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征候群。症状常见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其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在单独使用西药控制血糖不佳时,加用中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以疏肝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结果和体会汇报如下,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伟明教授治疗胃脘痛从肝脾论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症候群。症状常见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其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以疏肝健脾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接受立体定向分割放疗;研究组在立体定向分割放疗基础上,于放疗期间和放疗后4~8周予四逆散(柴胡12 g,枳实12 g,白芍9 g,甘草6 g)为基础方的加味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1周和放疗后第8周进行生存质量评定、KPS评分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放疗后1周和放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LT、AST、DBIL、IBIL、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量表分析显示,放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和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降低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疏肝脾健脾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摩罗丹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减少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1例CFS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谷维素、ATP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监测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CF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决定作用[1].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多见,疏肝健脾方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名方.动物研究发现[2],疏肝健脾法干预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病毒的复制,但有关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疏肝健脾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大鼠海马及杏仁核中BDNF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以及GluR1/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郁脾虚型大鼠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每组15只,采用夹尾激怒+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大鼠模型,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杏仁核中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并采用ELISA法检测GluR1/2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及杏仁核中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均降低,经过逍遥散治疗后的BDNF表达量则有所升高(P<0.01,P<0.05);模型组GluR1升高GluR2降低,治疗后GluR1降低GluR2升高(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肝郁脾虚证的发生与BDNF的表达受抑密切相关,上调BDNF的表达有望成为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150例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组(78例)与西医对照组(72例)。西医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口服,疏肝健脾组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疏肝健脾组内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疏肝健脾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90%,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的69.44%(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能提高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镜愈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并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郝姗姗  王新 《河北中医》2022,(6):953-95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防治肝郁脾虚型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肝郁脾虚型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完成研究38例)给予疏肝健脾中药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完成研究39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VM累计发作次数及累计发作天数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2%(32/38),对照组总有效率61.5%(24/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VM累计发作次数(4.89±2.31)次,累计发作天数(6.20±5.23) d,对照组分别为(8.44±3.40)次、(10.68±6.52) d,治疗组累计发作次数及累计发作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叶学斌  程宏辉 《河北中医》2009,31(7):998-99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一般认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并具有下列1个或几个症状: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且慢性的期限在3个月以上(也有将病程定为1个月以上),经胃镜、上胃肠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称为F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抗病毒(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柴胡、白芍、白术、陈皮、党参、茯神、炙甘草、半夏、炒麦芽)。两组疗程均为1年,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Bi L、ALT、AST指标、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4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龙庆  李俊  闻永 《河南中医》2016,(3):493-49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锡类散和地塞米松混合液保留灌肠,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保留灌肠联合疏肝解郁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肝郁脾虚型胃病应用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郁脾虚型胃病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联合治疗组。结果: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西药联合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优于西药联合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HP未得到根除的2例,根除率为94.74%;西药联合治疗组HP未得到根除的17例,根除率为55.26%,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肝郁脾虚型胃病应用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以及胃黏膜修复效果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王玉杰  谢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1957-1959,2146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脾虚证、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mL/kg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胃动素(MTL)、生长激素(SS)、胃蛋白酶、D-木糖排泄率、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酶(G-6-PD)。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TL、SS及胃蛋白酶均见显著升高(P0.05),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肝脏SDH、G-6-PD均见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血清MTL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柴疏四君汤二组大鼠血清SS均见不同程度降低,四君子汤组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D-木糖排泄率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和四君子汤组均呈显著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的胃蛋白酶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柴疏四君汤组显著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SDH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G-6-PD均见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消化功能紊乱,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消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应用疏肝健脾方对患有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6 例患有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38 例.A 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方进行治疗.结果 B 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孕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孕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 组.结论 应用疏肝健脾方对患有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西医治疗以抗抑郁治疗为主,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在中医辨证分型中,肝郁脾虚型是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常见分型,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系统及人工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9月。收集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 1. 0中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分析,运用Rev Man 5. 3软件对纳入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类和连续型变量分别用相对危险度(RR)和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均数差(MD)作为合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5个RCTs,包括10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有效率[RR=1. 19,95%CI (1. 12,1. 26),P 0. 00001],HAMD评分[SMD=-0. 79,95%CI(-1. 12,-0. 46),P 0. 00001],中医证候有效率[RR=1. 35,95%CI(1. 15,1. 59),P=0. 0002],中医证候总积分[MD=-3. 96,95%CI(-6. 42,-1. 50),P=0. 002]、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MD=-2. 57,95%CI(-4. 29,-0. 84),P=0. 004]。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抑郁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观察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GYPX大鼠表观效应群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共5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 d,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 g ·kg-1,四君子汤4.53 g ·kg-1,柴疏四君汤4.27 g ·kg-1ig,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及体温的变化。 结果 :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温与体重的显著降低。较之于模型组,3方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在活动和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四君汤组大鼠在毛发、饮食、大便方面有所改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外观行为的诸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3方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大鼠的体重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较之于柴胡疏肝散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体温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柴疏四君汤对模型大鼠的外观表征的干预效应优于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20.
周书 《光明中医》2011,(10):2039-2040
浅表性胃炎(以下简称本病)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胃脘部的疼痛、胀满不适、泛酸等为主要表现,特点是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久治难愈,而中医治疗本病用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本病4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