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Park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Parks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排便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6.38%),低于对照组的8例(17.02%);术后排便功能优者26例(55.32%),多于对照组的15例(31.91%);排便功能差者4例(8.51%),低于对照组的10例(21.28%)。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Parks术治疗直肠癌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2012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予以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信息,统计病灶切除样本信息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肛门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患者术后18个月内直肠及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t=18.423,P=0.0000.05);研究组患者切除样本环周边缘阳性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75%)(χ~2=5.031,P=0.025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9.17%)(χ~2=5.315,P=0.021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t=4.963,2.958;P=0.000,0.0190.05),而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与对照组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2,0.712;P=0.117,0.235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8个月内直肠癌局部复发及转移总体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7.08%)(χ~2=4.376,P=0.0360.05)。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减轻低位直肠癌患者医源性创伤,提高肿瘤病灶清除彻底性,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腹腔镜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保肛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常规组(24.0%);肛门功能优良率(48.0%)高于常规组(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采取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肛门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规范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5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3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59例),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中术后恢复指标用(±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结果以(%)表示,卡方检验用于两组间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缘距齿状线距离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4例)显著低于开腹组16.9%(10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腹腔镜组术后随访3年无瘤生存率(71例,93.3%)高于开腹组(49例,8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切除经肛门吻合术与腹腔镜Miles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距齿状线3~4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行腹腔镜切除经肛门吻合术;对照组21例,行腹腔镜Miles手术。对4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5±27.3)min,术中出血量(92.5±16.5)mL,术后引流量(126.2±11.4)mL,住院时间(11.2±3.4)d;对照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85.2±34.7)min,术中出血量(151.4±31.9)mL,术后引流量(221.3±18.9)mL,住院时间(14.3±2.6)d,研究组均少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检出数目(11.3±3.4)个,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满1年随访,患者术后1年排便基本满意。随访2年,3例肿瘤复发及转移死亡,1例心肌梗死死亡。对照组淋巴结检出数目(11.4±3.2)个,术后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瘘1例,会阴切口裂开1例。满1年随访,造瘘口排便基本满意。随访2年,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腹腔镜切除经肛门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疗效同腹腔镜Miles手术差异无显著性,但具有保肛、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TME,对照组患者行开腹TME,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肠粘连、尿潴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大小、切除标本长度、吻合口瘘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及肿瘤分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程短及预后好等优点,整体上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实验组),开腹手术组40例(对照组);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体表的切口长度、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69±40)min,长于对照组(120±50)min(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6±23)ml,较对照组(248±92)ml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4.0±1.3)cm,短于对照组的(15.0±3.2)cm(P0.05),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实验组(37±11)h,较对照组(73±12)h快(P0.05),术后引流量实验组(31±15)ml,较对照组(385±65)ml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并吻合口瘘1例(2.2%),较对照组4例(10%)少(P0.05),实验组无切口感染,较对照组4例(10%)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前切除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创伤、更少的术中出血、更快的术后恢复、更少的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腹部切口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外翻拖出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无腹部切口组40例,实施无腹部切口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术,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腹部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心理、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2年生存情况分析使用Life Tables分析。结果无腹部切口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具体时间)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无腹部切口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吻合口漏、肠梗阻、出血及伤口感染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无腹部切口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外翻拖出吻合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保证患者术后腹部美观,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低位直肠癌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保肛率、术中及术后输血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297.3±185.3)ml vs.(370.1±198.3)ml,手术时间(221.3±51.3)min vs.(245.3±55.0)min,术中及术后输血率2.22%,对照组术中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8±1.7)d vs.(2.3±1.6)d,P0.0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56%vs.15.56%,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损伤小,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乙状结肠成形在超低位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成形在超低位直肠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乙状结肠成形超低位直肠吻合术(观察组,35例)和乙状结肠-直肠超低位吻合术(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7.1%,对照组2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每日大便1~5.5次(平均2次/d),对照组1~9次(平均3.5次/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便控制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自我满意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功能得分观察组2.57分,对照组7.21分,两组比较,P<0.01。结论乙状结肠成形应用在超低位直肠吻合术中,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结肠直肠直接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糖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6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保肛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肛门直肠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36.36%)高于对照组(27.27%);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病率为15.15%,与对照组的总发病率(24.2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其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腹方式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7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行腹腔镜TME(腹腔镜组)与开腹TME手术(开腹组),各36例;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符合肿瘤根治性切除标准。腹腔镜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腹壁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上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大体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开腹组47.2%,又以切口感染减少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在治疗上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自身的优势,安全可靠,故经术前评估后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157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73例、传统开腹手术84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1.4±22.7)min,显著长于传统组的(156.9±18.3)min(P0.05),术中出血量(78.3±19.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0.9)d、自主排尿时间(4.6±1.2)d、住院时间(7.4±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远端切缘长度、清除淋巴结数目、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的手术并发症率13.7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36)。腹腔镜组患者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1.78%、63.01%、43.84%,与传统组的89.29%、59.52%、3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超低位直肠保肛手术安全可靠,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接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1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实施开腹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传统开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根据入组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行腹腔镜经腹ISR手术,对照组患者45例行传统开腹IS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死亡率以及肛门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85.3±15.9 min、2.6±0.2 d、6.2±1.1 d、7.6±1.2 d)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223.0±21.4 min、3.3±0.4 d、7.6±1.0 d、9.68±0.6 d),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7.3±12.5 m L、4.4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14.6±30.2 m L、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4.44%、2.22%、0.00%、2.22%)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0.00%、15.56%、11.11%、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紧迫感、排便频率以及排便困难都低于对照组患者,Wexn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9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施行预防性造瘘术将分为两组,各组50例,即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组(造口组)和未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组(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造口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vs.56.00%,P0.05);造口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vs.10.00%,P0.05),两组再次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0.00%vs.6.00%,P0.05);造口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可较好的保留患者肛门功能,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导保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保肛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后总出血量、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术后禁食时长、术后首次排便时长、术后至肠音正常时长和肠功能恢复时长;分别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肛管直肠压力[肛管静息压(ARP)、最大耐受容量(MTV)和肛管最大收缩压(MSP)],并在术后第3个月采用Kirwan评分法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高于对照组,总出血量、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长、术后至首次排便时长、术后至肠音正常时长和肠功能恢复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ARP、MSP和MTV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良好率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保肛手术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