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比特龙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mCRPC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在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加用泼尼松,观察组给予阿比特龙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并加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 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 ,5 5 .5 %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 SMA阳性表达 (P <0 .0 5 ) ;68.3 % ( 2 8/ 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2 6.3 % ,P <0 .0 5 ) ;组织学Ⅱ ,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 2 6/ 3 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 ( 7/ 2 1,P <0 .0 5 )。结论 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 ,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环磷酰胺(DC方案)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DT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麦默通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可手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DC组(35例),DT组(38例),分别给予DC方案,DT方案化疗3个周期,DC组35例,DT组38例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DC组,DT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化疗前后ER、PR、HER2变化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DT组优于D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均为阴性患者对化疗敏感,DT方案对于HER2高表达患者疗更敏感。结论DT及DC新辅助化疗方案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效,DT方案优于DC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多西他赛联合放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 照射组。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率,评价多西他赛的放射增敏效果,并对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原位末段标记(TUNEL)检测。结果:28只裸鼠的成瘤率为100%,实验期间无死亡,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单纯照射组36.4%,单纯多西他赛组44.2%,多西他赛 照射组86.9%。多西他赛对放射治疗的增敏值(enhancement factor,EF)值为1.5。多西他赛 照射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15.6±2.3)%,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他赛对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凋亡素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癌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凋亡素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癌效应,凋亡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5例多西他赛致严重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救治情况,以引起临床对这一少见多西他赛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西他赛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中,5例(1.9%)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其中肺癌2例,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均以呼吸困难、憋气为首发症状,并出现于多西他赛治疗的第2~4个周期内,经过CT检查发现间质性肺炎改变。均给予激素(泼尼松或甲基氢化泼尼松龙)治疗,2例患者于症状出现后2~5 d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其中1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死亡,1例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后存活。另3例未发生呼吸衰竭,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后肺部情况好转。结论:间质性肺炎是多西他赛的一种罕见的和具有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姑息化疗的疗效价值。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姑息化疗的胃癌晚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姑息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联合药物姑息化疗,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采用(例,%)表示,χ2检验;远期疗效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照组患者缓解率为26.7%,观察组患者缓解率为56.7%;观察组患者的胃癌进展时间及胃癌存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患者姑息化疗中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术后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最佳选择。近年来,随着多西他赛的问世,乳腺癌化疗疗效明显提高,已成为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一线用药。国外报道多西他赛联合长春瑞滨作为一线治疗用药的有效率为60%~89%。我科联合应用多西他赛加长春瑞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包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按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0篇RCT文献,共计845例患者。Meta分析整体结果显示,试验组(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R0切除率(OR=1.90,95%CI=1.28~2.81,P=0.001)及临床有效率(OR=1.92,95%CI=1.05~3.51,P=0.03)均高于对照组(单纯手术或不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而两组手术切除率(OR=1.59,95%CI=0.93~2.73,P=0.09)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01,95%CI=0.65~1.59,P=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与不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组间R0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临床有效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并同期MM50适形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并配合适形放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均高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60.0%、40.0%、23.3%及80.0%、66.7%、43.3%。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6.7%、40.0%、26.7%及76.7%、63.3%、53.3%。生存率及局控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同期化疗配合适形放疗的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9-12间在汝阳县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72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均有确切疗效,但前者不良反应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XL表达在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多西他赛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测定多西他赛刺激PC-3和DU145后AXL蛋白表达,通过多西他赛浓度递增间断刺激PC-3和DU145细胞,建立耐药细胞PC-3-DR和DU145-DR,应用Western印迹测定PC-3和DU145细胞耐药前后AXL,AXL磷酸化蛋白激酶(p-AXL)及配体蛋白生长阻滞特异性因子-6(Gas6)蛋白表达。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经过筛选证实有效的AXL-shRNA序列和阴性NCshRNA序列转染PC-3和DU145细胞,应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加入多西他赛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AXL抑制剂MP470和多西他赛单独及联合应用的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AXL抑制剂R428,多西他赛单独或联合处理耐药细胞后ABCB1的表达情况。结果:多西他赛刺激PC-3和DU145细胞后,AXL表达上升(P0.05);与PC-3和DU145细胞相比,PC-3-DR和DU145-DR中AXL,p-AXL蛋白表达明显上升,Gas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AXL转染PC-3和DU145后的细胞经多西他赛处理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1.03±3.16)%和(57.39±2.37)%,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36.41±4.28)%和(45.5±3.93)%(P0.05),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37±3.43)%和(39.54±2.39)%,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65.48±3.16)%和(54.98±2.84)%(P0.05)。MP470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耐药细胞凋亡,MP470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后的耐药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联合应用后G2/M期细胞百分数亦明显高于单独应用(P均0.05)。R428可明显降低耐药细胞的ABCB1表达,与多西他赛联用后,ABC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均0.05)。结论:AXL表达上调可促进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耐药,AXL抑制可增加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与G2/M期细胞凋亡率升高和ABCB1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0.1 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进行对比,挑选差异基因,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基因(Ⅰ型胶原、c-myc、TGF-β1mRNA)表达均上调;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表达与自身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近似(P〉0.05).结论:LPS可能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常规化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多西他赛常规化疗,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方案,于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患者为30例(60%),显著高于对照组17例(34%)(P0.05)。研究组患者CD3+、CD4+比例[(66.48±9.76)%和(42.89±8.66)%]和CD4+/CD8+比例[(1.88±0.84)%]均显著高于治疗前(59.68±8.54)%、(22.67±5.59)%、(1.06±0.56)%(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61.59±8.77)%、(25.16±4.69)%、(1.23±0.71)%(P0.05),而CD8+比例显著下降[(22.55±3.79)%],明显低于治疗前(29.36±4.62)%以及对照组(28.87±5.19)%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80、CD83、CD86细胞百分比(9.29±2.78)%、(12.48±3.26)%、(48.17±11.21)%显著高于治疗前(6.76±1.59)%、(8.26±2.15)%、(35.49±8.73)%(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事件为26例(52%),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14例(28%)(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在乳腺癌的化疗过程中可作为减毒增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SDME启动子甲基化通过细胞焦亡调控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收集经过化疗治疗的54例BC患者组织,分为化疗耐受组与敏感组。使用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处理BC细胞以建立耐药BC细胞。CCK8检测细胞耐药性。qRT-PCR检测组织与细胞中GSDME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对多西他赛耐药基因表达谱芯片,寻找PCa对多西他赛耐药发生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PCa对多西他赛耐药基因芯片数据GSE33455,其中包括2个对多西他赛敏感和2个对多西他赛耐药的细胞系,利用R软件及affy、limma、ggplot2等R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合DAVID和STRING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富集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进行Hub基因筛选。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Meta分析,获取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PCa对多西他赛耐药差异表达基因193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24个,表达下调基因169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获取PPI网络中前10位Hub基因,分别是CDH1、EPCAM、CLDN7、ESRP1、GRHL2、RAB25、PRSS8、IL6、CXCL8、GATA3。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Meta分析,最终获得有差异的4个关键基因,分别是EPCAM、CLDN7、PRSS8、IL6。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获取PCa对多西他赛耐药的关键基因,为PC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及卡铂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并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态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之间行单因素分析。结果:39例患者总有效率(OR)为94.9%(37/3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26例(66.7%),部分缓解(PR)11例(28.2%),疾病稳定(SD)2例(5.1%),无疾病进展(PD)病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7例(69.2%)。单因素分析显示,ER阴性组的pCR率为82.4%,ER阳性组为59.1%。结论: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多西他赛及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疗效良好,且ER受体阴性患者可获较高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次给药法预防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128例使用多西他赛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输注多西他赛296例次,采用分次给药法,先将多西他赛20 mg稀释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若无不良反应则将余量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余量1 h滴完.对照组输注154例次.将多西他赛1次药量全部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滴完.两组输注前给予激素预处理,输注中观察并记录患者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19例次(6.42%),对照组21例次(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过敏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次给药法能有效减少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发生,避免因治疗被迫中止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腰椎退变黄韧带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黄韧带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腰椎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取下的黄韧带标本40例(退变组),术前通过CT、MRI证实均有黄韧带肥厚;以10例脊柱外伤行后路手术治疗的青年患者的腰椎黄韧带作为对照(对照组)。将术中切除的黄韧带剔除骨、脂肪及筋膜等组织,修成约2cm×1.5cm×0.3cm,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24~48h后取出,制备成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黄韧带标本中白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呈波浪状,排列规则,弹力纤维间可见少量的胶原纤维和散在的成纤维细胞(22.56±6.05个/HP);退变组黄韧带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并且伴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计数为62.66±18.40个/HP,两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黄韧带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77.5%、82.5%,对照组黄韧带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0%、40%,退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IL-6、TNF-ɑ在腰椎退变黄韧带中有较高的表达,这些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腰椎黄韧带退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