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3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经症状积分、PGF2α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加味温经汤内服;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艾灸结合以温经汤为主方的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宋伟  程敏 《山西中医》2021,(2):44-4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梅慧 《广西中医药》2014,37(4):26-27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消炎痛片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消炎痛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纳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考克蓝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2篇,共971例患者,结果显示:合并OR值为4.51,95%可信区间CI(3.03,6.72),Z=7.4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01),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1.1%,对照组为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复发率低于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减轻。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良方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轻度有效率为83.33%,中度有效率为94.11%,重度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轻度有效率为71.43%,中度有效率为86.67%,重度有效率为62.5%,两组各程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温经汤配合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温经汤口服联合中药热奄包外用。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治疗组痛经症状轻度率、治疗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1,2,3个周期后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随访10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4%,对照组复发率为3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温经汤配合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痛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热敏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经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101例肾虚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51例予以地屈孕酮+温经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经期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对照组为8.00%(4/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经期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经方结合砭石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痛经方结合砭石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方结合砭石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稳定。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探究温经汤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9例,辨证分型均为寒凝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西药组给予去痛片、可待因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温经汤治疗,对比2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症状积分(5.87±1.02)分明显低于西药组(6.53±0.78)分(P 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西药组78.13%(P 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 0.05);中药组复发率为6.15%低于西药组23.44%(P 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经汤治疗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十七椎及双侧次髎穴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8%和78.1%,对照组分别为85.2%和5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6%和68.8%,对照组分别为70.6%和38.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埋线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继红  赵文武 《新中医》2018,50(8):167-16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中医症状、痛经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3.3 3%,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治疗组治愈率3 3.3 3%,对照组治愈率17.24%。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痛经持续时间均缩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