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1~26 kg/m2,男56例,女45例,随机分成两组使用东芝320排CT进行冠脉CTA检查。A组(52例)管电压为100 k 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 I/ml);B组(49例)管电压为120 k Vp,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两组扫描图像由两名副高以上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阅片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对照其评分结果;另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强化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间ED及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均小于B组。两组血管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显著(P0.05),除噪声A组B组外,其他各项A组均B组。两组间图像质量节段评分无差异(P0.05),A组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8.9%(646/653),B组符合诊断需求的节段数占99.3%(594/598)。结论应用320排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对比剂剂量的不同分为三个小组,各40例,甲组、乙组、丙组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5mL/kg、0.6mL/kg、0.74mL/kg。将三组的CT值、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乙组的不同区域的CT值均高于丙组、甲组(P0.05);丙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高于甲组、乙组(P0.05);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最优的对比剂剂量为0.6mL/kg,图像质量高且噪声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技术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患者(体重指数≤26.0 kg/m2),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0)采用100kV,270 mg/ml威视派克对比剂及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ASiR),B组(n=40)采用120 kV,350 mg/ml欧乃派克对比剂及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FBP)。测量主动脉、皮下脂肪和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平均SD值计算为图像噪声。测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并进行有效辐射剂量计算。结果A组患者平均碘用量比B组患者下降22.8%。两组患者LAD、LCX和RCA血管CT值、CNR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26的患者,低对比剂浓度和低千伏(100 kV)相对于常规扫面能够提供相似的图像质量,并减少对比剂的碘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58例患者共757(87.0%)节段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1.5 mm)成像,638节段(84.3%)可用于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狭窄101节段,多层螺旋CT发现狭窄104节段,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老年人检查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12)岁,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LVEF≥50%,观察组LVEF50%,对照组对比剂用量80 ml,注射速率5.0 ml/s;观察组对比剂用量60 ml,注射速率4.0 ml/s,均行64排螺旋CTP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分析,比较二者图像质量。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方法的成功率100%。两组图像的主观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图像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两组图像的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定部位的CT值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通过优化64排螺旋CT老年人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可以提高CTPA的检查成功率,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可以降低对比剂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率对急性胸痛患者320排容积CT前瞻Wide-volume一站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60例,均经急诊心电图、超声、常规胸部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60例患者均行320排容积CT前瞻Wide-volume一站式扫描,并根据检查过程中即时心率分为40次/min心率≤65次/min者28例(A组)、65次/min心率75次/min者15例(B组)及75次/min≤心率90次/min者17例(C组);所得图像传至Vitrea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及主、客观评价。结果 3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评价者1、评价者2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评分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最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评价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5,P0.001)。3组患者主动脉根部(AA)和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均250 HU,符合诊断要求;3组患者AA和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和信噪比(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AA、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右冠状动脉中段(RCAm)、右冠状动脉远段(RCAd)、后降支(PDA)、左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P)、左前降支中段(LADm)、左前降支远段(LADd)、左回旋支近段(LCXP)及左回旋支第一钝缘支(LCX-OM1)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LAD-D1)、左回旋支中段(LCXm)及左回旋支远段(LCXd)CNR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前瞻Wide-volume一站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能满足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要求,但检查时心率65次/min会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冠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5例。A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7 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20 k V。对两组冠脉15个血管节段的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B组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0.5)、(4.6±0.5)分,两组相比,P>0.05。A组主动脉(AA)、左主干(LM)、第一对角支(LADD1)、第二对角支(LAD-D2)、左回旋支近段(LCXP)、左回旋支远段(LCXd)节段CT值高于B组(P均<0.05),且A组所有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满足诊断要求。A组后降支(PDA)、LAD-D1、LAD-D2节段信噪比高于B组,A组LAD-D1节段噪声比高于B组(P均<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29.6±17.1)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472.8±274.8)m Gy·cm、有效剂量为6.6±3.8,B组分别为(46.8±25.7)m Gy、(676.8±374.1)m Gy·cm、9.4±5.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640层容积CT进行冠脉CTA检查时,给予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采用管电压100 k V能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在基层医院已行MS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再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为88.9%。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39.0%,诊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准确率分别为45.5%、37.5%和33.3%。在诊断心肌肌桥两者无一相符,诊断钙化准确率较高为80.0%。MSCT检查冠状动脉各节段的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差。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Kappa值均0.75。结论基层医院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较高,但在诊断血管狭窄程度上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320排螺旋CT对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50例进行CT冠脉成像检查,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分型及厚度等,比较有无心肌桥的存在时邻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共计检出心肌桥123例,检出率14.47%。肌桥位于左前降支121例、中间支2例,均为单支冠脉一段受累。左前降支近段12例,中段102例,远段9例,肌桥长度与位置无关系。壁冠状动脉以表浅型多见,左前降支肌桥121例中的61例于近段检出钙化斑块70处,而其余非肌桥病例110例左前降支近段发现钙化斑块71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斑块更易发生在肌桥病例的左前降支近段,但斑块性质、管腔的狭窄程度、长度范围与肌桥的是否存在无关(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够使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清楚的显示,其肌桥检出率高。对肌桥及肌桥附近血管的观察可尽早发现粥样斑块,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病人先后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比较320排螺旋CT检出CH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320排螺旋CT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是:95.65%(44/46)、74.36%(29/39)、81.48%(44/54)、93.55%(29/31)、85.9%(73/85)。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及术后复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3例,年龄(67±9)岁。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时间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初步分析引起检查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共评价了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1267个,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相比,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中度以上狭窄(>50%)的灵敏度为75.43%,特异度为95.88%,阳性预测值为74.58%,阴性预测值为96.01%,准确度为93.05%。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是目前无创性的心脏检查诊断模式,但是目前各家医院采用的扫描方式不一,对比剂用量明显偏大.本研究旨在针对Philips iCT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对比剂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Philips256层iCT,EZEM双筒高压注射器,选择我院2011年9 ~12月20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以使用对比剂用量及注射速率不同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6例,女34例,52~78(平均62.3)岁,体重50 ~ 87,平均(65.3)kg,对比剂用量40~50 ml,注射速率6.0 ml/s;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对比剂用量70~ 85 ml/s,注射速率5.0~6.0 ml/s;55~ 75(平均61.8)岁;体重47 ~ 91(平均68.8)kg,对比剂使用碘帕醇(370 mg/ml).两组体重、心率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A组,并选取同期非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 A组患者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最高,左冠脉主干钙化积分最低,其次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中应用效果显著,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以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照组59例对比剂注射剂量为0.8 mL/kg,观察组60例为0.7 mL/kg。观察两组血管成像参数、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静脉窦CT值、肾功能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降主动脉、右状冠状动脉近段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冠状静脉窦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清胱抑素(Serum cystatin,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顺性分析3333例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资料。结果3333例双源CI’冠状动脉成像中,共检测出心肌桥患者1349例,共1532段,心肌桥检出率45.96%。其中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1284段,占83.81%;前降支近段心肌桥7段,占0.47%;前降支远段心肌桥44段,占2.87%;右冠状动脉近段7段,占0.47%;右冠状动脉中段15段,占0.97%;右冠状动脉远段22段,占1.43%;左回旋支中远段58段,占3.78%;左回旋支远段心肌桥95段,占6.2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心肌下的壁冠状动脉,是诊断心肌桥的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phy,64-SCTC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评价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①在CAG可清晰显影的744个节段中,64-SCTCA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的占639段(85.89%),另外105段(14.11%)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01);②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3%、90.63%、94.44%、93.55%、94.12%。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各节段有意义狭窄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6%、95.89%、84.44%、95.33%、94.32%;③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对诊断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价值相似,但检测冠状动脉近中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χ2=4.66,P=0.03)。结论64-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适合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检查资料,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例冠状动脉CTA中,右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左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例(20.00%)。所有图像通过VR、MIP和CPR等重组图像显示异常血管与肺动脉的关系和位置。结论320排螺旋CT容积成像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可作为该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痛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和常规造成方法进行冠动脉成像检查的具体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进入我院就医并被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其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之后进行常规冠动脉造影检查。依照冠动脉造影的诊断标准,计算64排螺旋CT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冠动脉成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1.18%、98.21%;64排螺旋CT的检查后满意度为97.78%(44/45),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满意度为77.78%(35/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议将该种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87例CCT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心肌桥(MB)的发现率及发生部位。结果 64排螺旋CCTA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106例共113处,检出率为21.7%,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MB-MCA101处(89.3%),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 64排螺旋CCTA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MB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