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的关系,从而评价临床监测并调控脑梗死患者血清HDL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06/2002-12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DL含量,并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正常组与血清HDL降低组间的病灶大小分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及复发比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HDL含量[(1.03&;#177;0.27)m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1.63&;#177;0.24)m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9,P&;lt;0.01)。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降低组与血清111)L正常组相比,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4.88,P&;lt;0.001,x^2=12.59,P&;lt;0.01),复发型比例明显增多x^2=6.35,P&;lt;0.05),临床疗效明显差于后者(x^2=5.85,P&;lt;0.05)。结论:血清HDL含量降低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复发及临床疗效有影响。监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DL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 ACI严重程度及不同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检测256例 ACI 患者和196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 hs-CRP,对ACI 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病因分型(CISS 分型),比较不同 NIHSS 评分和 CISS 分型患者的血清 hs-CRP 水平。对 ACI 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各危险因素与ACI 的相关性。结果 ACI 患者血清 hs-CRP 为(4.69±2.58)mmol/ L,健康对照组血清 hs-CRP 为(2.13±1.79)mmol/ 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439,P =0.000)。中重型 ACI 患者147例,血清 hs-CRP 为(5.89±4.15)mmol/ L,轻型患者109例,血清 hs-CRP 为(2.11±1.45)mmol/ 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30,P =0.000)。ACI 各病因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06例(41.57%), hs-CRP 水平最高,为(7.01±3.12)mmol/ 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 hs-CRP 与 ACI 呈正相关( OR 值分别为0.324、0.749、0.809,P 均<0.05)。结论 ACI 患者 hs-CRP 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型 hs-CRP 水平最高,观察血清 hs-CRP 的水平变化对判断 ACI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鸿  庞秀慧 《现代康复》2001,5(8):52-52,5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流清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S)的关系。方法 采用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EGF和前者的CNFS。结果 脑梗死组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NFS差者EGF低,言语功能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ETF呈负相关(P<0.05)。结论 EGF与CNFS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一项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和转运蛋白(TSPO)水平,探讨二者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 年8 月~ 2021 年8 月河北省邯郸市邯钢医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 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6)和预后不良组(n=3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L2 和TSPO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GL2 水平(231.52±41.29 ng/ml vs 125.26±24.16 ng/ml)和TSPO水平(6.28±1.05 ng/L vs 3.54±0.74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73,20.872,均P < 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血清FGL2(236.63±42.49ng/ml vs196.62±36.61ng/ml),TSPO(6.36±1.04ng/L vs 4.84±0.87ng/L)水平升高,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FGL2(275.20±50.25ng/ml vs 236.63±42.49ng/ml),TSPO(8.26±1.32ng/L vs 6.36±1.04n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9,7.153;3.432,6.640,均P <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L2,TSPO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14,0.495,均P < 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FGL2 水平(287.75±43.81 ng/ml vs 206.36±40.16 ng/ml)和TSPO 水平(7.83±1.80 ng/L vs 5.58±0.72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549,9.386,均P< 0.05)。血清FGL2,TSPO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6,0.825,联合预测的AUC 为0.975,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2.621,3.100,均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GL2 和TSPO 水平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临床的合理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患者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变化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2002-08/2004-10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其起病后1,3,7,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连续检测血清谷氨酸浓度。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抽取一次的血清测谷氨酸浓度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15分(轻度)12例和16-30分(中度)12例患者的血清谷氨酸浓度发病后第1天分别为(64.49&;#177;15.12)和[75.34&;#177;15.18)mmol/L,发病第3天分别为(80.79&;#177;13.24)和(95.71&;#177;11.56)mmol/L,发病第7天分别为(71.54&;#177;10.38)和(83.17&;#177;12.96)mmol/L,均低于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45分(重6例者[(98.21&;#177;18.76),(128.29&;#177;17.96),(89.35&;#177;10.26)mmol/L,F=20.66,P均&;lt;0.05]。脑梗死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上血清谷氨酸浓度为(78.42&;#177;19.25),(98.78&;#177;22.97),(80.90&;#177;12.77)mmol/L,与对照组[(55.32&;#177;11.62)m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lt;0.05)。至第14天,血清谷氨酸水平[(55.80&;#177;11.12)mmol/L]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谷氨酸浓度在第3天最高,逐渐下降,至第14天接近正常,其升高程度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S)的关系.方法采用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EGF和前者的CNFS.结果脑梗死组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NFS差者EGF低,言语功能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EGF与CNFS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一项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尿酸水平变化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1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 cm3),大梗死组(>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0~12分),重度损伤组(≥13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时溶栓前后尿酸水平变化。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重度损伤组患者较轻度损伤组发病第2天尿酸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体积尿酸水平变化不同,大梗死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较小梗死组发病第2天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两组间溶栓第2天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尿酸水平下降,梗死体积越大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显著;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明显。尿酸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尿酸水平变化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2(long non-coding RNA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2,lncRNA SNHG12)表达变化情况,探究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30例;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入院24 h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以及对照组体检当日血清lncRNA SNHG12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该指标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设为观察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82例、中度组60例、重度组38例;另将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2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及观察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浆Hcy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血浆Hcy水平与血清NIHSS评分呈正相关;相较于治疗前,观察组中3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无认知损害组46例及认知损害组165例,比较2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并评估MoCA分值与BI和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无认知损害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且BI评分高于认知损害组患者(P<0.05),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大于认知损害组(P<0.05);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MoCA分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BI评分呈正相关,与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损害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比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17.1%)出现END(END组),131例(82.9%)症状稳定(非END组)。尿比重>1.010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其尿比重>1.015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入院NIHSS评分≥12分患者比例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比重>1.010、尿比重>1.015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47,P=0.026)。结论:尿比重>1.010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亚组(37例)、稳定斑块亚组(41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43例),抽取所有患者发病急性期(1 d)和恢复期(12 d)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康复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CD各项指标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分析429例ACI患者(ACI组)和4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水平,并根据ACI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组分为轻、中、重度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的PLT水平显著降低(P<0.01),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FIB与脑梗死呈独立相关(OR=1.628,95%CI为1.427~1.857;OR=7.115,95%CI为4.981~10.164);FIB与MPV水平两者相互间无明显相关性。ACI组各亚组FI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FIB、MPV可能为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且FIB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赵玉章  周东 《华西医学》2008,23(2):310-311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活性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血清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1)活性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浓度,以PON1活性及酶活性/HDL为观察指标,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对氧磷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组受试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性/HDL也有显著降低(P<0.05)。急性脑梗死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较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对氧磷酶活性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关系密切。血清对氧磷酶活性降低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的研究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志海  陈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70-127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按脑梗死灶大小分三组,另设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hs-CRP及脂联素水平.[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随梗死病灶增大而降低,hs-CRP随梗死病灶增大而升高(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患者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50人(A组),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两亚组;同时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再分为两亚组。以非脑梗死病人50人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其B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A组年龄、TC、TG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UA[(346.56±99.16)μmol/L]明显高于B组[(324.71±69.20)μmol/L3(P〈0.05);②有高血压病史亚组和有糖尿病史亚组BuA,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组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BuA水平在〈300μmol/L和300-399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与B组中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BUA在400-500μmol/L和〉500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判断有无认知损害,比较有(无)认知损伤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无认知损害与有认知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对危险度为1.31,95%CI(1.16,1.47)。结论:脑梗死后存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ACI患者空腹外周血标本,以后循环缺血(PCI)和非脑血管病(NCD)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s-CRP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结果(1)与PCI组(3.56±3.89 mg/L)和NCD组(2.65±3.02 mg/L)比较,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7.35±5.93 mg/L)显著升高(P<0.01);ACI患者血清Glu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AC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TC、HDL-C、LDL-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CI患者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但是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相关(r=0.627,P<0.001);在不同梗死体积的ACI患者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血小板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I患者hs-CRP水平(P=0.034)。结论AC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药物治疗显著相关,提示hs-CRP作为ACI炎症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