酸粒细胞和巨核细胞释放大量致密颗粒。结论:血液病患者骨髓结构紊乱,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细胞外基质积聚相关;纤维细胞的多克隆增生和纤维化可能继发于大量血细胞破坏和活性物质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用于窦周间隙静止的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变为激活状态,继而增殖,合成ECM.因此认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其他如肝静脉区成纤维细胞和骨髓源性肌成纤维细胞也是某些肝纤维化初期的主要纤维原性细胞.目前认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药物旨在通过抑制HSC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和防止ECM沉积的干预性治疗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已取得疗效,但人类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