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四叶主动脉瓣伴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四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QAVI)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2 3年来收治的 3例QAVI ,并复习文献资料。  结果 :3例QAVI男性患者 ,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瓣叶情况 :2例右、无冠瓣间附一小叶 ,1例左、右冠瓣间附一小叶 ;瓣叶增厚 ,边缘卷缩。术后恢复良好 ,随访均已恢复工作。  结论 :先天性四叶主动脉瓣 (QAV)占同期AVR的 0 69%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最佳诊断方法 ;QAV出现关闭不全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总结我中心近7年,所收治的17例2个月~16岁以下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疾病个体化治疗的经验及随访结果。 方法 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11例,女6例,年 龄:2月~16岁;体重:(3.1~51)kg。平均(15.6±5.2)kg;年龄分 布:<1 岁:2 例;1~3 岁 2 例,3~16 岁13例。 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手术方案实现个体化。 结果 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3 例,行Bentall术1例,行 Ross 手术2 例,行改良Ross 手术6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 结论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给外科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而中远期主动脉瓣再次发生病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相似文献   

3.
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并主动脉瓣环扩大术的近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中临床应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共25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AVR术,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7~64岁,平均(45±12.5)岁。术前主动脉瓣环径(18.12±1.93)mm,跨瓣压差(82±12)mmHg(1mmHg=0.133kPa)。心功能(H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4例及Ⅳ级1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环扩大并AVR术。Nicks法20例,Manouguian法5例。置换机械瓣18例,生物瓣5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至主动脉瓣(Ross手术)2例。结果:死亡1例,为Ross手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出现病死率4%。其余24例住院(10±2)d。主动脉瓣环径扩大至(23.7±1.5)mm,跨瓣压差为(22±7)mmHg,与术前相比P<0.05。出院患者随访平均(24±10)个月,人工瓣和自体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心功能(H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加瓣环扩大术近中期结果良好,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暂时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过渡性PBAV的20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2 ±8)岁.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疗效,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PBAV,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术前的(0.55±0.09) m2增大至(0.77±0.15)m2,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术前的(49.5±15.0) mmHg(1 mmHg =0.133 kPa)降至术后的(31.7±12.0) mm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31.7±9.0)%增加至术后的(39.0±11.0)% (P =0.018),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55.1±18.0)mmHg降至术后的(38.7±11.0)mmHg(P =0.025),主动脉瓣反流分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后发生低血压4例,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术后24 h和30 d分别死亡1例和3例患者.术后30 d内,5例患者实施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实施TAVR,5例等待TAVR.结论 对于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过渡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总结。方法 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13例,女9例,年 龄:1岁~16岁;体重:(12~46)kg,平均(29)kg;年龄分布:1~3岁9例,3~6 岁3例,6~12岁4例,12~16 岁6例。术前经心脏超声及心脏CTA明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16例,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6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心脏超声、心脏CTA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以后每年复查心脏超声。 结果 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6 例,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改良Ross手术5例,Ross 手术4 例, Bentall术2例。术后随访:长期随访20例,2例失访,其中AVR后2例跨瓣压差>40mmHg,1例Ross出现中量返流,处于随访观察状态,无二次手术。 结论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积极地外科治疗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本文旨在为心外科医师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策略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以及观察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 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 %.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2年2月~1985年5月,采用国产侧倾型碟瓣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DVR)25例,主动脉瓣替换(AVR)10例,共35例。占本院瓣膜置换术128例的27.3%。临床资料:男23,女12。年龄18~44岁,>25岁者29例,病史>10年者19例。有心衰史17例,心膜炎史1例,有主动脉瓣切开术及主动脉窦瘤+VSD修补史各1例。DVR组皆属风湿性,AVR组7例风湿性,3例先天性。DVR组心电图房颤11例,左室高电压或左室肥大伴劳损10例,广泛心肌缺血1例;X线检查呈二尖瓣型扩大,肺淤血。AVR组呈主动脉瓣型心脏扩大。心胸比例>60%者23例,其中属DVR组者19例。心功能:DVR组III级6例,IV级19例;AVR组II级1例,III级7例,IV级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42±6.14)岁,瓣膜置入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的脑钠肽、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跨瓣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都有显著改善(均P<0.01)。并发症方面,住院期间1例(2.8%)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有2例(5.6%)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2mm),术后6个月随访时只有1例(2.8%)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2.8%)患者缺血性卒中。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能用于治疗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的外科瓣生物瓣衰败,然而一站式经股同期行TAVR和TMVR治疗双生物瓣衰败鲜有报道.本报告将展示一例主动脉瓣位与二尖瓣位双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的详细CT评估,围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和完整经导管双瓣膜置换操作.  相似文献   

12.
合并冠心病是降低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已确定的危险因素。该研究比较了冠状动脉搭桥同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选择机械瓣和生物瓣哪种更为合适。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1997年7月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750例与冠脉搭桥同期施行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CABG)病例。其中469例置换生物瓣(BAVR组),281例置换机械瓣(MAVR组)。BAVR组与MAVR组相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对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1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患者平均年龄(42.9±13.1)岁,体重(68.2±10.1)kg,体表面积(1.71±0.13)m2。术前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平均(74.4±34.3)mmHg。替换19号St.JudeRegent主动脉瓣7例,21号4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输血量227.3ml,4例未输血。随访无远期死亡。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肥厚的左心室显著退缩,人工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0.8±5.0)mmHg。19号瓣平均有效瓣口面积为(1.68±0.17)cm2,21号瓣为(1.96±0.25)cm2。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外科主动脉生物瓣环内径中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测量间的差异以及基于CT结果指导外科生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连续10例在外科毁损生物瓣中采用Venus-A瓣膜行...  相似文献   

16.
白塞病导致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反复瓣周漏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塞病 (Behcet′sdisease ,BD)累及心瓣膜病变已屡有报道 ,其中以主动脉瓣受累最多见。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外科治疗手段 ,但术后并发症如瓣膜分离或瓣周漏的发生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时正确地诊断及手术前后内科治疗极为重要。现报道BD致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反复瓣周漏 1例。患者 :男性 ,2 8岁。因心悸、气短进行性加重伴一过性视物模糊 ,发现心瓣膜杂音并经超声心动图 (UCG)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于 2 0 0 1年 6月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2 0 0 1年 9月UCG示“瓣周漏”再次手术 ,予Benta…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主要用于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而无法行外科瓣膜置换术及外科手术死亡风险高、解剖上适合行TAVR的患者。TAVR的并发症主要有:瓣膜返流;瓣环断裂、心室穿孔及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阻塞;急性肾损害;脑卒中;心房颤动、左束支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外科低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症状性重度AS行TAVR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评估、手术资料及短期临床结局。结果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共52例,最终纳入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AS患者30例进行分析。平均STS评分为(2.4±0.8)%。TAVR术后30 d死亡率为3.3%。围术期并发症:卒中发生率为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3%,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急性肾损伤比例为13.3%,瓣周漏中度比例为3.3%,起搏器植入比例为3.3%。平均随访时间为(9±7)个月,总死亡率为3.3%。结论 TAVR在外科低危AS患者中的应用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是在二尖瓣置换术(MVR)的同时作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双瓣置换术(DVR),还是在MVR同时作主动脉瓣成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5岁,因"发热、咳嗽半年,胸闷、喘气5d"入院。患者于2010年8月因发热(38℃)、咳嗽在外院检查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无冠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给予抗感染治疗2d,体温恢复正常。10月来我院进一步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机械瓣),病检见图1。恢复良好,出院后患者继续抗感染治疗。2011年2月因反复胸闷、喘气再次入院。既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