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到宝鸡市康复医院就诊的126例AD患者作为AD组,根据痴呆临床评定量表对AD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23例)。另选取同期到宝鸡市康复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D组患者血清IL-6、TNF-α、IL-1β、MDA、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重度组血清IL-6、TNF-α、IL-1β、MDA、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SOD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血清IL-6、TNF-α、IL-1β、MDA、FINS、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SOD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TNF-α、IL-1β、MDA、FINS、HOMA-IR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SOD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IL-6、TNF-α、IL-1β、MDA与AD患者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SOD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均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并且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可能促进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应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1L-6)、IL-23]、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各项相关因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TN F-α、IL-6、IL-23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DNF、NGF等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其疗效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paraquat poisoning, PQP)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PQ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n=18)和死亡组(n=40),另选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7天血清MMP-9、TNF-α和IL-6水平,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存活组、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MMP-9、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MMP-9、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MMP-9、TNF-α和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0.262,0.269,0.388;P<0.05).结论 MMP-9、TNF-α和IL-6参与了PQP的发病过程,并与PQ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早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和PQP预后不良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炎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拟实施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实施并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实施并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血清E-选择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选择素、sIL-2、HMGB1、TNF-α、IL-6和MDA、SOD、MMP-2、MMP-9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E-选择素、sIL-2、HMGB1、TNF-α、IL-6、MMP-2、MMP-9、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有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同期于信阳市中心医院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cy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4-羟基壬稀酸(4-HNE)],并分析Hcy水平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为(28.45±5.17)μmol/L,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为(13.26±3.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5,P0.05)。观察组血清IL-1、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ROS、MDA、4-H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血清Hcy水平与IL-1、IL-6、CRP、TNF-α、ROS、MDA、4-HN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Hcy水平与机体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炎性因子等影响。方法选取UC 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采用美沙拉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sRAGE、Vaspin、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卫蛋白(Cal)、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RAGE、Vaspin、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便MMP-9、Cal、M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sRAGE、Vaspin、IL-6、IL-8、TNF-α、NO、LPO及便MMP-9、Cal、MP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血清sRAGE、Vaspin、IL-6、IL-8、TNF-α、NO、LPO及便MMP-9、Cal、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出现恶心2例,腹胀加重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两组出现不良反应者症状均较轻微,未对治疗产生影响,后皆自行缓解。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肠道黏膜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在低龄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P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疾病进展程度分为普通PM组36例与重症PM组24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50例非中枢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脑脊液中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水平与PM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重症PM组、普通PM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PM组、普通PM组的TNF-α、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PM组高于普通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PM组、普通PM组MDA、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PM组高于普通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PM组、普通PM组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病情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 1.592,95%CI 1.22~2.14,P=0.007)、MMP-9(OR 1.565,95%CI 1.12~2.00,P=0.008)、IL-17(OR 1.787,95%CI 1.54~2.38,P=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16例心脏术后MODS伴ARF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液滤过器行CBP治疗,8例存活(A组),8例死亡(B组);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和48h取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BP治疗2h后A组促炎因子TNF-α、IL-6迅速下降,24h后IL-8明显下降,而死亡组治疗过程中上述炎性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抗炎因子IL-4在CBP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意义.A组TAC在CBP治疗6h后明显下降,MDA在12h后明显下降,SOD在24h后明显下降;B组SOD、TAC在治疗2h后即开始明显下降,MDA在48h的治疗过程中持续保持高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结论 CBP有助于改善MODS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性损伤.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化应激,减轻氧化损伤.在CBP治疗过程中,TNF-α、IL-6、IL-8、MDA浓度持续高水平及SOD早期下降者预后差;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脏术后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下切除术围术期氧化应激情况,并测定炎性因子水平。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接治的9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腹腔镜术组和常规开腹组,分别为50例、45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情况,并测定围术期不同节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掌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术组SOD水平低于常规组,而MDA高于常规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均较术前增高,但腹腔镜术组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腹组(P0.05)。腹腔镜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常规开腹组的17.78%(P0.05)。结论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有良好效果,且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减少炎性因子产生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营养素-3(NT-3)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T-3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T-3蛋白及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T-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NT-3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ickkopf同源物1(DKK1)水平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AIS患者(AIS组),根据入院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NIHSS评分≤6分,39例)、中度损伤组(NIHSS评分7~14分,67例)、重度损伤组(NIHSS评分≥15分,29例);另选择与AIS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7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TIA组、106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DKK1、炎性反应指标[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氧化应激指标[氧化指标:活性氧(RO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分析DKK1与炎性反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血清DKK1、IL-6、TNF-α、TGF-β、ROS、AOPP水平均高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IL-4、IL-10、IL-13、SOD、CAT水平均低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在AIS患者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中,血清DKK1、IL-6、TNF-α、TGF-β、ROS、AOPP水平依次升高,IL-4、IL-10、IL-13、SOD、CAT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KK1与IL-6、TNF-α、TGF-β、ROS、AOPP呈正相关(r=0.612、0.539、0.571、0.602、0.531,P0.05),与IL-4、IL-10、IL-13、SOD、CAT呈负相关(r=-0.503、-0.498、-0.612、-0.542、-0.539,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DKK1水平较TIA人群及健康人群升高,DKK1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AIS的发病和神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sa-miR-144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8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使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PBMC,采用RT-PCR法测定PBMC中的hsa-miR-144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因子IFN-γ、TNF-α、 IL-6表达水平,分析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hsamiR-144与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组PBMC中的hsamiR-14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组血浆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PBMC中hsa-miR-144与血浆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水平存在相关性(r=0.384,P<0.05;r=0.396,P<0.05;r=0.361,P<0.05)。结论 hsa-miR-144在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表达,且与血浆中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呈正相关性,提示该hsa-miR-144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胸膜肥厚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ialog vario嵌体修复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龈沟液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4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e-max嵌体修复,研究组采用Dialog vario嵌体修复。比较2组临床疗效,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G-Px)水平,以及牙龈情况。结果研究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及继发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β、IL-6、IL-8、TNF-α、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龈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ialog vario嵌体修复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其能够减轻龈沟液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入院ACS患者371例,用ELISA法检测术前(T0)、术后1d(T1)、7d(T2)、1个月(T3)、6个月(T4)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统计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血管终点事件组55例与对照组31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血管事件组术前、1d、7d、1个月、6个月MMP-9、IL-10、GDF-15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l d的血浆TNF-α、MMP-9、GDF-15水平升高(P<0.05);术后7d的TNF-α、MMP-9、GDF-15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变化,但较1d水平下降。术后1、6个月3种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1d、7d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NF-α、MMP-9、GDF-15、糖尿病、吸烟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可引起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术前MMP-9、TNF-α、GDF-15可作为评估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5-3657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碎石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石排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L-10、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r、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能够抑制炎性因子,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何亚菲  夏大胜  魏民新  刘清华 《新医学》2011,42(12):801-80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致炎因子(IL-1、IL-6、TNF-α)、抗炎因子(IL-10)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的关系.方法:选择UAP患者13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SAP组)、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IL-10、MMP-2、TIMP-2水平.结果:UAP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IL-10、(IL-1 +IL-6+TNF-a)/IL-10、MMP-2、TIMP-2、MMP-2/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均<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P患者血清MMP-2活性与IL-1、IL-6、IL-10、TNF-α水平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P患者血清MMP-2与IL-1、(IL-1+IL-6+TNF-α)/IL-10、空腹血糖独立正相关.结论:UAP患者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可能通过影响MMP-2活性介导斑块向不稳定性进展,促进U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该院骨科收治住院并进行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测定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拔管后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h两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上调,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在术后2h升高,24h后下降,MDA水平术后2、24h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24h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骨科术后炎性反应,并抑制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口服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两组共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T-proB NP、TNF-α、IL-6、MMP-9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 NP、TNF-α、IL-6、MMP-9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林宁  林新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5):369-37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45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MP-3、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MP-3、TNF-α、CRP水平AS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L-15水平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AS组仅有MMP-3与IL-1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MMP-3和IL-15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