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甲泼尼龙组进展期白癜风185例(VIDA评分4分,皮损面积1%),予甲泼尼龙片0.48 mg/kg·d口服3日,后0.24 mg/kg·d口服27日,第2个月减为0.12 mg/kg·d,第3个月减为0.12 mg/kg·d;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107例(VIDA评分3分或4分,皮损面积1%),成人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0 m L,儿童予0.015 m L/kg肌肉注射,1次/月,连用3次。结果:治疗3个月后,甲泼尼龙组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有效率分别为93.0%和82.3%(P0.05)。甲泼尼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7%,显著高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62.6%(P0.05)。结论:系统使用甲泼尼龙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疗效优于复方倍他米松肌肉注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7岁。因口腔黏膜反复糜烂10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龙40 mg/d口服,病情控制后,将泼尼龙减量至30 mg/d时皮损复发,相继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情未控制,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降低。转入该院后改用甲泼尼龙48 mg联合利妥昔单抗600 mg/周,连续4周静脉滴注,病情控制,但患者随后出现外周血T、B淋巴细胞耗竭,并引发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全身反复红斑脓疱伴瘙痒1年,加重1周。1年前患者腹部出现红疹,伴轻度瘙痒,7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在右大腿及腹部皮损处取材活检示:角层下脓疱病。予甲泼尼龙针剂和雷公藤各40mg口服,20余天后皮疹基本消退。后因未规律用药致皮疹复发和加重,伴疼痛、瘙痒及低热。4个月前患者再次就诊,予甲泼尼龙和阿奇霉素等治疗11d,皮疹泛发至胸背部、双上肢、双大腿。本科予氨苯砜50mg(2次/d)治疗,多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住院的5例药物引起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痊愈。例1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d,皮疹仍加重,第3天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疹渐好转;例2先皮下注射50 mg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次,皮疹仍进展,第2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皮疹渐好转;例3、4、5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2次/周(共3次),前3 d联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50 mg/d,后甲泼尼龙快速减量,皮损明显好转。结论单独应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或甲泼尼龙治疗TEN疗效不佳时,联合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治疗早期联合用药可能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0岁.因全身红斑、血疱及溃疡伴瘙痒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儿全身出现暗红斑,微痒,随后其上出现黄豆至甲盖大血疱,破溃后结黑痂,在外院以银屑病和玫瑰糠疹治疗无效,于2007年8月7日在我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予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8 mg/d,13 d后减至24 mg/d时全身大部分皮损消退,患者自动出院并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3 d后皮损复发,在外院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8 d后因疗效不明显而停用.停用2d后皮损尤断加重,并出现发热,体温39.2℃,于2007年9月2日来我院复诊.发病以来无腹痛及腹泻,无关节肿痛及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观察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克拉霉素组口服克拉霉素5 0 0mg,2次/d,疗程1 0天;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5 0 0mg,1次/d,疗程6天。结果克拉霉素组有效率85.0%,阿奇霉素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克拉霉素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可以成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74岁女性患者,手足及口周部位皮肤变硬2个月余,伴乏力、酱油色尿1个月。血清肌酸激酶4 242 U/L,肌红蛋白1 124 ng/ml。诊断为重叠综合征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经甲泼尼龙80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15 mg每周1次治疗,效果不理想,转入肾病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清肌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口服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定期复诊并缓慢减量。目前甲泼尼龙减量至16 mg/d,己持续治疗1年,血清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阿奇霉素联合康美键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康美键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日1次;康美键胶囊4粒,每日3次,连续5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奇霉素500 mg,每日1次,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24,P=0.0014)。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康美键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例1 男, 33岁, 因诊断寻常型天疱疮11个月, 气喘2周于2020年7月就诊。患者于2019年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 予甲泼尼龙60 ~ 100 mg/d与硫唑嘌呤200 mg/d治疗。因病情反复改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 于2020年5月21日和2020年6月5日分别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 g。甲泼尼龙初始剂量为100 mg/d, 第3、11、16、30天分别减量至80、60、48、40 mg/d, 30 d时皮损基本消退。第1次应用利妥昔单抗5周后(此时甲泼尼龙40 mg/d), 患者出现气喘, 活动后明显, 偶伴有干咳。家族史和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6.6 ℃, 全身未见水疱。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示:两肺间质性肺炎, 两肺上叶局限性肺气囊。实验室检查:利妥昔单抗治疗前CD4+ T细胞429.45个/μl(参考值200 ~ 1 820个/μl, 下同), CD19+ B细胞481.45个/μl(50 ~ 670个/μl), 免疫球蛋白(Ig)M浓度为0.63 g/L(0.4 ~ 2.3 g/L), 治疗后CD4+ T细胞354.54个/μl, CD19...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2岁,腋窝、肛周、腹股沟红斑糜烂伴瘙痒18年。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红斑,自予土霉素、痱子粉外用,疗效不佳,偶有渗出糜烂。7年前双侧腋窝、腹股沟出现类似皮损,甲增厚、变黄,外院诊断为家族性慢性天疱疮。患者曾口服甲泼尼龙片、阿维A、羟氯喹等,并外用锌氧油、硅油乳膏、复方联苯苄唑乳膏、氧化锌扑粉等,疗效不佳,皮疹迁延反复。2年前患者全身出现泛发性红斑及小脓疱,外院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脓疱性银屑病,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40 mg/d,连用3 d)及口服阿维A(40 mg/d),后甲泼尼龙减量至32 mg/d口服,阿维A 30 mg每日1次,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地奈德乳膏、硅油乳膏,四肢及躯干皮疹消退,但腋窝、腹股沟处仍反复发作红斑糜烂伴渗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疗效。方法:21例狼疮脑病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500mg静脉滴注,连续3cl,同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5~10mg和地塞米松5~10mg,并与仅采用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3d治疗的27例狼疮脑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为96.3%,且前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狼疮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氯雷他定5mg,1次/d,对照组40例口服氯雷他定5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第14,30天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症状/体征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χ^2=5.952,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患儿男,6岁。因发热、咳嗽3 d入院。胸部X射线检查提示左中下肺野炎性病变。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阴性,考虑肺炎,予静脉滴注头孢地嗪联合口服阿奇霉素抗感染,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抗炎治疗。治疗第5天患儿体温正常,第6天咳嗽好转,肺部炎症吸收,复查MP-IgM示1∶320(<1∶40),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第7天,患儿出现一过性低热及斑丘疹。皮肤科检查:口唇肿胀,口腔黏膜充血、破溃;双眼结膜充血伴大量分泌物;手足皮肤散在疱疹及靶形红斑。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SJS。入院第9天予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儿皮肤及黏膜损害改善。治疗第12天,复查MP-IgM示1∶1 280,患儿好转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7岁,以周身皮疹1月余、发热1周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双大腿出现红斑样皮疹,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于外院诊为荨麻疹、过敏性肺炎给予抗生素、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2 d后皮疹消退,症状减轻,甲泼尼龙渐减量.治疗期间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多枚肿大淋巴结,行淋巴结穿刺后诊为淋巴结结核.1周前开始给予抗结核治疗,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9.8℃,皮疹复现并泛发周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检:颜面潮红,躯干、四肢泛发轻度水肿性红斑,大多融合成片,颈部、腋下、腹股沟触及多枚甲大至杏核大淋巴结,部分淋巴结融合,质硬,移动度差.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主因双下肢皮损2周,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10年8月就诊。2周前患者双大腿下段、小腿外侧出现散在分布针尖至粟米大红色丘疹,略隆起于皮肤,表面少许脱屑。发疹前1个月曾患急性荨麻疹,接受甲泼尼龙40mg/d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48例,喘可治注射液2mL注射双侧足三里穴位,1次/d,西替利嗪10mg口服,1次/d;西替利嗪组48例,西替利嗪10mg口服,1次/d;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组48例,单纯喘可治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次/ d。三组疗程均为4周。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58%、72.92%、56.2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喘可治穴位注射组(X~2=13.50,P<0.005)和西替利嗪组(X~2=4.38,P<0.05);而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和西替利嗪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X~2=2.91,P>0.05)。且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51,P<0.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或西替利嗪。  相似文献   

17.
刘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2):768-768,i001
目的 评价甘草甜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2 0例予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加甘草甜素注射液 2 0ml、维生素C注射液 2 g、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ml静脉滴注 ,1次 /d ;对照组 5 0例予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加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ml、维生素C注射液 2 g静脉滴注 ,1次 /d。根据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0 .0 % ,对照组为 3 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含甘草甜素的联合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4岁,因右侧头面部红肿伴疼痛10 d,加重1 d就诊。患者10 d前蚰蜒叮咬后右侧额部出现1分币大的水肿性红斑,伴疼痛,于某诊所就诊,诊断为皮肤感染,给予甲泼尼龙40 mg及头孢米诺1.0 g静脉滴注4 d,疗效不佳。皮疹逐渐扩大,右侧面颊及右眼睑红肿、胀痛。1 d前患者自觉皮疹及头面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1.24 × 109/L;电解质:血清钾2.89 mmol/L(参考值3.5 ~ 5.5 mmol/L),钙2.06 mmol/L(2.25 ~ 2.58 mmol/L);肝肾功能及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6岁。因双侧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02年12月25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当日起静脉滴注甲泼尼龙500mg/d,3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40mg/d,并逐渐减量;同时口服环孢素100~225mg每日2次、霉酚酸酯0.75~1.00g每日2次,并静脉滴注环磷酰胺0.2/d共3d。术后第21天患者感右侧胸背部针刺样疼痛,皮肤科检查见右侧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急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设计,试验组肌内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2 mg/次),对照组肌内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 mg/次),均每12 h 1次,共2次,观察24 h。评价疗前及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各时间点总有效率、各症状体征改善率和基本缓解率,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入组14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138例纳入疗效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78.87%(56/71),对照组有效率为77.61%(5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P > 0.05);首次注射后1 h,两组瘙痒、风团大小和数量及风团水肿程度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各症状体征的基本缓解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头痛、头晕等,其中试验组嗜睡的发生率为11.11%(8/72),对照组为20.14%(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51,P < 0.05)。 结论 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可有效控制急性荨麻疹症状,且其嗜睡的发生率低于马来酸氯苯那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