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根据Orem自理理论的不同护理系统即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玉卫  杨瑞东 《陕西中医》2014,(11):1448-1449
目的: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指导。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肢水肿、上肢麻痹活动受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及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力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饮食调护、穴位调理、情志疏导等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伴随症状发生率、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患肢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时2组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伴随症状的发生率,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12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预防组(n=63),给予预防组患者系统化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皮瓣下积液或积血10例、皮瓣坏死15例、上肢淋巴水肿11例,预防组皮瓣下积液或积血2例、皮瓣坏死4例、上肢淋巴水肿2例,预防组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切观察乳癌根治术患者的病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减少乳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等一系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较好及满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水肿、患肢活动受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手术,其中采用I式来保留患者胸小肌和胸大肌的有48例,采用Ⅱ式来切除患者胸小肌的有12例。结果:在60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15例,其中出现皮瓣坏死的有2例,出现皮下积液有10例,出现同侧上肢水肿的有3例。结论: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完善每一个细节,才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蒋艳萍  张思文  孙红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80-180,F000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进行问题性分析总结,重点加强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上肢抬举受限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认真观察,正确分析,科学细致的治疗与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口服中药联合两部位双管引流加胸带加压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 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5%和7.5%;对照组分别为20.0%和17.5%,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肋下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主构建乳腺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探究其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乳腺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患肢症状,包括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度、出血情况、皮瓣情况等,于术后1个月测量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82%,观察组为9.75%;术后1个月实验组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伴随症状以及睡眠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自主构建的乳腺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伴随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预防方法。结果:所有65例患者中,术后上肢水肿5例,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上肢抬举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损伤范围大、术后处理不当等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瓶,对照组术后使用持续电动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总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积液2例,发生率4.65%,皮瓣坏死0例,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13.95(6/43);观察组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真空负压引流瓶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置管及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梯度压力治疗对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入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梯度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肢淋巴水肿程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淋巴水肿程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肩内敛、肩外展、肩上举、肩后伸等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梯度压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肢淋巴水肿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8月52例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52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例(6%),皮下积液7例(13%),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术中仔细操作,改善缝合方法,适当加压包扎,术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进行合理的上肢康复训练,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992~2008年34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1.82%、皮瓣下积液37.58%,治疗组皮瓣坏死率为13.11%、皮瓣下积液12.0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导致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淋巴瘘和创面渗血。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出现了并发症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如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1]发生率极高,给患者带来痛苦。术后充分引流固然重要,但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也非常关键。笔者应用持续高负压吸引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90例进行分析,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治疗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对照组),比较2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3 h,出血量为60~130 mL,清扫淋巴结9~43个,平均18.6个,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3.5 h,出血量为50~120 mL,清扫淋巴结6~35个,平均17.9个。治疗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3例(5%)、皮瓣下积液6例(11%)、患肢淋巴水肿1例(2%)、皮瓣坏死1例(2%)、切口感染1例(2%)、术后复发2例(4%)。对照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16例(47%)、皮瓣下积液4例(12%)、患肢淋巴水肿1例(3%)、皮瓣坏死1例(3%)、切口感染0例、术后复发1例(2%)。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局部感觉障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沈培燕  朱璐瑛  梁艳  李佳 《新中医》2020,52(9):163-16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对乳腺癌乳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应激反应指标,并比较2组的依从性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2组并发症主要为皮下积液、淋巴水肿、切口开裂和皮瓣坏死,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和情感职能等精神方面,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等躯体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度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对乳腺癌乳腺切除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应激反应,具有较好的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乳腺癌主要术后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失眠的中药复方治疗近况进行了综述,发现临床上使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起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和疾病预后的目的,表明中医药治疗在帮助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消肿理疗法(CDT),试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和CDT的复合理疗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8周,患侧手臂周径、中医症状积分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减少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术后患肢端疼痛、下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下肢DVT形成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 d下肢肿胀程度、患肢端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5 d、术后7 d患肢端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下肢肿胀和患肢端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