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37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发组(n=29)和对照组(n=10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29例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8例,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是否独居、心力衰竭、首次手术、体质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脉病变支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脉病变支数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消化道大出血(MGH)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择期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39例。根据择期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MGH分为两组:MGH组(n=47)和非MGH组(n=419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后的MGH事件及死亡率。结果随访1年,MGH的发生率为1.11%(47/4239)。MGH组患者术前使用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的比例显著高于非MGH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后MGH的独立危险因素为75岁(OR=1.25,P=0.031)、贫血(OR=1.18,P=0.037)、消化道出血史(OR=1.49,P=0.005)和慢性肾功能不全(OR=2.27,P=0.001)。随访1年后,MGH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MGH组(6.4%vs 3.2%,P0.001)。结论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和肾功能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并注意积极纠正贫血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07/2016-01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出血组)和未出血患者57例(未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其中胃癌6例,消化系溃疡17例,胃黏膜病变7例,缺血性肠病5例,结肠癌4例,其他11例,正常6例.急诊PCI手术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消化性病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使用抗凝药物、Ⅱb/Ⅲa受体拮抗剂、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显著,与术后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消化性病史、合并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降低是影响急诊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消化性病史、合并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降低是影响急诊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设为实验组,另74例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肌酐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中使用抗凝药和合并消化道病史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60 kg(OR=1.33)、年龄≥50岁(OR=1.34)、肌酐清除率80 m L/min(OR=1.18)、抗凝用药(OR=1.35)及消化道病史(OR=1.23)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肌酐水平低、体重轻、年龄大、抗凝药物史是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若临床上合并以上一种或多种临床特征,应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5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6个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因冠心病收治入长征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的患者1228例,其中男性936例,女性292例,年龄30~92岁(60±10岁)。按年龄分为≥75岁组(n=261)和75岁组(n=96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相关治疗数据及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慢性肾衰竭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既往卒中比例、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比例、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pro-BNP升高,RCA和LAD病变比例、三支及以上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比例、钙化病变比例、长病变比例增加,桡动脉入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院内死亡、出血相关并发症、造影剂肾病、PCI术中心肌梗死、PCI相关心力衰竭比例增加,术后6个月全因死亡比例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3.677,95%CI:1.561~8.622)、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OR=4.086,95%CI:1.733~9.636)、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OR=9.286,95%CI:3.864~22.316)、既往卒中史(OR=3.517,95%CI:1.524~8.116)与高脂血症(OR=4.996,95%CI:1.278~19.530)是PCI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PCI术后并发症更多。吸烟、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患者PCI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Ep EF)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AMI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HEp EF分为心衰组(n=35)和非心衰组(n=8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发生HEp EF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 TLT-1)、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HEp EF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衰组血清s TLT-1、c My BP-c、CX3CL1、NLRP3水平高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TLT-1(>565.13pg/m L)、c My BP-c(>88.55μg/L)、CX3CL1(>1748.02ng/L)、NLRP3(>10.21μg/L)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于本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109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按照相同的排除标准选择非透析、年龄≥65岁的研究对象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研究组患者再分为糖尿病组(62例)和非糖尿病组(47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营养不良、低钙、高磷血症、使用低分子肝素、使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及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与消化道溃疡出血风险升高独立相关(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营养不良、SHPT、高磷血症、高剂量低分子肝素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消化道溃疡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组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疾病、贫血、SHPT、营养不良、高磷血症、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术治疗患者312例,根据肝功能、胆道造影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术后ITBL的发生,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312例接受肝移植术患者原发疾病以原发性肝癌为主(占45.8%),术后发生ITBL者37例(11.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入血浆的量(OR=1.2,P=0.01)、术后1周肝动脉阻力指数(RI,OR=8.9,P=0.03)、急性排斥反应(OR=7.0,P=0.02)、冷缺血时间≥11.5 h(OR=1.1,P=0.01)为影响患者发生ITB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ITBL,需针对诱发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以提高肝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来我院接收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研究分析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对高风险患者给予术后个性化监测和预测,并改善术后管理系统,可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应准确分析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落实护理对策,以便巩固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ACS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发生MACE的A组和未发生MACE的B组,对促发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1年和术后2年内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30%和15.51%。2年内老年ACS患者术后的MACE的发生率高达2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性别、独居、首次PCI、体质指数(BM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冠脉病变支数、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TC、LDL-C、HDL-C及白细胞计数是导致老年ACS患者行PCI后MACE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较高,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助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P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72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5岁及以上老年结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ACE发生情况,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衰)/心功能不全等,分为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n=390),按术后是否发生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n=69)和非休克组(n=321),收集住院电子病历信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药物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休克组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高于非休克组(P<0.05)。休克组女性、并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术后TIMI血流<3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cr、hs-CRP、并发心房颤动及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的Scr、hs-CRP,并发心房颤动或恶性心律失常是急诊PCI术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在早期识别这类高危患者并及时调整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所有住院的≥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等,分析其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住院(13.2±6.8)d,年龄(76.7±9.2)岁,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56例(发生事件组),发生率为13.4%,其中因心脏事件死亡3例,死亡率0.72%。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62例(未发生事件组)。2组患者异常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90 g/L、血清白蛋白≥33 g/L、B型脑钠肽前体≥450 pg/ml、全身麻醉、术后电解质紊乱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史(OR=13.58,95%CI 10.12~21.39;P0.01)、合并≥4种内科基础疾病(除心血管系统)(OR=5.28,95%CI 1.21~15.25;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OR=4.01,95%CI 3.24~10.34;P0.01)、年龄≥70岁(OR=2.86,95%CI 1.05~7.55;P0.05)、血清白蛋白33 g/L (OR=2.61,95%CI 1.23~5.51;P0.01)、血红蛋白90 g/L(OR=1.81,95%CI 1.03~6.21;P0.01)、术后电解质紊乱(OR=1.11,95%CI 1.02~2.34;P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给与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并探究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60例ACS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检查、手术情况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ACS患者行PCI术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对PCI术后抑郁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患者术后伴抑郁者(SDS≥50分)共51例(31.8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分别为9例(5.63%)、29例(18.13%)、13例(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居、病变血管支数三支及以上、BDNF降低、5-HT降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差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5~3.900,P<0.05或<0.01);血清BDNF、5-HT预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0.930。结论:老年ACS患者行PCI术后有一定抑郁发生率,尤其是独居、病变血管支数多、BDNF降低、5-HT降低、社会支持水平低、睡眠质量差者需警惕术后抑郁可能,且血清BDNF、5-HT对PCI术后抑郁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术前2d和术后2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2周HAMD评分≥7分者40例(抑郁组),其余为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的ACS患者较易出现PCI术后抑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45例,均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男性123例,女性122例。依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发生心脏事件组(n=55)和未发生心脏事件组(n=190)。收集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手术资料、病史、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围手术期心脏事件为结局事件,包括术中及术后(仅限住院期间)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跳骤停等。结果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比较,发生心脏事件组冠心病病史、METs≤4、ST段压低≥0.05 m V的比例以及术中输浓缩红细胞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OR=4.672,95%CI:1.648~12.990),METs≤4(OR=2.727,95%CI:1.079~6.892),ST段压低≥0.05 m V(OR=4.642,95%CI:1.865~11.557),术中输浓缩红细胞(OR=7.102,95%CI:2.791~18.073)为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预测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693、0.656、0.672。结论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冠心病病史、METs≤4、ST段压低≥0.05 m V、术中输浓缩红细胞,冠心病病史预测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确立其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将PCI术后2年内发生MACE者作为观察组(45例),未发生MACE者作为对照组(95例),并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预测其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脂蛋白a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吸烟史在MACE组所占比例明显升高,MACE组较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普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OR=1.069,95%CI:1.012~1.13,P<0.01)、糖尿病(OR=4.224,95%CI:1.323~13.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MACE,患者被分为MACE组(96例)和非MACE组(363例)。分析此类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59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92%(96/45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穿刺桡动脉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比例、年龄、NYHA分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cTnI、NT-proBNP、TG、LDL-C、Hcy、hsCRP水平、冠脉病变支数显著升高和增加,LVEF、HDL-C和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比例显著降低(除性别P0.05,其他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8岁、糖尿病、LDL-C≥2.83mmol/L、NT-proBNP≥3874pg/ml、hsCRP≥23.91mg/L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3~6.890,P均0.01),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543,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并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者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02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CE)检查并有随访数据的患者307例,查阅搜集患者住院病史等资料,以再出血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来评估患者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探究与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3 ~112个月,中位时间52个月.CE阳性发现202例(65.8%),总再出血率28%(86/307).CE检查阳性患者再出血率高于阴性患者(37.6%比9.5%,P=0.000).接受特异性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接受非特异性治疗患者(32.9%比23.0%,P=0.042).95.3%(82/86)的再出血发生于CE检查后24个月内.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E检查阳性、CE后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或NSAIDs药、年龄≥50岁、高血压、CE前3个月内最低血红蛋白≤7 g/dL、CE后未能接受特异性治疗是再出血率增加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师注意防范与OGIB患者再出血率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对于再出血高危OGIB患者,CE后应至少密切随访2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