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淑华 《护理学报》2017,24(16):43-45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398例实施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127例,根据不同临床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98例患者中,127例(31.9%)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有无休克、有无肺部感染、术前GCS得分、术前有无脑疝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有关(P<0.05).结论 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分数<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8例,其中34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为内科治疗组,34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为外科治疗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记录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外科治疗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确定临床疗效。将外科治疗组根据是否达到60岁、是否出现脑疝、脑梗死面积及脑萎缩程度分组,以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95.6%(65/68)患者在发病后2~3 d出现脑疝。2组脑梗死面积、术前中线移位、发病至治疗(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外科治疗组评分较内科治疗组评分明显升高(P<0.01)。随访12个月,伴脑疝现象、脑梗死面积≥200 cm3、脑萎缩程度≥18 mm者手术效果差于无脑疝现象、脑梗死面积<200 cm^3、脑萎缩程度<18 mm者(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手术效果与是否出现脑疝、脑梗死面积、脑萎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TBI)后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变化及其对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TBI患者为TBI组,同时选取100例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NGPTL4、NLRP3水平。比较TBI患者中发生和未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NLRP3水平对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因素。结果 TBI组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L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患者在脑疝比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比例、血清ANGPTL4、NLRP3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NLRP3水平诊断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发生脑静脉窦回流障碍(CVFO)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跨窦硬膜外血肿和/或骨折患者403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MRV检查,部分行CTV检查。对CVFO患者给予早期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损伤占位效应明显且早期出现脑疝的患者,积极手术解除机械压迫。结果: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131例,CVFO 107例(81.7%);单纯跨窦线形骨折242例,CVFO 100例(41.3%);跨窦凹陷骨折30例,CVFO 24例(80.0%)。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与跨窦凹陷骨折患者的CVFO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跨窦线形骨折患者(P<0.001)。231例CVFO患者中有88例影像学随访3月,再通良好53例,好转18例,无明显改变16例,变差1例。结论: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后并发CVFO的机率较高,且其风险随损伤程度而增大。早期诊断和尿激酶干预是静脉窦回流恢复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围术期凝血功能对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中型组(GCS 9~12分)、重型组(GCS 3~8分)。按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继发性脑梗死组及无继发性脑梗死组,迟发颅内血肿组及无迟发颅内血肿组,按术后2周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监测术前2 h及术后2 h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围术期的凝血指标异常对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轻型组比较,中及重型组患者在术前2 h内的PT及APTT延长,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型组在术后2 h内PT及APTT延长、DD升高与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脑梗死患者与无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比较,PT缩短,PLT及DD增高(P0.05);而迟发颅内血肿患者与无迟发颅内血肿患者比较,PT均延长,DD增高(P0.05),其中发生继发性脑梗死及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在术后2 h内PT及PLT结果与术前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术前2 h PT延长,DD升高(P0.05),其中死亡组患者在术后2 h内PT及DD指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评估脑外伤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曲肽术后应用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行ERCP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78例,手术后皮下注射小剂量(0.1mg)奥曲肽;对照组84例于术中静滴生理盐水1000mL。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均不应用其他抑制胰腺分泌及预防胰腺炎的药物,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24h测定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术后6h血清淀粉酶较对照组低,分别为391.63±283.06U/L、890.03±936.31U/L(P<0.0l);预防组术后24h血清淀粉酶较对照组低,分别为345.78±138.25U/L、703.21±459.88U/L(P<0.01)。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8.3%(P<0.05)。结论小剂量奥曲肽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21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2l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硬膜下血肿并脑挫伤10例,硬膜外血肿8例,广泛脑挫伤2例,脑内血肿1例;合并多脏器损伤2例.伤后0.5~18小时就诊,术前均未发现脑梗死.哥拉斯格(GCS)评分:3分3例,4~5分和6~8分各5例.9~14分8例.入院时发生脑疝10例.其中9例单侧瞳孔散大,1例双侧瞳孔散大.在观察治疗期间迟发颅内血肿及脑挫伤、脑水肿致脑疝11例,其中突发血肿增多8例;多处脑挫伤水肿加重5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各2例.本组经综合治疗,5例生活自理,4例重残,3例偏瘫;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因合并整个大脑半球脑梗死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随时可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极高,故临床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病之一.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后因严重水肿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种情况.大面积脑梗死初期,患者意识清楚,随着脑水肿高峰期到来,病情急剧加重,临床表现为昏迷、脑疝,最终死亡.内科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仍有部分患者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通过侧支循环的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1,2].现将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前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前三维超声测量供者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测得供肝体积和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 术前使用三维超声分别测量供者不含肝中静脉和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术后根据采用的术式,使用相应的测量值作为供肝的术前体积(V_(术前)),并将供者分为2组.术中测得供肝的体积(V_(术中))和质量(W_(术中)).计算V_(术前)和V_(术中)的偏差,并对V_(术前)与V_(术中)和W_(术中)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不含肝中静脉组,V_(术前)与V_(术中)的体积偏差为-3.44%±14.97%,V_(术前)与V_(术中)的相关系数r=0.680,P<0.001,V_(术前)与W_(术中)的相关系数r=0.682,P<0.001;含肝中静脉组,V_(术前)与V_(术中)的体积偏差为6.92%±17.11%,V_(术前)与V_(术中)的相关系数r=0.475,P=0.001,V_(术前)与W_(术中)的相关系数r=0.565,P<0.001.结论 三维超声测量供者肝脏体积与术中肝脏体积和质量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小骨窗手术139例,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157例,按照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评定手术效果,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分级评定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血肿残留、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预后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小骨窗手术组.结论: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并且提高病变的放大视觉效果,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254例女性患者,根据是否绝经和是否脑梗死,分为绝经期脑梗死组(A组)60例、绝经期非脑梗死组(B组)63例、非绝经期脑梗死组(C组)66例及非绝经期非脑梗死组(D组)65例4组,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2及Hcy水平。结果:血清E2水平A组低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A组高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与Hcy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明显负相关。结论:E2水平降低可导致血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为绝经期女性脑梗死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 C 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100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纳入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均予以Lp-PLA2水平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星形胶质蛋白(S100B)水平在急性中脑动脉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9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非腔隙中脑动脉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从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  相似文献   

15.
人血清中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秋  李晓捷 《中国康复》2006,21(2):89-90,92
目的:通过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梗死组),将发病72h和7、21d的脑脊液及静脉血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含量,并分别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梗死组患者发病72h和7d时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显著高于21d患者和正常组(P〈0.01);血清和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正相关,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无关。结论:血清或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浓度可反映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判断病情程度。评估预后和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亚组(37例)、稳定斑块亚组(41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43例),抽取所有患者发病急性期(1 d)和恢复期(12 d)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二级预防作用。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2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NSE、CRP的水平,以及二级预防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5天的血清S10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脑梗死复发、并发心肌梗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较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较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且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164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依据头颅CT将 164例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大小和有无继发性脑梗死分组 ,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出血量大、出血后有继发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出血量小、出血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要高 (P <0 .0 1,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大小对血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增高与脑出血后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老年脑梗死及其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关系。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42例存在CAS斑块的非脑梗死患者为非脑梗死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MRI检测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稳定性,测量斑块厚度(PT)、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和管腔狭窄程度(L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对象血清Hcy、MMP-9和hs-CRP水平。ROC分析血清Hcy、MMP-9和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CAS斑块特征与血清Hcy、CRP和MMP-9间的关系。 结果脑梗死患者不稳定型斑块所占比例为63.38%,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的2.94%(P<0.05);PT、TVA、WA、NWI、LS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LA明显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非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CRP、MMP-9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80、0.752、0.730和0.859(P<0.05)。斑块稳定性、PT、WA、NWI、LS均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A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CAS斑块的HRMRI特征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其血清Hcy、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