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08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研究每组应用护理程序;参照组(48例):应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程序展开;实验组(48例):应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程序+预见性护理程序展开;就组间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总占比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并发症总占比(6.25%)低于参照组(33.33%)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于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后,利于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并发症的减少,最终促进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2.
方法以西雅图地区所有疑似心原性疼痛的患者为对象,对转送到冠心病医疗单位的患者进行筛选,记录急性心梗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既往心脏病史、治疗措施、合并症及其转归。结果 (1)患者特点自1988年至1989年前期,出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者共3256例。其中<55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的各组依次有662例、746例、925例和923例,依次占总数的20%、23%、28%和28%。<55岁组中女性仅占17%,而≥75岁组中女性占56%。既往心绞痛、高血压、心梗和充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梗并糖尿病患者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8月间急性心梗并糖尿病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对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减少心梗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62例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同时满意度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量瑞替普酶在老年急性心梗中出血风险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常规+半量瑞替普酶+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常规+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患者出血风险发生及溶栓情况。结果两组再通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风险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32.00%vs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风险及脑出血。结论半量瑞替普酶用于老年急性心梗,会出现轻度出血风险,但不严重,可将其应用于老年急性心梗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了解Treg细胞与AC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入选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入选受试对象外周血血液样本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的结果来定义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比较各组的Treg细胞表达百分比,同时比较心梗后12、48、72h Treg细胞表达百分比变化。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脂。结果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心绞痛组(3.20%±0.92%)比对照组(3.76%±1.18%)]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后12h(2.12%±0.89%)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也明显下降(P<0.001);心梗后12 h(2.12%±0.89%)、48 h(3.0%±0.89%)、72 h(3.57%±0.92%)的Treg细胞百分比逐渐递增。心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后72h Treg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梗组常规检测血常规中白细胞[(10.34±2.48)×109/L]、中性粒细胞(0.80±0.06)较正常值显著异常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reg细胞数量减少,且与炎症反应呈负性相关,故可推测Treg细胞是ACS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夹层组和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入院时,夹层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心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B型高(P<0.05);在急性心梗患者中,I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II型、III型患者(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疾病类型、种类,实现对主动脉基层与急性心梗的快速筛查,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U室护士运用有效沟通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实行有效沟通措施,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心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结果护士在应用有效沟通对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在运用了有效沟通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病人的急性心梗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文比较两者急性心梗院内并发症。方法 A组130(男90,女40)例糖尿病患者,年龄41~79(64.2±12.5)岁。B组4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的早期溶栓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大大的缩小了发生心梗的面积,对恢复心肌功能有显著的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0例进行研究,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症护理及饮食、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后血压与心率变化。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与心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较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心率与血压可维持稳定,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改善了生活质量,指导采用。  相似文献   

12.
<正>左、右束支阻滞的常见病因为冠心病,使这些患者随后很可能发生急性心梗并演变为陈旧性心梗。过去认为,当患者存在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时可掩盖随后发生的心梗。针对心电图这一问题,Cabrera征提出后,解决了很多CLBBB患者发生陈旧性心梗的诊断。而研究表明,对CLBBB患者伴发急性心梗的及时诊断,可经Sgarbossa标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Sgarbossa标准] 1996年,GUSTO研究的主要研究者Sgarbossa提出了CLBBB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3.
对象为列入心梗后地尔硫(艹卓)多中心试验的2377例患者,随访25±8个月,以评价急性心梗后用地尔硫(艹卓)对远期转归的影响。其中855例(36%)本次急性心梗之前至少曾有一次急性心梗。另1522例(64%)初发急性心梗,包括409例(27%)非Q波型心梗,664例(44%)下壁Q波型心便和449例(30%)前壁Q波型心梗。分析表明:地尔硫(艹卓)组同安慰剂的相应亚组相比,初发非Q波型心梗亚组和初发下壁Q波型心梗亚组随访期间心脏意外较少。本试验的主要观察终点(心原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家庭氧疗(LTOT)能改善伴有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达到接受LTOT条件的COPD已属晚期,往往同时需要定期的药物治疗。本文作者对1987年1月1日至1989年6月30日在瑞典国家氧疗机构注册接受LTOT的403例COPD患者进行了包括氧疗在内的药物治疗。对性别、全身状况与住院和病死率之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 403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02例,女性患者年龄(66±8岁)小于男性患者年龄(68±9岁,P<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相关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新资料 众所周知,美国每年大约有110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65万人为首次出现心梗,45万人为再发性心梗;每年有83万人因心梗而住院治疗,平均每人医疗费用为10,400美元;另外,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每年有20万人。25%的男性心梗患者和38%的女性心梗患者在1年  相似文献   

16.
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梗已是首选疗法。研究者未能从心梗获救的患者中检出冠心病事件(eoronary event)可能复发者。作者对于46例急性 Q 波型心梗(前壁心梗28例,下壁心梗1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期确定早期(平均4.7天)进行口服潘生丁铊201断层成像在检测残留心肌缺血方面是否优于早期(平均5.5天)进行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试验。两项试验均无并发症。运动时间为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氧疗联合三乙醇胺(比亚芬)预防和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6例需要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比亚芬联合氧疗,B组单纯应用比亚芬;C组为单纯氧疗。结果三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且A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B、C组(P<0.05)。同时,A组Ⅱ°以上急性放射性皮损持续天数明显较B、C组缩短(P<0.05)。结论氧疗联合比亚芬在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有更好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术中常见并发症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将自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急性心梗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37)与对比组(n=37),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PCI手术,术前为患者提供术前准备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低血压、急性冠脉闭塞、心律失常等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对比组高(P0.05)。干预组术中无患者死亡,对比组术中死亡率为2.70%,两组术中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为采用PCI的急性心梗患者提供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显著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可以降低急性心梗存活者的病死率,然而所有患者还是经选择的部分患者应当使用ACE抑制剂尚无定论。 对象为连续6676例经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共7001次急性心梗)。其中2606例的超声心动图左室壁活动指数≤1.2,相当于左室射血分数≤35%。心梗后第3~7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例在陈旧性心梗基础上再次发生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7例未经康复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资料相比较;结果提示:早期康复疗法可改善再次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特点制订合适的康复方案、可明显改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提高存活率。作者对康复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康复与药物治疗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