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诚教授在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病和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机制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临证时强调病证诊断的重要性、突出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重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以及重视针灸治疗肥胖病机制研究,反映其针灸治疗肥胖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定义及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统一的共识。既往研究表明,针灸对高血压病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针灸对该病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对未来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及进行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小燕  韩旭  余芝  徐斌 《世界中医药》2023,(17):2536-254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胃肠道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治疗一直为临床所重视。目前研究表明,针药结合较单纯用药及单纯针灸具有明显优势,但大多属于临床小样本观察,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发病所涉及到的炎症因子包括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和蛋白质成分。炎症因子介导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重要发病机制。针灸对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有良好调节作用,可通过一系列作用机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从而有效改善IR及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文献的统计,梳理其选穴规律及刺灸方法,特别是对耳针疗法进行总结,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学机制。结果:耳针疗法是临床常见的降糖方法,其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显著且优势独特,临床取穴以内分泌、胰、三焦、胃、脾为主,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达到降糖的效果。结论:耳针疗法作为针灸中常用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方案尚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阐述了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与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病及针灸作用机理,提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广阔前景.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体现近10年来针灸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概况,反映针灸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特色及优势。从针灸辨证论治、选经取穴特点及疗法特色三方面总结分析,揭示了针灸防治糖尿病具有疗法多样、疗效肯定的优势,和良性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进一步提出了针灸宜分期论治,灵活运用各特色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糖尿病发病发展。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一半以上,轻者可致骨折风险增加,重者可致骨骼畸形甚至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家庭关系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涉及糖代谢、骨代谢双系统,发病机制复杂,牵扯因素众多,而目前的研究过于碎片化,系统性研究不足,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系统化了解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措施,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丰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内分泌疾病,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针灸治疗对胰岛素有良好的双向调整作用。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文献统计分析,将针灸处方特点加以总结,归纳出临床主穴选取和主要疗法的规律,将有助于指导针灸临床以提高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社会人群中逐渐升高,进而导致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一种危险疾病。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涉及到人体生物代谢分子层面,增加不少对其研究的难度,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截至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细胞因子作用因素、炎症作用因素、糖脂代谢异常因素等,均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华医典》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古代医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药应用规律,总结临床典型性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动物模型作为开展基础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深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动物研究进展迅速,为阐释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提供证据支持。该文就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的疾病。其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目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其中穴位埋线疗法因其方便且疗效突出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喜爱。现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近年来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研究将近5年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针灸主要是通过调节高血糖状态、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胃肠平滑肌、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对糖尿病胃轻瘫产生治疗作用,同时本文也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糖尿病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灸治疗糖尿病概况吴琛(江苏省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5006)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针灸疗法糖尿病综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将近十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神经病变 ( Diabelic Neurop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致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临床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而针灸对其有独特的疗效。现将针刺治疗的 DN35例与肌醇治疗的 30例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17.
庆方  谭海荣  潘竞锵 《针刺研究》2004,29(4):299-303,309
综述近年针灸在实验性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相关性疾病 (EMA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资料表明 ,针灸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管、神经、视网膜病变等 ) ,以及改善Ⅱ型糖尿病及EMAD的胰岛素抵抗 (IR)作用 ;并对针刺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作用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长时间的不可缓解的疲劳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群,目前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但多集中在免疫改变,神经-内分泌失调,代谢失衡,心理认知障碍四方面,特别是免疫相关机制研究方面。有研究者发现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在改善CFS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自身免疫方面有关键功用。该文将着重介绍目前CF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针灸推拿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以助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袁静  徐娇龙  吴穹 《河南中医》2023,(3):481-486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生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胆汁酸代谢受阻等途径,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研究均证实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对肠道菌群均有调节作用,干预机制多从减少有害菌增殖、提高有益菌水平等方面考虑。但由于中药药物有效成分较多,其特异性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尚未明晰,现有针灸推拿的相关研究均未阐明其调节肠道菌群可能的作用机制。今后相关的研究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中药的哪些成分发挥了调节菌群作用、是否有特异性菌群、动物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临床、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有何特点等问题。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血糖异常,血糖异常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二者互相影响,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理应重视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国内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南中,尚未纳入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手段,中药、针灸等可作为防治糖尿病、稳定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糖调节异常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经过合理的干预可以大大提升转归的几率,其在糖尿病发病和早期治疗过程中逐渐被重视。糖调节异常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通过中医中药干预,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胰岛素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而且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有效用于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对于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发病具有重要价值。兹将近年来复方中药和中医外治法用于改善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