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红蛋白(Myo)及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 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胸痛为主症的病人247例,其中确诊AMI病人119例、非AMI病人128例,同期选择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s-cTnT、Myo及NT-pro BNP的水平,比较3组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计算各指标及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AMI组的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1);hs-cTnT联合NT-pro BN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和其他组合检测;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hs-cTnT、Myo及NT-pro BNP水平出现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hs-cTnT联合NT-pro BNP检测诊断AMI相比单一指标及其他联合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鉴别相似症状的非AMI病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胸痛患者4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8例,非AMI胸痛组192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8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c Tn I、CK-MB、Myo的测定。结果 AMI组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MI胸痛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均在入院3 h后升高,c Tn I、CK-MB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2~24 h达峰值,Myo的血清水平6 h达峰值;c Tn I血清水平在3 d后仍持续升高;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3.2%,比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单独检测的灵敏度(77.5%、75.2%、76.5%)和特异度(86.5%、84.4%、70.3%)均高。结论对于ACS患者来说,c Tn I是早期诊断AMI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微小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为临床诊断AMI、ACS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最好的单一诊断指标。c Tn I、CKMB、Myo联合检测避免了Myo、CK-MB持续时间过短的不足;c Tn I对发病后3~7 d再梗死不敏感。c Tn I、CK-MB、Myo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和再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以另选取100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红蛋白(Myo)及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 BNP)在血浆中的浓度水平、各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及各诊断指标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的hs-cTnT、Myo、NT-pro BNP血浆中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TnT、Myo、NT-pro BNP的敏感度分别为79.0%、72.0%、77.0%,特异度分别为96.0%、68.0%、81.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70.0%、79.0%;hscTnT+Myo、hs-cTnT+NT-pro BNP及hs-cTnT+Myo+NT-pro BNP敏感度分别为95.0%、96.0%、95.0%,特异性分别为78.0%、93.0%、8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5%、94.5%、87.5%。hs-cTnT+NT-pro BNP敏感度均高于与其他诊断指标,差异(hs-cTnT+Myo+NT-pro BNP除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NT-pro BNP特异度高于其他诊断指标(除cTnT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TnT+NT-pro BNP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与其他诊断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TnT+NT-pro BNP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hs-cTnT+NT-pro BNP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能够鉴别具有相似症状的非AMI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和CK-MB,所得数据用ROC曲线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即刻血清cTnT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0.047 μg/L,诊断特异性98%、敏感性83.33% ;CK-MB的临界值为5.38 μg/L,诊断特异性97%、敏感性72.92%;MYO的临界值为63.05 μg/L,诊断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62.5%.AMI患者胸痛发作6 h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88.9%),cTnT其次(61.1%),CK-MB最低(55.6%);6 h后MYO诊断敏感性仅为63.3%;cTnT上升为90%,CK-MB仍为66.7%.结论 cTnT不论是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CK-MB和MYO,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3例AMI患者(AMI组)和31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的H-FABP和cTnT浓度进行测定,比较两组血清样本中H-FABP与cTnT的浓度,并考察HFABP、cTnT及其组合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清H-FABP和cTnT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H-FABP、cTnT、H-FAB+cTnT的灵敏度分别为60.61%、75.76%、96.97%,特异度分别为:83.55%、85.77%、93.5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94%、85.94%、95.31%。结论:血清H-FABP和cTnT浓度联合测定可为临床AMI患者的确诊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有助于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6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研究组为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均在6h内;对照组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体检健康人群。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hs-CRP、MYO、cTnT、CK-MB四项指标的阳性率及研究组发病3h、6h、12h、24h内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值,研究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s-CRP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之间,Myo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内,cTnT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CK-MB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内。结论 AMI患者血清内Myo、hs-CRP、CK-MB和cTnT值均在AMI发病2h后不同程度的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中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作为AMI发生早期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高敏肌钙蛋白(hs-cTn)T升高程度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7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29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AMI组,并以238例健康老年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三组hs-cTnT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cTnT对CHF的诊断切点。结果 hs-cTnT在AMI组(3.245±1.356)ng/ml、CHF组(0.298±0.124)ng/ml及对照组(0.009±0.003)ng/ml的血浆浓度依次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评价hs-cTnT对CHF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96~0.864).诊断范围为0.09~2.38ng/ml;对AMI的诊断价值,AUC为0.865(95%CI:0.715~0.965),诊断切点为2.38ng/ml;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CHF患者及对照组hs-cTnT比较,Ⅳ级(0.369±0.117)ng/ml、Ⅲ级(0.267±0.102)ng/ml、Ⅱ级(0.142±0.084)ng/ml及对照组(0.009±0.003)ng/ml血浆浓度依次降低,hs-cTnT与NYHA心功能经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825,P<0.05)。结论hs-cTnT作为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在CHF及AMI的早期鉴别及CHF病情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RNA-302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老年AMI患者(AMI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02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02b、cTnI及CK-MB水平对老年AMI诊断的价值。老年AMI患者miR-302b水平与cTnI、CK-MB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MI组血清miR-302b(4.20±1.27对0.48±0.14)、cTnI[(3.13±1.32)ng/mL对(0.03±0.01) ng/mL]及CK-MB[(70.42±19.15)U/L对(10.63±2.24)U/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02b、cTnI及CK-MB诊断AMI的临界值分别为2.68、1.50 ng/mL、60.74 U/L,3项联合诊断老年AM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95%CI:0.870~0.98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5%和89.0%。相关分析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miR-302b表达水平与cTnI(r=0.817)和CK-MB(r=0.726)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miR-302b在老年AMI患者中呈高表达,与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老年AM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作为观察组,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于发病后4 h取血,以后每4 h取血1次,24 h后每天取血1次,直至7 d.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结论 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对AMI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荧光免疫微流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三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冠脉造影诊断明确的20例AMI患者作为AMI病例组,20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及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AMI病例组;另选取2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微流控定量试剂盒及免疫荧光法对三组对象的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统计并比较三组受检对象的c TnI、Myo、CK-MB水平,进一步对cTnI、Mb、CK-MB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结果 AMI病例组、非AMI病例组患者的cTnI、Myo、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病例组患者的c TnI、Myo、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病例组,三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方面,cTnI+Myo+CK-MB并联诊断AMI均高于Myo、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方法 选取疑似AMI的患者,留取血浆并测定血浆H-FABP、cTnT和CK-MB值,根据发病时间分为0~6h、6~12h两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AMI特别是在ST抬高心肌梗死(STAMI)的诊断上,H-FABP早期(0~6 h)诊断效率(0.883)明显高于cTnT(0.764)和CK-MB (0.838),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较高(90.0%、74.0%);在cTnT阴性的患者特别是0~6h组中H-FABP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0.929、84.0%、93.9%).结论 H-FABP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较为理想的AMI特别是STAMI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胸痛病人,根据最终临床确诊将病人分为AMI组(57例)、非AMI组(43例),对比两组入院时的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水平及心肌酶学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求取最佳诊断临界值对应的诊断学指标。结果 AMI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AMI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AMI组(P0.05);AMI组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水平均高于非AMI组(P0.05);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93.48%,漏诊率为2.27%,误诊率为6.52%,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9。结论血清和肽素、循环微小RNA-1对于鉴别诊断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以急性胸痛症状住院或转科的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仪(CARDIACREADER)测定502例以急性胸痛症状入院或转入心内科的患者入院即刻、6h、12h的cTnT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以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动态改变和(或)CK-MB和TnI同时升高诊断为心肌梗死,计算床边快速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价值和阳性预测价值。结果502例急性胸痛患者,cTnT阳性160例(31.9%),cTnT阴性323例(64.3%),19例弱阳性。139例cTnT阳性患者发生AMI,7例cTnT阴性的患者发生AMI。床边快速cTnT对以急性胸痛症状住院或转科的患者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3.8%、敏感性为95.2%、阳性预测价值为86.9%、阴性预测价值为97.8%。结论床边快速肌钙蛋白T测定可以迅速准确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识别或排除AMI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以及参麦注射液对cTnT的影响。方法检测84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及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将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cTnT及CK-MB的影响。结果心力衰竭患者cTnT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0.01),经治疗2周后,患者cTn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参麦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CHF患者存在cTnT异常,参麦注射液有助于纠正CHF患者异常的cTnT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AMI的胸痛患者190例,按胸痛发作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检测患者血清H-FAB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Ⅰ,比较4种心肌标志物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Myo+ CK-MB+ cTnⅠ、cTnⅠ+ H-FABP)对胸痛发作≤6小时的AMI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胸痛发作<3小时组H-FABP诊断AMI敏感度优于与其他指标(P<0.05);6~12小时组cTn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H-FABP(P <0.05);<3小时组cTnⅠ+ H-FABP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0.4%,Myo+ CK-MB+ cTnⅠ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5.7%;3~6小时组cTnⅠ+ H-FABP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90.3%,Myo+ CK-MB+ cTnⅠ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83.9%.cTnⅠ+ H-FABP组合在<3小时组与3~6小时组的诊断符合率(87.1%、92.8%)均高于Myo+CK-MB+ cTnⅠ组合(72.6%、82.6%).结论 H-FABP在AMI发病早期(3小时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中晚期(6~12小时)诊断cTnⅠ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H-FABP.血清H-FABP与cTnⅠ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符合率,优于Myo+ CK-MB+ cTnⅠ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187例,其中确诊为AMI患者83例(AMI组),非AMI患者104例(非AMI组),入院即刻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H-FABP水平。结果:AMI组患者cTnI、CK-MB水平及H-FABP阳性率分别为5.64(0.43,12.66)μg/L、7.22(5.01,16.55)μg/L和84.34%,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84.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而特异度为79.81%,明显低于cTnI和CK-MB(P0.05);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时,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为83.61%,明显低于CK-MB(P0.05),而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TnI和CK-MB,H-FABP在早期诊断AMI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内的患者,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T(cTnT)辅助诊断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32例,AMI患者20例,入院即刻(3 h)采静脉未抗凝血,检测其H-FABP、cTnT浓度;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H-FABP、cTnT浓度差异,并绘制H-FABP、cTnT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老年心绞痛组、AMI组H-FABP、cTn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MI组与心绞痛组H-FABP、cTnT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对老年AMI诊断AUC为0.98(95%CI:0.96~1.00),优于cTnT对AMI诊断的AUC为0.82(95%CI:0.68~0.95);H-FABP对AMI的最佳诊断Cut-Off值为5.575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0.865%),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为0.915%。结论 H-FABP可作为老年人AMI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对诊断老年人AMI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敏肌钙蛋白(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成年人80例(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分析hs-cTnT及cTnT检验结果。结果 AMI组患者hs-cTnT为703.22pg/mL、cTnT中位数1.1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9pg/mL及0.02ng/mL(P0.05);研究组hs-cTnT及cTnT检测结果在AMI诊断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好,可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提供具有良好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环miRNA-21与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 h内急诊就诊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AMI病人85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3例(UA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30名(对照组)。急诊即刻采集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cTnT水平,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循环miRNA-21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在早期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各组血浆miRNA-21、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4.67,160.96,P0.01);AMI组和UAP组循环miRNA-21、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循环miRNA-21、cTn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均P0.01);AMI组和UAP组Gensini评分与循环miRNA-21、cTnT水平均呈正相关(r=0.805,P=0.000;r=0.653,P=0.000);循环miRNA-21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801,P=0.000);miRNA-2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95%CI:0.908~0.984,Z=28.083,P=0.000),当miRNA-217.12时,敏感度为91.76%,特异度为94.34%;cTnT的AUC为0.877(95%CI:0.810~0.927,Z=13.342,P=0.000),当cTnT0.82 ng/mL时,敏感度为87.06%,特异度为71.70%;联合检测miRNA-21、cTnT的AUC为0.973(95%CI:0.952~0.994,Z=3.334,P=0.000),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5.2%。结论循环miRNA-21可能为早期诊断AMI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