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外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 4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用SPSS 13.0绘制历年中转开腹率趋势图。结果:3 476例患者中,16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4.7%;中转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粘连严重、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因素的5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手术经验、腹部手术史、胆囊炎反复发作史、胆囊壁厚度、WBC计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肥胖、胆囊炎反复发作史、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是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医生术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时机。方法:将成功施行LC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归入LC组,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患者归入OC组,进一步根据中转开腹的时机分为主动中转组与被动中转组,以观察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OC组上腹部手术史例数、急性胆囊炎发作例数、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大于LC组;主动中转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被动中转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白细胞计数偏高及胆囊壁厚度增加均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转开腹时机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间2 850例LC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推算出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LC中转开腹手术115例,中转率为4.03%。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近半年胆囊炎急性发作≥2次,胆囊炎病史>2年,伴有右上腹体征(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Murphy′s征阳性),胆囊壁厚度≥3 mm和胆囊积液。结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近期胆囊炎发作频数、胆囊炎病史、右上腹体征、胆囊壁厚度和胆囊积液。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和完善检查,选择适合的LC患者和提高术者手术技术是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适时的选择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及台州医院1 161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中转开腹的56例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取78例顺利完成LC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中转开腹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糖尿病、胆囊壁厚度、是否胆囊坏疽、术中出血量均与LC中转开腹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OR=1.258)、术中出血量(OR=0.988)是LC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尿病、胆囊坏疽及胆囊壁增厚及术中出血量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手术时机的不同,将症状出现48小时内者、症状出现48小时后手术者分别纳入早期组(n=67)、晚期组(n=53),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温≥38.5℃、WBC计数≥15×109/L、腹肌紧张、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5mm是LC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进行LC术(发病48h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年龄、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均为影响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86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786例LC手术中转开腹50例,中转率为6.4%。体质量、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次数(>5次)、胆囊壁厚度是中转开腹的独立高危因素。
结论:LC中转开腹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多,评估其危险因素有利于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3月-2003年6月间119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15个临床病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6%(227/11 974),中转手术率为2.386%(286/11 974),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65例,占22.727%(65/2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作用强度,Calot三角粘连、病期、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B超)、胆囊与周围粘连依次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正确掌握LC相关危险因素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处理方法,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间2 850例LC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推算出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结果:LC中转开腹手术115例,中转率为4.03%。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近半年胆囊炎急性发作≥2次,胆囊炎病史>2年,伴有右上腹体征(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Murphy′s征阳性),胆囊壁厚度≥3 mm和胆囊积液。
结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近期胆囊炎发作频数、胆囊炎病史、右上腹体征、胆囊壁厚度和胆囊积液。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和完善检查,选择适合的LC患者和提高术者手术技术是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适时的选择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征象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关系。
方法:对226例急性胆囊炎LC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颈管是否有结石嵌顿,胆囊与周围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情况。分析超声显像与LC转开腹的关系。
结果:208例成功完成LC,18例中转开腹。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检查胆囊容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增厚和胆囊颈粘连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预测急性胆囊炎LC转开腹简便易行,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 1 337例行LC病人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指标中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转开腹 1 3例。 4种因素 ,即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一周内出现上腹痛、右上腹体征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从 4种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中转的概率 ,在术前做好高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 ,术中能果断做出中转的决定 ,避免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w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3月—2003年6月间119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中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15个临床病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6%(227/11974),中转手术率为2.386%(286/11974),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65例,占22.727%(65/2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作用强度,Calot三角粘连、病期、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B超)、胆囊与周围粘连依次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正确掌握LC相关危险因素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处理方法,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187例LC患者中有15例(8.02%)中转开腹,回顾性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年龄≥60岁,胆囊壁厚度,合并胆囊颈结石,合并糖尿病,上腹部手术史。而术者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结论 LC受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手术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11年07月712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LC并发症的16个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C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7%(262/71238),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173例,占66.1%(173/2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ot三角粘连、解剖变异、病期、胆囊壁厚度、胆囊萎缩为导致LC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11年07月712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LC并发症的16个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C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7%( 262/71238),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173例,占66.1%(173/2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ot三角粘连、解剖变异、病期、胆囊壁厚度、胆囊萎缩为导致LC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3月至 2 0 0 3年 6月 119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采用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LC并发症的 15个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 896 % (2 2 7/11974 ) ,中转手术率为 2 389% (2 86 /11974 ) ,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 6 5例 ,占2 2 7% (6 5 /2 8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按其对并发症发生影响强弱程度 ,Calot三角粘连、病期、术者的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 (B超 )、胆囊与周围粘连依次为导致LC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 ,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5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08)与验证组(n=17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建立中转开腹列线图预警模型,采用验证组对预警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仅在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炎发作次数≥3次、急性胆囊炎分型为坏疽型/穿孔、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术前总胆红素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警模型进行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43,且两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测的中转开腹风险与实际中转开腹风险的相关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629,P=0.577;临床决策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为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降低中转开腹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28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328例LC患者中转开腹26例,占7.93%,主要原因是Calot三角解剖不清(12/26,46.12%),腹腔粘连(9/26,34.62%)。墨菲氏征阳性、胆囊壁厚≥3mm、近6个月发作频数≥2次和黄疸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术前做好中转开腹和适时选择开腹手术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231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C术中是否转开腹,分为LC术组(205例)和转开腹组(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及生化检查等情况,本研究采用Stata 14.1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并拟合ROC曲线评价模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度、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5个因素与LC术中转开腹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OR=1.407, P=0.000)、白细胞计数(OR=1.600, P=0.003)、碱性磷酸酶(OR=1.042, P=0.000)是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转开腹患者术后观察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医师在LC术前应对患者体质状况,白细胞水平、碱性磷酸酶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以降低LC术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因素,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19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行LC的患者,观察术前发作次数、伴随疾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应用ANOVA单因素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结果: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相关,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关系较小,同时非上腹部大手术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论: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存在一定联系,而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可能并不是影响LC手术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下腹部手术、上腹部微创手术都不会影响手术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收集481例行LC的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481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25例,中转开腹率5.20%。两组CRP、PLT、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相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更高的中转开腹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转开腹及未中转开腹患者AST、ALT、GGT、总胆红素、CRP、白蛋白、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是LC术中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白蛋白ROC曲线下面积0.701(P=0.000),当白蛋白水平为20.6g/L时,预测术中中转开腹的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66.8%。结果表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胆囊结石患者LC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中转开腹风险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