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can-1)、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EE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血清endocan-1、vaspin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缓解、运动耐量增加、心绞痛与运动耐量均改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2.35%、75.49%和65.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2%、35.71%和24.49%(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ndo...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UA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n=60)和体外反搏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给予常规治疗+EECP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测定血栓素B2、6-Keto-PGF1α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9.56±2.04)%比(6.94±2.1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栓素B2、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对照组(1.66±0.18)比(2.32±0.15);体外反搏组(1.08±0.12)比(2.25±0.16)]明显降低,而6-Keto-PGF1α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EECP能改善FMD,降低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观察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影响,以及是否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方法:将51例冠心病患者(均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分成两组,按1:2匹配,反搏组17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此外反搏组予以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治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采用Celermajer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D、NMD、hsCR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反搏组治疗后FMD明显升高(P<0.01), NMD也有升高(P<0.05),hsCRP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发现,反搏组FMD和NMD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间hsCRP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提高对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切应力,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使血管的舒张功能增加,且没有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为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评分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D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D和N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NMD).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炎组)的内皮功能,并与20例非心肌炎患者(非心肌炎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心肌炎组FMD(8.73±2.87)%和非心肌炎组FMD(13.00±2.7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9.32±2.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心肌炎组FMD低于非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组NMD(19.68±5.84)%、非心肌炎组NMD(23.18±4.28)%及正常对照组NMD(24.24±4.1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明显,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的影响。方法 :4 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 ,治疗 8周前后 ,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浓度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 8周后肱动脉FMD(6 .14± 0 .4 5 ) %较治疗前 (2 .4 5± 0 .2 1) %及常规治疗组 (2 .5 0± 0 .36 ) %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而肱动脉NM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改善UA患者血管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技术评估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抗凝基础上分别加用替格瑞洛(TA组,41例)或氯吡格雷(CA组,40例)。应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技术评估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1、3及6个月肱动脉静息状态内径、静息状态血流量、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血流变化率;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记录双抗治疗期间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与CA组相比,TA组用药6个月后的FMD和峰值血流变化率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静息状态内径、静息状态血流量和NMD的改善效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TA组患者用药3和6个月后血清ET显著低于CA组患者,而血清NO则显著增高(P0.05);两组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有改善外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可能对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PSCAMA)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PSCAMA患者为实验组,38例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NM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CAMA组患者FMD显著受损;PSCAMA组患者Lp-PLA2水平明显增加且与FMD呈负相关。而对照组与PSCAMA组相比NMD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SCAMA患者肱动脉FMD显著降低;血浆Lp-PLA2水平明显增加且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S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组2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血压不低于150/95mmHg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在此基础上,EECP组给予1h/d,共36h的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EECP组改善更明显(Z=-3.743,P<0.01);EECP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P<0.01),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甘油三酯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体外反搏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可明显改善M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前后均抽静脉血测定血脂,采用高分辨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肱动脉FMD(6.32±0.35)%较治疗前(2.50±0.21)%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口服普伐他汀(40 mg/d)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A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分别检测36例老年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组)患者以及49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LEASD(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采用硝酸盐镉还原、比色法测定NO水平(以硝酸盐浓度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健康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P<0.05),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的FMD和NMD亦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NO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E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且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0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n15)和常规治疗组(n15)。疗程均为3周。另外正常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疗程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FMD)功能变化,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X综合征患者FMD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血中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疗程前肱动脉FMD功能无明显差异,疗程后体外反搏组肱动脉FMD功能明显增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T-1含量亦显著减少(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体外反搏抗心绞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铁蛋白(S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2型糖尿病(T2DM)早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DM组),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Nc)组。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ox-LDL、SF。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SF、ox-LDL明显升高(P〈O.01),而FMD、NMD明显下降(P〈0.01)。分别以FMD、N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SF、ox-LDL与FMD明显相关(P〈0.05),而与NMD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F、ox-LDL在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代谢综合征 (M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及其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 ,以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方法检测MS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 ,同时检测了部分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和反映凝血纤溶活性的分子标记物。结果 老年MS组FMD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MS组与对照组相比 ,NMD亦有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S组ET升高 (P <0 0 5) ,PAI 1升高 (P <0 0 1 ) ,DD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显著 ;NO降低 (P <0 0 1 ) ;t PA降低 (P <0 0 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MS患者FMD与年龄 ,BMI,SBP ,DBP ,FBG ,TC ,TG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M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与年龄 ,血压 ,血糖 ,血脂水平 ,体重指数相关 ;同时存在血栓前状态 ;与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MS治疗应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逆转血管内皮功能 ,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CF综合征的患者为SCF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25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患者作为NCF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治疗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冠状动脉血流计帧值法(Timi-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SCF组Timi-FC、TC、LDL-C、hs-CRP、ICAM-1、VCAM-1及E选择素显著降低(P<0.05),FMD及NMD显著升高(P<0.01);与NCF组比较,hs-CRP、ICAM-1、VCAM-1、E选择素、FMD及NMD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NCF组随访4周后TC、LDL-C显著降低(P<0.05);Timi-FC与hs-CPC、ICAM-1、VCAM-1和E选择素呈正相关(P<0.01),与FMD、NMD呈负相关(P<0.01)。结论 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PAO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itroglycerin mediateddi lation,NMD)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 33例已确诊为PAOD的老年患者肱动脉FMD及NMD ,并分别与 40例健康老年人及 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非PAO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FMD呈负相关 ;FMD与NMD呈正相关 ,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受损 ;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FMD独立的预测因子 ;而FMD及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FMD较≤ 60岁者明显降低 (5 65 %± 6 1 2 % ,3 33 %± 3 72 % ,P =0 0 0 7) ;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FMD(2 98%± 3 65 % ,8 37%± 6 41 % ,P <0 0 0 1和NMD(1 6 61 %± 7 2 5% ,2 2 78%±8 82 % ,P <0 0 1 )均明显降低 ,>60岁冠心病患者FMD较≤ 60岁冠心病患者降低 (1 90 %± 2 1 9% ,4 1 7%± 4 49% ,P <0 0 1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年龄 (t=- 3 92 6,P <0 0 0 1 )呈负相关 ;在单纯冠心病者仍显示FMD与年龄成负相关 (t=- 3 2 4 9,P =0 0 0 2 )。结论 老年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年龄可直接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即使在冠心病存在时亦然 ,加重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岚  徐尔理  樊民  张征  钱萍萍 《心脏杂志》2013,25(4):414-417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试药组加用褪黑素(MLT)胶囊6 mg,每晚口服,共治疗6个月。同期选择28例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治疗前FPG、2hPG、HbA1c、TG、LDL-C明显增高(均P<0.01),HDL-C明显降低(P<0.05)。 治疗半年后糖尿病组TG、LDL-C略下降,BMI、HDL C略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FBG、2hPG、HbA1c无明显变化。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组治疗前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显著差异,FMD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半年后糖尿病各组肱动脉基础内径、NMD无明显变化;FMD明显升高(P<0.05或P<0.01),试药组F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褪黑素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