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与常规针刺对比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隔姜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埋线隔姜灸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每周治疗1次;隔姜灸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每3天治疗1次,均连续1个月。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和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临床症状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和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CD_4~+/CD_8~+、NK%、CD_3~+%、CD_4~+%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血清CD_4~+/CD_8~+、CD_3~+%、CD_4~+%均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后,埋线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调节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总积分及大便性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部冷痛、晨起泄泻、形寒肢冷、腰膝痠软、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诸多不适症状,以及患者大便性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积分(FS-14),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疲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扶阳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以脾肾阳虚辨证取穴为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百会、内关(双侧)、气海、关元等。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疲劳量表-14(FS-14量表)及脾肾阳虚症状分级量化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疲劳及脾肾阳虚症状(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疲劳及脾肾阳虚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结论: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老十针"腧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FS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过程中共脱落8例。老十针组26例、隔姜灸组28例、逍遥散组28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各组IL-6水平、疲劳和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老十针组证候积分最低(P﹤0.05)。老十针组IL-6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1);且老十针组IL-6水平低于隔姜灸组、逍遥散组(P﹤0.01)。各组疲劳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或P﹤0.05);组间比较,老十针组疲劳量表评分低于隔姜灸组(P﹤0.05),各组组间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十针热敏灸治疗肝郁脾虚型CFS可明显提高患者IL-6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及疲劳、焦虑、抑郁状态,较单纯隔姜灸、中药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客观评价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心理、饮食治疗及西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隔姜灸疗法为腹泻型I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经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中年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年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联合经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疲劳量表-14评分、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疲劳量表-14评分、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和血清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经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中年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八珍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八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八珍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有效率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颈源性眩晕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10 mg及肌肉注射异丙嗪0.5 mg治疗,观察组采用薄氏腹针加神阙穴隔姜灸疗法。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两组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薄氏腹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督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督灸治疗,对照组26例予普通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症状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FS-14评分及腰腿痠软、气短懒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基于"四海"理论针刺与针刺背俞穴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基于"四海"理论选穴足三里、大椎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针刺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积分(FS-14)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四海"理论选穴针刺与针刺背俞穴对于肺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相当,但基于"四海"理论选穴针刺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积分的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  相似文献   

12.
杨丽洁 《四川中医》2013,(11):128-130
目的:观察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7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足三里烧山火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27例。),治疗3个疗程。结果:(1)两组间疾病疗效比较: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常规针刺对照组有效率为88.89%。(2)治疗后两组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疲劳程度、缓解中医脾肾阳虚症状方面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针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气滞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气机升降法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逍遥散方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5周后计算治疗前后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疲劳严重度积分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气机升降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气滞证患者的症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配合护理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穴位隔药灸治疗与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20.7%,对照组为4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提高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瑶医火攻疗法,对照组3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治疗组在治疗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上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型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证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风痰瘀阻证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复方组和隔姜灸组,每组29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复方组加用牵正复颜饮治疗,隔姜灸组加用隔姜灸治疗,联合组则加用隔姜灸+牵正复颜饮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P和FDI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主症、次症和舌脉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H-B分级及FDIP和FDIS评分均显著优于隔姜灸组和复方组(P均0.05),隔姜灸组和复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组和隔姜灸组(P均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证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颜面表情肌群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采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α-酮酸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BUN、SCr、U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PAL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BUN、SCr、U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脾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治疗组取邵氏三穴五点进行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是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针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穴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穴配合神阙穴隔盐隔姜灸对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