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胆囊性激素受体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1)胆囊胆固醇结石组 :共36例 (男 9例 ,女 2 7例 ) ,年龄 2 3~ 6 8岁 ,根据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gR)表达 ,将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分成PgR 组和PgR -组 (ER未见表达 )。 (2 )正常对照组 :本院健康职工 ,共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 ,年龄 2 4~ 42岁。 (3)将正常胆囊排空功能平均值E减去 2个标准差 2S(E - 2S =5 1% ) ,以5 1%为标准把胆囊结石组分为胆囊排空功能“正常组”(11例 ,E >5 1% )及胆囊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2.
免疫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发现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免疫有关系,本文将介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载脂蛋白E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健康人和4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Apo E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Apo E基因型E3/4的频率23%(9/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4/60)(P〈0.05),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15%(12/80),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高效的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提供重要手段。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饲致石饲料(基础饲料加10%猪油、1%胆固醇及0.5%胆酸)。两组小鼠分别于喂养4周和8周后,计算小鼠存活率,同时各取一半数量小鼠在乙醚吸入麻醉下手术取胆囊及血液标本,分别检测成石率、血脂浓度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结果对照组小鼠8周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死亡1只,存活率95%。对照组8周成石率为零,模型组4周成石率80%,8周成石率100%。血脂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周和8周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浓度轻度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4周和8周时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测定,对照组分别为0.48±0.29和0.58±0.21,模型组分别为1.36±0.36和1.52±0.37,模型组胆固醇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结论本模型方法简单、成石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可作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的备选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胆固醇血症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低蛋白饮食致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中,发现了肝脏肉眼可见的脂肪变性.因此我们进行高胆固醇血症与胆色素结石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胆石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胆石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患病率已达10%。同时,我国胆结石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胆囊结石约占胆石病的80%[1],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胆囊结石已成为我国胆石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因此,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MDR1基因表达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肝细胞标本MDR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参照,胆固醇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中MDR1mRNA表达水平低与对照组(1.30±0.19vs2.25±0.28),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肝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目前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成因仍不完全明确,本文就近年该病的分子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处理品是脂质代谢变化及其在胆石成因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检测161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及94例非结石病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果:胆石组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CⅡ(ApoCⅡ)及载脂蛋白CⅢ(Apo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100(Apo B100)及载脂蛋白E(ApoE)比对照组升, 脂蛋白AI(ApoAI)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G:APO,CⅡ及Apo CⅢ水平的升高和TC,LDL-c,HDL-c及其亚组分水平的降低,是胆固醇结石患者脂质代谢的重要特征,也可能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胆囊运动的异常与胆囊结石的形成紧密相关.胆囊伴发结石时,可有胆囊收缩改变和排空减少、在胆固醇结石的病例,胆囊收缩减弱更与胆汁成石指数相关.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收缩异常与胆汁成份改变互相影响,促进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1.
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豚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胆宁片组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后给予胆宁片,同时与熊去氧胆酸(UDCA)组及空白组、致石组对照,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结果:胆宁片组成石率为17%显著低于致石组的73%.其致石指数(LI)及血甘油三酯(TG)与肝脂肪变性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可缓解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2.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汁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 ,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女性激素致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寻找途径。方法复习有关雌、孕激素致石形成的文献,总结其致石机制。结果雌激素主要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胆固醇代谢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也可通过非核效应促使胆固醇成核及影响胆汁排空参与结石形成。孕激素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介导胆囊平滑肌收缩舒张的G蛋白α亚基损伤胆囊运动,通过非核效应途径影响离子通道及信号传导削弱胆囊运动,但孕酮的非核效应在结石形成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结论女性激素致石机制复杂,明确其相关致石机制可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汗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胆囊运动的异常与胆囊结石的形成紧密相关。胆囊伴发结石时,可有胆囊收缩改变和排空减少。在胆固醇结石的病例,胆囊收缩减弱更与胆汁成石指数相关。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收缩异常与胆法成份改变互相影响,促进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胆囊胆固醇息肉与胆固醇结石的胆汁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病人的胆囊胆汁成分,探讨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形成中各种成分的差异。方法测定20例胆囊胆固醇息肉(息肉组)、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结石组)和10例非肝胆疾病(对照组)的胆囊胆汁成分。采用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TBA)、磷脂(PL)和总胆固醇(TC);氨基己糖比色法测定糖蛋白;ORION-720A型数字离子酸度计测定游离Ca^2+浓度及pH值;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8种结合胆汁酸的含量。结果息肉组和结石组TC[(14.0±0.5)mmol/L,(18.6±1.2)mmol/L]、CSI(1.217±0.039,1.565±0.087)、三羟/二羟胆汁酸比值(0.702±0.084,0.763±0.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C(9.1±0.8)mmol/L、CSI(0.812±0.075)、三羟/二羟胆汁酸比值(0.585±0.067)(P〈0.05),而且上述指标结石组显著高于息肉组(P〈0.05)。2组TBA含量分别为(110.7±14.8)mmol/L、(105.8±16.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37.6±33.1)mmol/L(P〈0.05)。结石组糖蛋白(1.8±0.2)mmol/L、游离Ca^2+(2.2±0.3)mmol/L及pH值(7.9±0.3)显著高于息肉组和对照组糖蛋白(0.6±0.1)mmol/L,(0.7±0.1)mmol/L、游离Ca^2+(1.2±0.2)mmol/L,(1.1±0.1)mmol/L、pH值(7.0±0.1),(6.9±0.2)(P〈0.05)。结石组甘氨胆酸(G)/牛磺胆酸(T)比值(2.777±0.217)显著低于息肉组(3.624±0.465)和对照组(3.960±0.377)(P〈0.05);结石组和息肉组PL/TBA(0.311±0.044,0.292±0.036)显著高于对照组(0.241±0.082)(P〈0.05)。结论胆囊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的降低和总胆固醇浓度的升高,是形成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的共同因素。结合胆汁酸构成比例、pH值、糖蛋白及游离钙离子浓度在胆囊胆固醇息肉及结石的胆汁中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组织Cajal样间质细胞(ICLCs)及胆囊动力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只,实验组给予致石饲料(胆固醇含量2%),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8周造模结束后,利用胆囊全层铺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ICLCs数量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胆囊组织中ICLCs的超微结构特征,利用在体胆囊收缩素(CCK-8)激发实验评价胆囊动力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胆囊ICLCs平均阳性面积为(18.37±0.64)%,实验组为(2.47±0.2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122,P<0.01);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时间-流量曲线下面积为(31.58 ±2.26)μl,实验组为(15.02±1.98)μ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8.586,P<0.01).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ICLCs明显减少,同时胆囊动力受损,对外源性CCK反应下降.胆囊动力受损可能与ICLCs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一种常见、多发胆系疾病,按胆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大概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其中70%以上的胆囊结石属胆固醇类结石[1].发达国家成年人胆结石发病率可达20%,而其中75%~80%以上为胆固醇结石[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胆管膜上转运子BSEP、MRP2和MDR3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1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SEP、MRP2及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中BSEP、MRP2和MDR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BSEP、MRP2和MDR3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囊功能改变,并对照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浓度与胆囊壁CCK受体(CCK-R)数目在胆囊结石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B超测量胆囊功能,并分正常组、胆囊结石组。对照研究胆囊功能、血浆CCK浓度和胆囊平滑肌CCK-R数。结果 结石组中14例胆囊收缩率正常,空腹体积增大,餐后CCK血浓度正常;另外10例胆囊收缩率降低,餐后CCK血浓度增高。结石组中收缩率正常者胆囊壁CCK-R数明显多于降低者。结论 胆囊空腹体积增大及胆囊壁CCK-R数降低是形成胆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