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痰湿体质作为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痰湿人群的健康管理对于慢病防控至关重要。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建立在治未病理念基础上的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模式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阐述了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痰湿人群健康状态监测及慢病诊疗模式,为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佛山退休人群进行体质辨识,了解佛山退休人群体质分布状况,以期为下一步进行中医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我院开设的"治未病"诊室进行就诊的1000例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查问卷填写和舌脉信息采集,而后将结果汇总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1000例佛山退休人员中平和质占5%(50/1000),气虚质占42.5%(425/1000),阳虚质占6.2%(62/1000),阴虚质占9.7%(97/1000),痰湿质占8.8%(88/1000),湿热质占16.3%(163/1000),血瘀质占4.3%(43/1000),气郁质占3.9%(39/1000),特禀质占3.3%(33/1000)。结论:本研究中排名第一位为气虚质,第二位为湿热质,第三位为阴虚质。运用"治未病"理论对佛山退休人员的体质进行辨识,了解了其体质类型的特征,揭示了其病变的反应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退休人员体质偏颇,预防慢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杭州市职业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为职业人群制定相关的中医体质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以改善职业人群体质状况,从"治未病"角度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由调查员对在职人群进行询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干预策略。结果:平和质296人,占32.17%;8种偏颇体质624人,占67.83%;其中阳虚质218人,占23.70%;其他依次为气虚质102人,痰湿质93人,湿热质90人,阴虚质51人,血瘀质33人,特禀质25人、气郁质12人。结论:职业人群偏颇体质存在情况较明显,应该通过相应的体质调理方案,给予干预以提升健康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质分布特点,为体质干预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体检的863例患者,首先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后通过"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操控系统"进行体质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偏颇体质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63例患者中,亚健康状态661例(76.6%)。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占慢性疲劳综合征体质分布的前3位,人群亚健康状态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此类体质者(P0.05);男性与女性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分布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湿热质分布男性比女性高;30~40岁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几率较别的年龄组大;气虚质、气郁质是所有年龄段的主要体质。结论:不同体质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人数分布存在差异;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气虚体质最为多见;女性人群中以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人数分布存在差异,气虚、气郁体质存在于每个年龄段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80例,均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把患者分为九种体质,平和质不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实行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辨体施膳指导、中医保健干预相结合的"治未病"健康管理,1年后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湿热质所占比例最高,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 1%、25%,其次气郁质占比分别为16. 5、20. 2%。两组患者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头晕、头痛所占比分别下降至30. 6%和22.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运用于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可提高患者预防保健的自我效能,有效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355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胃肠癌和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肿瘤患者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随机抽取355例胃肠癌和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应用最大得分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分析肿瘤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7.46%,8种偏颇体质占82.54%;胃肠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分别占23.98%、23.39%;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42.93%),其次是阳虚质(15.76%)。结论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辨体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长沙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干预体质偏颇人群工作经验积累,探讨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未病干预、回访等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管理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使其不生病、晚生病、少复发;发展与完善该模式,是突出中医医院优势特色,解决目前医疗问题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陈国姿  周玉蒙  姚志城 《新中医》2016,48(2):108-11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65岁以上常住社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临床常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尿酸代谢异常等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参考和依据。方法:查阅龙岗区116家社康中心4944例老年人参照《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体质辨识记录表及体检报告,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阳虚质和平和质人群类型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分布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人群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分布最多,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阴虚质、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脂代谢紊乱人群在气虚质、平和质中分布最多,脂代谢紊乱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瘀血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代谢异常人群在阳虚质、气虚质中分布最多,尿酸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布构成比不同。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活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有不同慢性病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1902人,占18%,8种偏颇体质8691人,占82%,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现场调查,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提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有助于为老年人开展"中医治未病",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在养生治未病方面,强调不同的体质特性和类型具有不同的饮食宜忌,如五味“偏嗜与宜忌”理论,注重养生保健的个体体质的差异性。提出辨体施养、辨体施护的理念,如现在广州、浙江等地已经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就是将中医体质辨识纳人体检范畴,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及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00例昆明市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情况以及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体质构成。方法以长期居住在昆明某社区部分老年高血压病人为问卷调查对象展开横断面调查,审查、核实过的问卷资料采用EpiData平行双录入,不同体质构成差异采用χ~2检验对比。结果调查对象中有56.84%的二级高血压病人,600例高血压病人的体质指数以正常和超重居多,占40.83%和34.50%,女性占比为52.50%,略超男性。而且不论性别,高血压病人的中医体质构成主要集中在阴虚质(24.67%)、痰湿质(17.50%)和气虚质(15.17%),所有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χ~2=11.28,P=0.19,即无论男女高血压病人,他们的中医体质分布状态整体趋同。结论该社区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应不分性别的侧重防治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人群,老年群体尤其应注意休息,关注气血调理,保持清淡饮食,同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为主导,将高血压防治实践中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及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治未病门诊患儿中医体质类型信息并提供相关调养建议,为推进岭南地区小儿治未病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来自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儿科小儿治未病专科门诊病例共291例,根据小儿出生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体质表现、形体特征、心理性格特征、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有关家庭情况,判断体质类型,制定体质报告表,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九种体质类型中,以脾虚型、肺虚型及脾虚湿滞型为主,分别为43.6%、21.6%和18.2%;整体就诊患儿中,男性占59.5%,女性占40.5%;就诊患儿年龄集中在1~3岁及4~6岁年龄段,分别为35.4%和39.2%;体质调理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达81.3%。结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是小儿治未病服务的集中人群,我科九种小儿体质分类法具有岭南特色,临床使用满意度较好,可为岭南地区小儿体质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頔  孙斐 《环球中医药》2016,(4):443-445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3.7%,偏颇体质占76.3%。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人数比例最多(16.7%),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4.0%)、痰湿质(10.6%)、湿热质(9.6%)、阴虚质(9.1%)、瘀血质(6.9%)、气郁质(6.7%)、特禀质(3.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门头沟区中青年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状况,发现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体质状况有差异性,有助于针对门头沟区居民体质状况调整体质调养方案,提高门头沟区居民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广西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的标准化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1238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02例,偏颇体质为1136例(占91.76%)。偏颇体质中气虚质395例,阳虚质297例,阴虚质69例,痰湿质234例,湿热质33例,气郁质57例,瘀血质31例,特禀质20例。结论:9种体质类型在广西地区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可为今后在本地区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学说、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措施完成痰湿体质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健康筛查、慢病门诊、慢病体检、慢病风险评估、慢病干预、诊后随访等为一体的慢病诊疗模式,进一步构建健康管理及慢病防控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中以慢性病代表人群为示范,开展中医健康状态监测及干预技术评价研究,规范中医慢病防控的干预方法,形成痰湿人群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监测、疾病风险预警监测及慢病管理防控监测系统,最终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的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到家庭、社区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课题对福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布调查,旨在探讨高脂血症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以期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导,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60岁体检者420例,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中医体质。结果:420例高脂血症患者偏颇体质较高的依次是痰湿质、阳虚质,分别占17.86%、10.48%,湿热质排第三,达到10.00%。结论:阳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可能是福州地区人群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可多关注血脂变化,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和经络俞穴按摩保健等.同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总的理念就是“未病先防是硬道理,辨体质、分人群、治未病”.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体质为本.体质平和是健康之源,而体质偏颇则为百病之因.进入寒冬,对于阴阳气血偏虚者来说,膏方调补养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对应分析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考察广州某高校教职工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预防亚健康和疾病、提高教工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9年全校教职工体检之际,抽取276名教工进行中医体质、亚健康状况和基本人口学资料调查。结果:高校教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平和质占18.84%,痰湿质占17.03%,阳虚质占16.30%;健康人群占15.22%,亚健康人群占70.65%,患病人群占14.13%;平和质人群较其他人群更加健康,阳虚质、瘀血质和痰湿质人群比较容易出现亚健康,气虚质和其它体质人群容易出现疾病。结论:高校应该结合教工的中医体质类型,特别对病理体质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本次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客观了解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从而为本地区中医"治未病"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有效手段。方法:将南充市中医医院从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的健康者和患病者4440例中医体质辨识中,筛选出1615例独立体质者(只有一种体质不兼夹其他体质)作为研究样本,运用χ2检验比较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本地区独立体质中平和质占72. 94%,已知8种偏颇体质占27. 06%,居于前3位的是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结论:本地区作为三线城市,偏颇体质呈现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的分布规律,这为制定适合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养生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对提高本地区人群的健康素质和生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