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61例资料,其中腹腔镜29例,开腹32例,比较2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 0. 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中位数300(100,500) ml vs. 330(150,550) ml,Z=-2. 025,P=0. 043; 2(1,4) d vs. 4(2,5) d,Z=-5. 279,P=0. 000; 4(3,5) d vs. 5(4,7) d,Z=-3. 094,P=0. 002; 8(6,10) d vs. 10(8,13) d,Z=-4. 967,P=0. 000]。腹腔镜组术后发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胰漏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5)。腹腔镜组术后1周、2周、3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13. 8%(4/29) vs. 40. 6%(13/32),χ~2=5. 449,P=0. 020; 17. 2%(5/29) vs. 46. 9%(15/32),χ~2=6. 062,P=0. 014; 17. 2%(5/29) vs. 50. 0%(16/32),χ~2=7. 232,P=0. 007]。结论在条件充分情况下,肝硬化门脉高压采用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是可行的,且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12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12例患者手术时间190~470 min,平均350 min,术中出血200~2200 ml,平均1300ml.8例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190~410 min,平均313 min,术中出血200~1700ml,平均700ml,术后排气时间3~5 d,术后10~20 d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1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77) min和(291±31)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8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9±216) ml和(980±402)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52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7±8)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8例,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及意愿分成两组,其中手助腹腔镜(HALS)组31例,全腹腔镜(TLS)组27例,分别进行手助腹腔镜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明显少于T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保留了微创优势的同时,又降低了手术难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1978年4月至1996年5月施行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128例患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了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10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就1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同时又可适当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改善门脉系高血流瘀血状态,且维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手求死亡率为3.9%.术后近期无l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5、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9,1%和58.5%。作认为该联合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8.
对1978年4月至1996年5月施行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12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了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10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就1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同时又可适当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改善门脉系高血流瘀血状态,且维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手术死亡车为3.9%,术后迫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5、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9.1%和58.5%。作者认为该联合术是目前治行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52例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均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并分析其对机体应激反应(TNF-α,IL-6,CR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脾最大直径大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机体应激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的长期疗效。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为5.0%。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4.5%和54.5%。通过前瞻性临床随访和手术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证实:本联合术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作者认为本联合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而可取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呕血或黑便史)1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0mi n,平均术中出血150ml,平均住院12天,随访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可行、安全、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术后血浆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腹水、胸腔积液、发热、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具有术后及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助腔镜)脾切除术加门奇断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30例门脉高压患者.分别采用手助腔镜(16例)和完全腹腔镜(全腔镜,14例)进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助腔镜组和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0±21) min和(350±19) 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53) ml和(370±45) ml,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3.0±0.2)万元和(3.5±0.4)万元,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手助腔镜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同样具备全腔镜手术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LSS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27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SSD 55例,行开腹脾切除及非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OSSD)72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LSSD组术中出血量[(243.9±25.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及术后住院时间[(9.5±1.9)d]显著低于OSSD组[(335.9±40.2)mL、51.4%、(14.2±2.4)d](P0.05),但LSSD组手术时间比OSSD组明显长[(230.9±24.9)min比(202.5±30.3)min,P0.001)]。术后1年随访显示LSSD组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显著低于OSSD组(9.7%)(P0.05)。LSSD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比例(9.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7±2.0)、门静脉内径[(14.3±0.6)mm]均显著低于OSSD组[23.6%、8.5±2.0、(14.5±0.5)mm](P0.05)。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LSSD组(16.4%)与OSSD组(2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SD创伤小、效果佳,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与开腹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比较4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20例)术前及术后第1~3d外周血血糖(BG)、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皮质醇(CS)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2组比较,BG、Ins、T3、T4及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dBG及CS均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第2d腹腔镜组BG及CS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 BG及CS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2组术后第1dIns、T3及T4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该3项指标至术后第2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Ins、T3及T4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胃肠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全组男68例,女27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全部均有脾功能亢进表现,肝功能Child A级62例,Child B级33例。施行Hassab断流加脾切除术29例,施行改良Sugiura式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41例,施行选择性改良Sugiura式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25例。结果 全组术后均检出白血球升高,血小板计数超300×109/L 25例,术后平稳恢复83例;肝功能明显减退、大量腹水、少尿12例,轻度黄疸2例,经积极治疗全部康复出院。85例(89.5%)得到1~3年随访,在29例Hassab手术中6例再出血(20.6%);41例改良Sugiura手术中5例再出血(12.19%),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25例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均无再出血表现。结论 选择性改良Sugiura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是现代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有效手术,在三种断流术中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1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均在处理脾蒂前夹闭脾动脉,其中1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中转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300 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200~1000ml,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9d;术后发生少量(<300 ml)胸腔积液2例,少量(<300 ml)腹水2例,轻度(<10 ml/d)胰瘘1例,均未作特殊处理,带管出院后1个月好转拔管,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4~20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用超声刀预夹闭脾动脉,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进行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